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十八大報告解讀:怎樣理解我國開放型經濟體系?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01月12日 10時07分   來源:新華社

怎樣理解必須完善互利共贏、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體系?

    新華社北京1月12日電 黨的十八大報告的這一精闢論斷,是在以往論述基礎上的新認識新概括,進一步明確了我國開放型經濟的發展方向。我們應當緊緊抓住其中的關鍵詞,從以下3個方面加深理解。

    第一,互利共贏是完善開放型經濟體系必須始終秉持的時代理念。經過30多年改革開放,我國同世界的關係發生了歷史性變化。近年來,我們著力推進二十國集團合作,推動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改革進程,如期建成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堅決反對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都是堅持互利共贏取得的成果。互利共贏是引領我國擴大開放的重大理論創新,必須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其內涵。

    第二,多元平衡是完善開放型經濟體系必須始終把握的內在特徵。現在看,世界經濟和國際市場需求還將持續低迷,尤其是歐美日等傳統市場消費疲軟,進一步推進市場多元化更具現實意義。同20世紀90年代相比,目前多元化的內涵也在向深度拓展。不僅要重視出口市場多元化,也要強調進口市場多元化;不僅要重視引資來源多元化,也要強調走出去市場多元化。其他還包括經營主體多元、商品多元、服務多元等豐富內涵。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前,我國的巨大生産潛能,主要通過國際市場得到了有效釋放。危機發生後,美歐等發達經濟體市場容量和需求結構出現調整,通過國際市場釋放過剩産能的空間縮小,我國經濟發展的內外再平衡壓力陡增。我國經濟發展面臨著推動進口和出口平衡、實現國際收支平衡,加快構建擴大內需長效機制、提高經濟內生發展動力的迫切需要。堅持以內需為主導,完善多元平衡的開放型經濟體系必然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長期戰略方針。

    第三,安全高效是完善開放型經濟體系必須始終堅持的根本要求。維護經濟安全,最根本的是要牢牢把握我國經濟發展的主導權。必須適應經濟全球化和我國對外開放的新形勢,在宏觀調控問題上,既要實現相關政策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也要考慮政策的外部溢出效應,防止在對外工作中陷入被動;在能源資源領域,既要拓展利用外部資源的空間和渠道,也要注重防範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帶來的衝擊;在服務業開放領域,既要積極承接服務業跨國轉移促進産業結構調整,也要避免開放帶來的金融風險、“文化侵蝕”等問題;在走出去過程中,既要加快鞏固和拓展在海外的經濟存在,也要通過有效手段保護海外人員和資産安全;在産業發展上,既要堅持一視同仁的國民待遇原則,又要通過國際通行的反壟斷、安全審查等手段維護公平競爭。提高開放效益,最根本的是要破解開放型經濟發展存在的結構性矛盾和轉變粗放型增長方式。必須促進對外開放從注重規模速度向講求質量效益轉型,從依賴外源動力向立足內生動力轉變,從擴展市場廣度向挖掘市場深度跨越,從發揮低端要素優勢向形成高端要素新優勢提升。

 
 
 相關鏈結
· 十八大報告解讀:如何理解新型農業經營體系?
· 十八大報告解讀:如何保持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
· 十八大報告解讀: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 十八大報告解讀:如何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 十八大報告解讀:必須把科技創新擺在核心位置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