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第29次南極科考內陸隊“25勇士”向崑崙站進發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2年12月16日 19時26分   來源:新華社

   

    12月16日,內陸隊隊員準備出征。全隊有9名科研人員,這是歷次內陸隊科研人數最多的一次。

    當日,中國第29次南極考察隊25名內陸隊隊員從位於中山站西南5公里處的內陸出發基地向崑崙站進發,開啟我國南極考察隊第12次內陸冰蓋征程。新華社記者 徐硙 攝

    新華社“雪龍”號12月16日電(記者 徐硙)喝完一碗“壯行酒”,中國第29次南極科考內陸隊的25名隊員16日從位於中山站西南5公里處的內陸出發基地向崑崙站進發,開啟了我國南極考察隊第12次內陸冰蓋征程。

    崑崙站位於南極內陸冰蓋最高點冰穹A地區,海拔4093米,距離中山站的直線距離為1228公里,是人類歷史上在此地區設立的唯一一座考察站。內陸隊隊員駕駛著9輛雪地車,牽引著載有約350噸考察物資與裝備的35個雪橇,在茫茫內陸冰蓋中緩緩前行,車隊預計需要20多天抵達崑崙站。

    冰穹A地區不僅是南極內陸冰蓋的最高區域,也被國際社會公認為南極研究的制高點。科考隊副領隊兼內陸隊隊長孫波對記者説:“我們來到南極,就要在冰蓋上做最難做的事,這才是我們應該做的事情。”

    冰穹A地區獨特的穹狀頂部地形特徵,被認為是研究南極冰蓋形成與演化最理想的場所和最具潛力獲取最古老冰芯的鑽取地點。同時,冰穹A地區覆蓋的甘伯採夫冰下山脈,被認為是最有可能發現造山運動新機制的地方。

    據孫波介紹,內陸隊有9名科研人員,這是歷次內陸隊科研人數最多的一次。內陸隊計劃在崑崙站進行為期20余天的科學考察,進行冰川學、天文科考、內陸冰蓋導航與測繪、冰雪界面生態地質學監測、氣象觀測、中山站-冰穹A磁力計鏈維護等科考項目,並將於2013年2月返回中山站。

    今年我國還將在崑崙站搭建起深冰鑽的全體設備,並力爭開鑽。“我國目前鑽取的都是100多米的淺冰芯,冰芯時間跨度為幾千年,”科考隊副領隊李院生介紹説,“深冰鑽鑽取深冰芯計劃四個夏季完成,爭取取到超過100萬年的古老冰芯。”

    南極冰蓋也被稱為“地球環境的時間膠囊”。在漫長的歲月中,來自太陽、山林、沙漠、火山等地的物質與冰雪一起沉澱下來,古老的空氣也以氣泡的形式保存在冰中。科學家通過分析冰中的物質,能夠精確地復原過去幾十萬年間的氣候變化過程,這對重建地球歷史演化以及預測全球氣候、環境演變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冰裂隙、暴風雪、白化天和高原反應是科考隊員需要面對的巨大考驗”,孫波説,“每年科考隊都會經歷各種挑戰,每次遇到的狀況都不一樣,但南極科考就是和探險密不可分,這些都阻擋不了我們前進的步伐。”

第29次南極科考隊抵達中山站 開展冰上卸貨準備

    新華社南極中山站12月1日電(記者徐硙)冷清了9個月的中國南極中山站1日上午開始熱鬧起來,第28次南極科考隊在中山站越冬的17名隊員架起鼓挂起鑼,早早列隊在中山站的主樓前迎接先期抵達的第29次南極科考隊部分隊員。

    先期抵達的這些隊員剛走出直升機的艙門,越冬隊員就跑上來與祖國的親人們緊緊擁抱在一起。同時,第29次科考隊也帶來了新鮮的哈密瓜、提子等,為越冬隊員一解近一年無法吃上新鮮蔬果的“相思”之苦。 >>>詳細內容

第29次南極科考隊成功拖出陷入冰裂隙的雪地車

    新華社南極中山站12月12日電(記者 徐硙)中山站時間12日下午,我國第29次南極科考隊成功拖出陷入冰裂隙的一輛雪地車。這是我國開展南極內陸考察以來,雪地車第一次陷入冰裂隙,並成功獲救。

    中山站時間11日下午,科考隊的一輛卡特雪地車在距離內陸隊出發基地約3.6公里的地點陷入冰裂隙。當時車上有駕駛員和導航員兩人,事故發生後兩人及時撤離至安全位置,未發生人員傷亡。

>>>詳細內容
 
 
 相關鏈結
· 第29次南極科考隊成功拖出陷入冰裂隙的雪地車
· 第29次南極科考隊中山站海冰卸貨工作正式啟動
· 第29次南極科考隊中山站海冰卸貨工作正式啟動
· 第29次南極科考隊抵達中山站 開展冰上卸貨準備
· 第29次南極科考隊"南極大學"在"雪龍"船上開學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