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2月28日電(記者吳晶)截至2013年1月,經批准設立和舉辦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已達1780個,其中實施本科以上高等學歷教育的項目和機構共有775個。
這是記者從教育部28日舉辦的新聞發佈會上獲悉的消息。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司長張秀琴指出,當前,中外合作辦學還存在一些問題,引進教育的質量與辦學質量、中外合作辦學舉辦者的行為規範和辦學目的都需要政府進一步加強監管和引導。
近年來,教育部專設信息平臺,及時公佈合格的中外合作辦學名單及評估標準。2012年,4省市開展中外合作辦學評估試點,採取辦學機構自評和第三方評估,今後還要引進國外通行的認證機制。
“此外,我們還在積極推進電子學籍註冊工作,這對衡量中外合作辦學質量、規範學校辦學行為,都是十分重要的手段。”她説。
目前,我國已有5個具有法人資格的、實施本科以上高等學歷教育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上海紐約大學、寧波諾丁漢大學、西交利物浦大學、長江商學院、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
張秀琴説,五個機構設立時間不同,因此辦學效果顯現度不同。目前看,這些學校的專業設置和教學手段受到中國學生普遍歡迎,畢業生就業狀況和深造前景都很好,較好解決了一部分家長和學生對教育多元化、國際化的需求。
據悉,2012年教育部已批准籌備設立昆山杜克大學等三所高起點中外合作大學,批准設立中山大學中法核工程與技術學院等一批高起點中外合作二級學院。依據國外大學及政府不斷發出的邀請,教育部也在加快進行摸底和調研,修訂高等院校境外辦學的暫行管理辦法,進一步鼓勵有條件的高等學校到境外辦學。
近年來,國內高中舉辦國際部、在讀學生不參加高考的現象也引起了張秀琴的注意。她説,按照相關政策,中國允許在高中階段開展中外合作辦學,實際上,這個階段的合作辦學才剛剛起步,還處在探索階段。我們一方面希望這樣的辦學模式能夠引入新的辦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但是對“出國留學預備班”的形式不贊成也不提倡。
據教育部統計,近6年來,中國應屆高中畢業生不參加高考的比例始終保持在10%左右,並未出現大幅上升,主要原因是適齡人口總量減少,並非學生放棄高考赴外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