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2月12日電(新華社記者 羅沙)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2012年年會12日至14日在北京舉辦,本屆年會主題是“區域平衡與綠色發展”。
環境保護部副部長、國合會秘書長李幹傑在此期間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國合會對中國環境與發展歷史的貢獻和影響既體現在當代,又顯現于未來。國合會已成為中國歷史最長、層次最高、影響最大的中外環發領域高層對話合作機制。
李幹傑介紹説,1992年經中國政府批准成立的國合會的主要任務是為環發領域中外高層政策對話提供平臺,交流傳播國際社會環發領域成功經驗和先進理念,對中國環發領域的重大問題開展政策研究,向中國政府和各級決策者提出前瞻性、戰略性、預警性相關政策建議,促進中國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
“中國政府高度重視和支持國合會工作。”李幹傑表示,國合會歷任主席由國務院領導同志擔任。國合會每5年一屆,現在是第五屆(2012-2016)。每屆國合會由中國政府邀請50名左右中外高層人士和專家出任國合會委員,截止到目前,總計近200多名中外高層人士和專家參加了國合會工作。此外,中國政府對第五屆國合會的資金支持在第四屆的基礎上增加了一倍,主要捐助方也紛紛增加對國合會資金的支持力度,截至目前落實的運作資金約2400萬美元。
作為中外環境與發展領域高層人士和專家組成的非營利的國際性高層政策諮詢機構,國合會根據中國政府和有關部門政策需要,圍繞國際環境與發展領域的重大趨勢和國內環保工作優先領域,設立政策研究項目或者專題研究項目,邀請中外專家聯合開展研究,提出政策建議。
李幹傑説,開展政策研究,向中國政府提出環境與發展領域的政策建議,是國合會的基本工作方式,也是國合會工作的核心和基礎。
他舉例説,1993年國合會提出摒棄粗放型的生産經營方式,尋求集約型生産,1996年中國政府《“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就要求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2011年國合會政策建議中提出,應建立有利於發展方式綠色轉型的領導幹部政績考核體系,在2012年8月國務院發佈的《節能減排“十二五”規劃》中就明確規定,國務院每年組織開展省級人民政府節能減排目標責任評價考核,考核結果作為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內容,納入政府績效管理,實行問責制。
“黨的十八大提出要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努力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建設美麗中國,核心就是要按照生態文明要求,通過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經濟繁榮、生態良好、人民幸福。”李幹傑説,“新一屆國合會將針對環境與發展的難點、重點與焦點問題,在宏觀、中觀與微觀三個層次開展研究,為中國政府提出具有前瞻性、戰略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議。”
“1992年的裏約環發大會呼籲為實現可持續發展建立全球夥伴關係,呼籲發達國家幫助發展中國家解決環境與發展的問題與矛盾,國合會正是基於此而成立。”他表示,國合會對中國環境與發展領域的政策調整、立法進程産生了重要影響。今後五年,國合會將把區域平衡與綠色發展、綠色轉型進程中的環境與社會問題、綠色發展的管理與政策創新以及中國在全球綠色發展中的作用等作為政策研究重點,不僅服務於中國綠色轉型和社會進步,也貢獻於世界的可持續發展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