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雪半載極地路 南極科考鑄輝煌——記第29次南極科學考察
新華社上海4月9日電(新華社記者徐硙)南極,游離於人類文明之外的寂靜冰雪世界,卻是科學家夢寐以求的科研聖地。
2012年11月5日至2013年4月9日,239位中國南極考察隊隊員奔赴這片“白色大陸”,成功開展中國第29次南極科學考察活動。風雪半載極地路,考察隊員用辛勤和汗水鑄就南極科考又一輝煌。
極地科考,不畏艱難,眾志成城譜華章
2012年11月5日11時,廣州南沙汽車碼頭,中國第29次南極考察隊乘坐“雪龍”號極地考察船起航。
“極地科學考察工作是展示我國綜合國力和科技水平的重要舞臺,是爭取與維護國家權益的重要領域,也是事關全球氣候、生態環境以及人類社會未來發展等一系列重大問題的重要區域。發展極地事業,功在當代、利在韆鞦。”國家海洋局局長劉賜貴在起航儀式上説。
狂風、酷寒、西風帶、強紫外線、冰裂隙、高原反應……並不友好的南極給考察隊員設下一道道障礙。
不畏艱難,迎難而上,科考隊員上冰蓋、下大洋,在長城站、中山站、崑崙站和“雪龍”船共完成53項科考和工程建設任務,在冰川、天文、大洋等領域取得多項突破性進展。
——考察隊在冰穹A地區成功試鑽深冰芯第一鑽,中國深冰芯科學鑽探實現零的突破。深冰探測獲得迄今世界上分辨率最大的三維深冰結構和冰下地形數據。
——我國建立的南極地區最大口徑天文學光學望遠鏡(AST3)獲得首批觀測數據,為我國在南極開展宇宙學和太陽系外行星等天文學研究奠定堅實基礎。
——作為國家“南北極環境綜合考察與評估”專項計劃實施以來首次南極大洋考察,大洋隊獲得6個斷面64個站位的數據和樣品,在參加人數、考察項目、時間、航程、考察質量和覆蓋範圍等方面,均創造了我國南極考察南大洋調查近30年來新紀錄。
從陸地,到海洋,經過近30年的努力,“中國的南極科考從以南極的陸地考察和近海考察為主,已逐漸延伸至南大洋,實現對南極陸地和周邊海域進行綜合考察。”中國第29次南極考察隊領隊曲探宙表示。
後勤保障,爭分奪秒,辛勤耕耘結碩果
在156天的南極考察中,“雪龍”船搭載考察隊員共航程29000余海裏,跨越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四次穿越“魔鬼西風帶”,並首次到達南緯75度7.2分的最南緯度地區,開創了我國船舶南極地區航行新紀錄。
6米高的巨浪、32米/秒的大風、隨時可能翻身的冰山、如沼澤般的擁塞冰都沒能阻擋“雪龍”船前行。
2012年12月3日,“雪龍”船抵達中山站附近冰區,進行冰上物資卸運。由於近年來極地氣候變化異常,考察隊必須與時間賽跑,利用南極處於極晝的有利時機,通過小艇、雪地車、直升機聯合卸下各類物資2000余噸,超計劃完成物資卸運任務。
特別是通過軟油管,在海冰上直接從“雪龍”船向距離15公里遠的中山站輸送油料約650噸,創造了自我國中山站建站以來輸油管線最長、單次輸油量最多的歷史記錄,可保障中山站三年的用油量。
2013年2月4日,“雪龍”船再次抵達中山站進行第二次卸貨。急速融化的海冰,使小艇運輸成為二次卸貨最主要的方式。小艇拖拽駁船載著幾十噸的物資,穿梭在洶湧的海浪和冰山群之中,稍有不慎就有被海浪掀翻或被隨時倒塌的冰山砸毀的危險,船員和隊員每天工作10余小時,經過6天奮戰,完成了350余噸的物資卸運,而且超計劃將中山站4輛需要回國維修的大型機械設備及200多噸垃圾運回船上。
與此同時,中山站完成了新宿舍樓、新發電棟工程建設和可再生能源微網建設,為考察站的順利越冬提供了有力保障。
新站選址,刻不容緩,承前啟後著新篇
1985年2月,在南極喬治王島,中國南極首個考察基地——長城站在南極半島建立。
1989年2月,東南極拉斯曼丘陵上,中國第二個考察基地——中山站建立。
2009年1月,在南極冰蓋最高點冰穹A地區,中國首個南極內陸考察站崑崙站建成。
為進一步拓展我國海洋發展的戰略空間,擴大我國南極考察的領域和範圍,我國計劃在“十二五”期間新建一至兩個南極科學考察站,在第29次南極科學考察中,新建南極考察站選址調研工作正式開展。
2012年12月23日崑崙站隊到距中山站約520公里處,開始新建站選址調研工作。
2012年12月30日雪龍船抵達羅斯海區域。經過前期精心準備和8天現場的艱辛工作,按照現場實施計劃完成了新建站址三個領域12項具體任務的調研工作。
2013年2月,兩名考察隊員搭乘飛機從南非開普敦出發,前往俄羅斯新拉扎列夫站、挪威特諾站、南非考察站、德國諾伊邁爾III站進行新建站選址調研工作,考察了東南極航空網運行情況和南非開普敦南極後勤支撐保障體系運行情況。
大量的實地考察,為我國“十二五”期間實現新建南極考察站目標獲取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新建站址的位置初步選定。
4月9日,少先隊員們熱烈歡迎凱旋歸來的“雪龍”號船員和科考隊員們。當日,圓滿完成各項度夏科考任務的中國第29次南極科學考察隊,乘坐“雪龍”號極地科學考察船凱旋歸來。國家海洋局和上海市政府在中國極地考察國內基地碼頭聯合舉行了簡短而熱烈的歡迎儀式。中國第29次南極科學考察隊于2012年11月5日從廣州出發,歷時156天,四次成功穿越西風帶,總航程2.9萬多海裏,其中冰區航行6000余海裏,並首次到達南緯75°7.2’,開創了我國船舶航行最南緯度地區新紀錄。本次考察中,中國第29次南極考察隊分別在長城站、中山站、崑崙站和雪龍船完成了53項科學考察任務和工程建設任務。新華社記者 裴鑫 攝
中國第29次南極科學考察隊取得豐碩成果凱旋歸來
新華社上海4月9日電(記者 張建松、徐硙)圓滿完成各項度夏科考任務的中國第29次南極科學考察隊,乘坐“雪龍”號極地科學考察船9日凱旋。國家海洋局和上海市政府在中國極地考察國內基地碼頭聯合舉行了簡短而熱烈的歡迎儀式。
中國第29次南極科學考察隊于2012年11月5日從廣州出發,歷時156天,四次成功穿越西風帶,總航程2.9萬多海裏,其中冰區航行6000余海裏,並首次到達南緯75°7.2’,開創了我國船舶航行最南緯度地區新紀錄。 >>>詳細閱讀
我國加強科學考察力度計劃在南極新建兩個科考站
新華社上海4月9日電(記者 張建松、徐硙)神秘遼闊的“冰雪大陸”南極洲,是人類探索未知領域、孕育重大發現的科學殿堂。為加強科學考察力度,我國計劃在南極新建兩個科學考察站。
據國家海洋局極地考察辦公室政策與規劃處處長徐世傑9日介紹,在東南極冰蓋伊麗莎白公主地區域,我國將新建一個內陸夏季站。在第29次南極科學考察中,我國科考隊員已經順利完成了新站的選址調研,建站工作即將有序展開。 >>>詳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