新華社上海10月25日電(吳宇、陳陽)記者從25日在此間閉幕的“中國首屆國際郵輪衛生檢疫研討會”上了解到,為適應近年來郵輪旅遊快速發展的需要,國家質檢總局及其直屬局積極探索相關病原體快速檢測方法,提高衛生檢疫監管和應急處置能力,逐步建立起一套較完善的郵輪公共衛生風險防控體系,推動郵輪旅遊步入既美麗又安全的“快車道”。
據介紹,為了更好地防範和控制國際郵輪公共衛生風險,國家質檢總局近年來相繼制定下發了一系列規章制度,並於2010年3月成立了國際郵輪衛生檢疫工作組。
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劉平均表示,為了更好地為郵輪旅遊發展保駕護航,我國需要借鑒學習國外先進科學的衛生檢疫技術和管理經驗,特別需要通過郵輪群體性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演練,指導一線檢驗檢疫人員科學、嚴謹、專業地處置郵輪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規範應對,不出疏漏。
據上海出入境檢驗檢疫局衛生專家田楨幹介紹,郵輪有“流動的國際旅遊集會活動場所”之稱。一艘郵輪載客量通常達數千人,人員密集度高且集中,內部空間環境相對狹窄,內部形成的微小氣候相對滯濁,呼吸道傳染病易於傳播;航行期間旅客的食品、飲用水均由船方提供,對船上食品、飲用水的採購、儲存、加工要求很高,一旦某個環節出現疏漏,就會引發群體性食源性疾病發生、傳染病;郵輪海上航行時間較長,沿途靠泊港口較多,航線跨國甚至跨洲,如果經停地區發生大規模疾病流行,容易引起連鎖性疫情傳播擴散,需要予以嚴密監控。
2008年11月,“鑽石公主號”郵輪入境上海前,發生諾如病毒感染,造成285人腹瀉。上海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接報後第一時間查出病原體,有效處置了這一國內接報的首起發生在郵輪上的公共衛生事件。2009年2月,“精鑽探索號”郵輪入境上海前,同樣發生諾如病毒感染,造成60多人腹瀉。
“保障郵輪衛生安全,促進郵輪經濟發展,是口岸檢驗檢疫部門的一項新使命。”田楨幹説。
據上海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局長徐金記介紹,作為國內開展郵輪業務的主要口岸之一,上海近年來率先創新國際郵輪監管模式,通過“計算機排查、口岸現場快速篩檢、定點醫院防治”等措施,將“專業隊伍、技術保障和口岸傳染病現場排查”構建為一個完整的體系,提高了口岸傳染病的發現能力和檢疫查驗執法把關的有效性。同時,上海局探索建立“隨船檢疫”的新型監管模式,較好解決了簡化入境檢疫手續與加強防控措施之間的矛盾。
據國家質檢總局統計,今年上半年,僅天津、上海、廈門、三亞4個口岸,累計對超過400艘次的郵輪、遊艇實施了出入境檢驗檢疫,相關出入境人員達50多萬人次,兩項指標同比增幅均達到兩位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