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深入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述評二:改革開放新起點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02月18日 15時29分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2月18日電(新華社記者 劉錚)醞釀多年、各界期盼的收入分配改革,日前邁出了關鍵一步——《關於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的若干意見》出臺,縮小收入分配差距有了行動“路線圖”。

    改革開放是人心所向。黨的十八大發出了深化改革開放新的宣言書、動員令,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考察時強調要做到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全國上下正在形成齊心協力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蓬勃局面,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活力和動力。

    以改革開放紅利釋放發展動力

    十八大報告提出,到2020年要實現國內生産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宏偉目標催人奮進,然而經過了過去30多年的高速發展,今天的經濟總量和人均收入的基數已經不小,十年翻番能否實現?

    “答案就在改革開放中。未來十年,中國有內需紅利、城鎮化紅利和改革開放紅利這三大紅利,而改革開放紅利最具根本性。”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認為,用好改革開放紅利就能全面釋放中國發展潛力,足以支撐全面小康的實現。

    未來中國發展最大的潛力在於城鎮化。中國城鎮化率2011年才突破50%,而發達國家城鎮化率很多都超過了90%,其間的潛力可想而知。然而,目前的城鎮化受以戶籍制度為代表的城鄉二元體制制約,並沒有充分發揮其拉動力。

    唯有改革,才能釋放城鎮化的巨大潛力。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加快改革戶籍制度,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實現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

    日前出臺的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更是進一步明確,加快改革戶籍制度,落實放寬中小城市和小城鎮落戶條件的政策;推動農民工平等享有勞動報酬、子女教育、公共衛生、計劃生育、住房租購、文化服務等基本權益。

    全國農民工總量已超過2.6億人,相當一部分農民工在城市有了穩定的工作。只要包括戶籍制度、公共服務、政府社會管理職能等一系列領域的改革到位,其中蘊含的消費潛力不可限量,對社會公平正義也是極大的推動。

    啟動龐大內需,還要進一步改革收入分配製度,完善社會保障制度,讓老百姓有錢花、敢花錢。

    日前出臺的《關於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了城鄉居民收入實現倍增、收入分配差距逐步縮小等主要目標,並拿出了促進中低收入職工工資合理增長、集中更多財力用於保障和改善民生等具體措施;新一輪醫改下一步將進一步提高報銷比例、推動公立醫院改革攻堅;養老保險方面,“十二五”末將實現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公務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也正在研究中。

    未來的中國發展,仍然有相當的國際市場空間,而且可以更多地利用國際市場資源。金融危機後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的重組,是中國進一步利用國際市場資源、實現“走出去”的良機。

    以改革開放推動經濟轉型

    7.8%,2012年中國經濟增速回落至13年來新低。中國經濟告別了往日習以為常的兩位數高增長,進入追求更高質量、更可持續發展的轉型期。轉型伴隨著苦惱,更孕育著希望。

    細心的人們會發現,在十八大報告中,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在同一個章節中一併論述的。

    “如果説過去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肩負著打破計劃經濟、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轉軌使命的話,那麼今天的改革開放,在繼續完善市場經濟體制的同時,肩負起為經濟轉型提供體制機制保障的新使命。”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體制與管理研究所所長聶高民如是説。

    我們今天遇到的種種矛盾和問題,比如環境污染重、能源消耗大、自主創新能力弱等等,根源在於體制機制不完善。要真正實現發展方式的轉變和經濟的轉型,得靠改革開放來保障和推動。

    近日全國一些地方出現的嚴重霧霾天氣,再一次警醒人們節能減排的重要性,凸顯了經濟轉型的緊迫性。行政手段雖然能夠起到一定的、一時的作用,只有從體制機制上解決問題、注意借鑒國際有益經驗才是長久之策。

    從今年起,積弊已久的電煤價格雙軌制退出歷史舞臺,資源價格市場化改革又向前邁了一大步。當資源價格真正由市場供需決定、能夠完全反映環境補償成本之時,企業才會千方百計主動節能減排。

    環保部門正在制定把空氣質量納入地方考核的制度。當各地幹部績效考核真正改變GDP挂帥、能夠全面評估經濟社會發展時,治理污染才會“動真格的”。

    節能減排有國際先進經驗可借鑒。專家認為,當發達國家通行的碳排放交易等市場化機制真正在國內運轉起來時,節能減排做得好的企業就會得到更多實惠,從而帶動更多企業加入。

    在勞動力成本日益高漲的今天,開始出現部分外資加工製造企業向東南亞轉移勢頭,引發了人們對“中國製造”乃至中國經濟國際競爭力的擔憂。

    中國經濟要走向自主創新、提高附加值的新路,離不開改革開放的支撐。中國多數企業至今仍沒有研發機構,而科技資源主要集中在科研院所,實現科技和經濟的緊密結合要靠推動科技體制改革;我們所追求的自主創新,並非排斥國外先進技術,而是以全球視野推動創新,華為、海爾等一批走在前列的中國企業已在全球多地設立研發中心,吸收各國先進技術人才提高産品的競爭力。

    以更大勇氣推動改革實行更加主動的開放

    各界期盼改革,可改革的難度卻在加大。改革早已進入深水區,不但不同領域的改革相互關聯,而且面臨複雜利益關係。

    十八大報告強調,必須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不失時機深化重要領域改革。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深入研究全面深化體制改革的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明確提出改革總體方案、路線圖、時間表。

    中國改革的時代背景發生了變化,迫切需要新的改革路線圖;中國社會轉型帶來的各種矛盾,又使得改革的時間約束明顯增強,改革必須抓住時間窗口,才能牢牢掌握主動權。

    改革,不可避免地會觸及利益。在利益關係日趨多元化、人的思想越來越活躍的今天,對利益關係的調整需要更大的政治決心和智慧。

    “只有毫不動搖地把改革推向深入,才能有效破解利益關係失衡的矛盾和問題。”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名譽會長高尚全説,要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不動搖,堅持國有經濟的正確定位不動搖,堅持打破行政壟斷不動搖。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這句話的背後,至少涉及政府職能、國有企業、非公經濟三大改革領域。

    政府自身改革成為改革難點之一。十八大報告指出,要推動政府職能向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轉變。下個月,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將提請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未來政府自身的改革關鍵在於建立服務型政府,解決長期以來一些政府部門職能越位、缺位和錯位的問題。

    在繼續推動國有資本向關係國家安全和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領域集中的同時,要充分保證非公有制經濟在參與市場競爭時能夠獲得平等待遇,充分激發民間資本潛藏的巨大活力,使得中國經濟始終保持充沛活力。

    十八大報告還指出,適應經濟全球化新形勢,必須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在深化改革開放中實現發展,中國經濟才會有更加廣闊的空間。

 
 
 相關鏈結
· 鐵道部:學習貫徹十八大精神活動在鐵路持續升溫
· 科學發展新跨越——深入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述評
· 十八大報告解讀:怎樣加強保障性住房建設和管理
· 十八大報告解讀:如何多渠道增加居民財産性收入
· 十八大報告解讀:如何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