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廣州12月27日電(記者 郭小蘭、黃玫、廖婷婷)廣東省近年來針對群眾最關心的問題,實施了“扶貧雙到”、“積分入戶”、扶持民營養老機構三大民生工程。目前,這些惠民工程是否落實到位、百姓是否滿意?記者近日深入基層進行了採訪。
創新扶貧 惠及百萬貧困人口
記者從清遠市區出發驅車9公里,又經過一個多小時盤山公路,來到清新縣太平鎮秦皇村大河邊自然村鐘卓均的家中。鐘卓均是村裏的重點扶貧戶。
兩年前,鐘卓均和哥哥共同耕種門前不大的一片水稻田,同時還打散工,每年全家人均收入2100元左右,加上撫養腦癱的大兒子,全家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而如今鐘卓均全家年人均收入達8000元,已經擺脫了貧困。這得益於村裏的“扶貧雙到”活動對他家實實在在的幫扶。
2010年開始,中國移動廣東公司和秦皇村建立了“扶貧雙到”挂扶點關係。廣東移動先後從扶貧基金中為鐘卓均無息借款5.6萬元,鐘卓均辦起了雞鵝養殖場,現在養雞1500只、鵝200只。今年是廣東移動幫扶秦皇村的最後一年,就在記者採訪的第二天,省扶貧辦將對該村扶貧項目進行驗收。
廣東省有157萬貧困人口,從2009年起用三年時間開展“規劃到戶、責任到人”的“扶貧雙到”工作,派出3541個駐村工作組、11524名駐村幹部,保證每個貧困村都有駐村工作組,每個貧困戶都有幫扶責任人。截至今年9月,全省累計投入幫扶資金175.5億元,平均每村515萬元。
積分入戶 幫助異地務工人員融入廣東
42歲的鄒時珍高興地掏出棕色封皮的居民戶口簿給記者看,他説:“我現在是真正的中山人了!”12日,原籍江西九江的他收到了公安部門簽發的戶口簿。
成時達則有些憂慮。他從湖南農村來中山市打工,現在和妻子經營一家規模不大的工程服務部。他有兩個孩子,女兒11歲,是當地小學六年級學生,兒子6歲,在幼兒園大班。“兩個孩子明年都面臨升學,所以我想儘快‘入戶’,那樣孩子就有機會進入公辦學校讀書。”現在他有215分的積分,但能不能“入戶”還要看他所在區的排隊情況。
自從2010年中山市全面實施積分入學入戶以來,共有37500人次提出積分入學入戶申請,其中,有16809人取得積分入讀公辦學校資格,有7165人取得入戶資格。2013年中山市還將試點異地務工人員積分申請政府公租房。
積分入戶使得在中山市務工的異地務工人員,通過取得城鎮戶籍,享有和當地居民同等的各種待遇。積分內容包括個人素質、參保情況、居住情況等內容,還包括“違反計劃生育政策、違法犯罪”兩項減分內容。
記者了解到,積分入戶已在廣東省內其他地區推廣,截至12月初,全省已有69.4萬高技能人才入戶廣東城鎮。
老有所養 探索養老新模式
78歲的王迪英,看上去比實際年齡小很多,在廣州友好老年公寓已經生活五年了。聽説記者的來意後,她很自豪地告訴記者:“我還是公寓黨支部的宣傳委員呢!我們正在學習新黨章和十八大報告,黨章中有很多亮點,大家對黨的未來很有信心。”
93歲的蔡澈老人是來自北京的廣東潮汕人,在她20多平方米的居室中,墻上挂滿了字畫,其中多幅是她在公寓老年大學的“作業”。前年她在公寓加入了中國共産黨,王迪英是她的入黨介紹人。
這家成立於2004年的民營養老機構佔地300多畝,地處廣州九龍山下,依山傍水、綠樹環繞。在大大小小50多幢建築物間長廊相連,不時有黃色電瓶車穿梭經過,接送著往來的老人。這裡居住著來自廣東和其他省市、以及港澳臺地區的5800多位老人,其中大部分長期生活在這裡。
公寓總院長徐滿祥説,十八大報告提出了“大力發展老齡服務事業和産業”,養老事業的春天到了!公寓剛剛開業的老年護理院將主要接受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入住,側重對老人人文關懷,下一步還要建一個康復院。
據了解,目前,廣東全省60歲以上老年人口約1114萬,佔全省戶籍人口的12.9%,每年還以3%的速度遞增。截至2011年底,廣東全省已建養老機構2639家,床位14.5萬張,每千名老人擁有養老床位13張。
今年7月,廣東省印發了《關於加快社會養老服務事業發展的意見》,規定對非營利民辦養老機構,珠三角地區按每張新增床位不低於5000元,其他地區按每張新增床位不低於3000元的標準給予補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