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奮進路上 旗幟高揚——黨的十八大開幕式側記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2年11月08日 20時12分   來源:新華社

奮進路上,旗幟高揚——黨的十八大開幕式側記

    新華社北京11月8日電(記者 徐京躍 華春雨 南辰)2012年11月8日,天安門廣場,紅旗獵獵,迎風招展。中國共産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

    91年感天動地的奮鬥,91年彪炳史冊的偉業。擁有8200多萬名黨員的中國共産黨,在不懈奮進的征程上,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

    人民大會堂東門,寬闊的臺階丈量著銜接歷史與未來的91年。每一個時間刻度上,黨旗增添新的光彩,民族續寫新的輝煌。

    燦爛的陽光下,2300多名代表和特邀代表神采飛揚,意氣風發。他們中有白髮蒼蒼的老黨員代表,有功勳卓著的勞動模範代表,有身著節日盛裝的少數民族代表……他們拾階而上,腳步沉穩、堅實、有力。

    江山代表久久注視著天安門廣場上飄揚的國旗。來自北川的他不會忘記,2008年5月22日,一面曾在天安門廣場升起的五星紅旗,伴隨著雄壯的國歌聲,在汶川廢墟上冉冉升起。

    江山説,過去十年,正是中國共産黨帶領著全國人民戰勝一次次災難,克服一重重困難,創造一個個奇跡。

    人民大會堂,華燈綻放著繁星般的光芒。主席臺上,金色的黨徽上鐮刀與錘頭熠熠生輝,十面紅色的旗幟鮮艷奪目。高懸的會標牽動著世界的目光:“中國共産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

    會場上,江西永新縣三灣村黨支部書記邢鐳代表思緒萬千:“每年七一,全村所有的黨員都會聚集在當年三灣改編的大樟樹下,在鮮紅的黨旗前,重溫入黨誓詞。”邢鐳説,黨旗永遠飄揚在我們心中,相信黨的十八大一定會引領中華民族從勝利走向勝利。

    二樓眺臺上懸挂著巨幅標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鬥!”

    三樓眺臺上懸挂著巨幅標語:“偉大、光榮、正確的中國共産黨萬歲!”

    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會場上的巨大時鐘指向9時整,中國共産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隆重開幕。在熱烈的掌聲中,胡錦濤走上報告席,向2309名代表和特邀代表,向8200多萬名黨員,向13億中國人民宣示: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必須堅持推進改革開放。改革開放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

    報告共分12個部分,吹響了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揚帆前進的號角;熱烈的掌聲一次次響起,飽含了代表們對於五年來輝煌成就的喜悅,和對未來發展的信心。

    “胡錦濤同志的報告鼓舞人心,催人奮進!”曾經四次參加全國黨代會的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宣傳部部長沈北海説:“科學發展觀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我們必須進一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在未來5年為到2020年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打下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基礎。”

    來自蛟龍號的“80後”潛航員付文韜代表難以忘懷的是,4個多月前,蛟龍號帶著鮮艷的五星紅旗,造訪太平洋馬裏亞納海溝7062米深的海底。他説:“旗幟就是方向,旗幟凝聚力量。胡錦濤同志的報告,鮮明地向黨內外、國內外宣示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時期和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攻堅時期,中國共産黨舉什麼旗、走什麼路、以什麼樣的精神狀態、朝什麼樣的發展目標繼續前進。我們更加清醒地意識到新時期青年黨員所肩負的使命。”

    走出人民大會堂,有著大慶“新鐵人”之稱的李新民代表心潮澎湃。50多年來,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始終是引領人們迎難而上、不斷進取的旗幟。“黨的十八大報告貫穿了改革開放精神,對未來一個時期改革開放的目標、任務作出了全面部署。我們每一名黨員都要堅定理想信念、勇於攻堅克難,不為任何風險所懼、不為任何干擾所惑,毫不動搖地推進改革開放。”

    人民大會堂東面,記錄著中華民族百年滄桑的國家博物館遙遙相對。這裡見證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復興之路:

    為了一個民族的夢想,中國共産黨人從1921年的南湖出發;

    為了一個永恒的追求,中國共産黨人今天從這裡再出發。

    光榮屬於中國共産黨,未來屬於社會主義中國。

 
 
 相關鏈結
· 十八大新華時評:偉大旗幟引領中國奮進
· 十八大新華時評:人均收入翻一番新目標溫暖人心
· 胡錦濤在十八大報告中提出: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 發展熔鑄輝煌創新彰顯成就--寫在十八大召開之際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