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你表達了嗎——看民意“微言”匯聚社會前行力量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2年12月26日 09時32分   來源:新華社

你表達了嗎?——看民意“微言”匯聚社會前行力量

    新華社北京12月26日電(記者 楊玉華、楊金志、俞菀)2012年,從持續不斷的網絡反腐到氣氛熱烈的“網絡問政”,從北京暴雨中的微博救援到網民齊讚“八項規定”,借助於各類新老媒介和表達渠道,人們介入各類熱點事件的速度更快,參與公共事務的熱情攀升,影響公共決策的能力漸強。

    在民意洪流中是否有你的“微言細語”?這些微力量又將如何影響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民意如何更多地從網上走到網下,用機制維護表達自由,釋放民意“正能量”?

    大眾麥克風時代:表達現“井噴”

    “圍觀是我們做網民的責任,簽到發言是我本人的興趣。”在南京一家高校工作的小陳是名副其實的“微博控”,已有三年“微齡”的他,每日頻繁刷屏,隨時寫上幾句,已經成為一種生活方式。“我寫微博一是記錄自己生命的足跡,二是希望能有表達自己觀點的機會,哪怕沒有任何影響,我也要説出自己的內心話。”小陳説。

    來自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的數據顯示,過去的一年,中國網民數量突破5億,其中微博用戶接近3億,微博使用率突破50%,超過42%的世界平均使用水平。很多網民像小陳一樣,每天通過微博、論壇等多種渠道,獲取信息,議論時事,針砭社會,品評政府。

    移動互聯和微博等新技術、新媒體的出現,讓“人人都是通訊社、個個都有麥克風”的時代悄然到來,公眾的話語權實現了空前普及,表達欲高漲。

    根據中國人民大學輿論研究所的網絡輿情分析,今年網民對公共事務的參與度顯著提升,網絡民意推動現實社會前行的力量日漸強大。以網絡反腐頗具代表性,從“表哥”楊達才到“房叔”蔡彬再到不雅視頻的主角雷政富……這些官員的落馬,很大程度上源於網絡舉報及其引發的民意力量。

    網絡民意對公共政策的影響、對民生事業的促進也意義深遠。今年2月底,上海市民秦嶺通過微博發佈了關於“癌症晚期父親就醫輾轉無醫院收治”的信息,引起上海市主要領導和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關注。不久,上海就出臺了改善癌症晚期病人臨終關懷服務的制度化措施。

    今年7月,北京遭遇了61年來最大一場降雨。災害襲來時,人們通過微博守望相助;災害結束後,一場關於城市公共安全的大討論隨即展開,推動城市公共安全應急管理制度更加完善

    “在大眾麥克風時代,網絡輿論場風雲激蕩,圍繞熱點話題和熱點事件,各類意見匯集後很容易形成強大的輿論壓力,影響現實社會。”中國傳媒大學媒介評議與輿論引導研究中心主任唐遠清説。

    打破傳統話語格局:喜中亦有憂

    廣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成立於上世紀80年代,是國內最早專門從事民意調查的機構之一。中心執行總監王文俊告訴記者,剛成立時每年的民調項目只有十幾個,近幾年則直線攀升,僅今年就有100多個民意調查課題。

    “我們調查對象代表的是‘沉默的大多數’,剛開始時大家都不太敢説,近幾年參與度提升很快,表達更大膽,建議更深入。”王文俊説。

    上海交大傳媒經濟與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謝耘耕教授曾專門研究過公民的網絡表達與公共管理,他分析指出,熱衷表達是公民意識覺醒的標誌,日益活躍的民意表達不僅改變了公民傳統政治參與的理念,提高了公民政治參與的能力,而且對於完善政府公共管理、促進民主政治進步具有積極意義。

    “目前國內一些公共事件解決過程中,已經形成了一種新的‘議程設置’模式,即網絡(BBS、微博、博客等)提出議題--傳統媒體關注--全社會參與--政府行為的模式。”謝耘耕認為,“公眾的民意表達越活躍,將對公民社會發育起到‘催熟劑’的作用。”

    不過,不盡如人意之處也依然存在。一些民意表達中出現的“碎片化”“情緒化”等現象也令人擔憂。中國網絡傳播協會副會長、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副院長李雙龍説,以近期火熱的網絡反腐為例,一方面應當高度肯定網絡反腐的積極意義;但也必須看到,網絡反腐中不少是靠“獵奇”和“泄恨”博人眼球,缺乏應有的責任和擔當,有的甚至存在虛假和誇大。

    網絡民意究竟有多少“真民意”也令人深思。日前電影《王的盛宴》導演工作室自曝因遭受惡意差評,雇傭水軍“以水治水”,給自己的電影“刷好評”。由此引發了人們對網絡水軍炮製虛假民意的熱烈討論。

    “在互聯網的虛擬世界中,網絡民意往往泥沙俱下,甚至在巨大的商業利益驅使下被人操控。”中國人民大學輿論研究所研究員李彪認為,“網絡民意只是部分民意的體現,不能代表全部民意。”

    寬容表達加強自律:釋放 “正能量”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有關專家認為,面對公眾日益高漲的表達熱潮,首要做的是寬容民意,方能聽到真民意。此外,還需在民意表達的制度化、開放性、多渠道上下功夫。

    華東政法大學教授童之偉表示,2012年中國老百姓的言論自由和參與管理國家事務的權利得到了更好的保障。“一些牢騷性、批評性、探討性的言論,大家都能比較順暢地言説,令人欣慰。這説明,黨和政府以及社會公眾正在往貼近民意、尊重民意的方向上一起使勁。但要進一步廣開民意發聲渠道,還需加強制度建設和落實。”

    童之偉等人認為,首先要重視民意表達,積極搭建網絡問政、網絡問計和各類民意調查的平臺,收集社情民意,推動現實工作。今年全國政務微博突飛猛進,特別是十八大期間“國務院公報”正式上線,顯示出從中央到地方注意信息公開,重視獲取民意的積極姿態。在新媒體時代,這一做法應該加以推廣和完善。

    其次,網上的喧囂表達也折射出線下民意表達渠道的不通暢。如何建立重大政策和重大項目的民意諮詢機制;完善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聯絡群眾、上通下達的作用,對他們發揮作用做出更充分的制度性安排;強化群眾監督和輿論監督都是亟待破解的課題。

    相關專家還指出,在“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時代,每個網民也需要責任和擔當,理性表達方能還民意以真實。公民和一些民意調查機構應加強自律,在參與社會事務的討論和意見表達時,應多些客觀獨立思考和建設性意見,少些盲目跟風的“哄客”行為。此外,相關部門還應完善針對網絡虛擬世界的法律法規,嚴厲打擊惡意誹謗或者“炮製民意謀利益”的網絡不端行為,凈化網絡環境,真正釋放民意的“正能量”。

 
 
 相關鏈結
· 十八大新華時評:“三個公平”順民意得民心
· 青海:“省長信箱”成民情民意迅速暢通傳遞渠道
· 黃河公路大橋終止收費順應民意 不應成為絕響
· 張春賢國慶期間看望慰問幹部職工並聽取民情民意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