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5月16日電(記者王宇、何雨欣、王敏)今天的中國經濟雖然行進在穩中有進的適宜區間,但不斷積累的地方債務、影子銀行、産能過剩、房價高企等風險,已然成為決策者眼中影響經濟健康發展的諸多近憂和遠慮。
種種風險的背後,映射出的是當下中國經濟結構的失衡和內生動力的不足。如何化解風險,實現中國經濟的再平衡,考驗著決策部門的智慧。
中國經濟前行道路上出現風險點
中國經濟已進入國際金融危機後的第六個年頭,然而所面臨的複雜局面和嚴峻挑戰並不比以往任何時候輕鬆。
就在不久前,中國主權信用級別接連遭到惠譽、穆迪等國際知名評級公司的下調,這是1999年以來我國主權信用首次被大型國際評級機構下調,評級公司給出的理由是,地方政府負債及影子銀行風險有可能對經濟發展形成制約。
“短期來看這些風險仍然可控,但考慮到風險累積的腳步仍未停止,事實上,它們已構成中國經濟航船前行道路上的若干暗礁與漩渦,不可不防。”經濟學家華生認為。
“部分地方政府只顧眼前政績和利益,利用地方融資平臺大規模舉債,留下大量債務。”中國社科院金融重點實驗室主任劉煜輝對此表達了他的憂慮。
我國地方債務風險的累積可追溯至2008年,為刺激投資拉動經濟,地方政府一度成立了許多投融資平臺來舉債融資。截至目前,業內對地方債務總額究竟有多少眾説紛紜,但根據審計署兩年前發佈的公告,截至2010年地方債務總額已達到10.7萬億元,佔當時GDP比重接近30%。有專家測算,由於債務中有70%將在2015年左右到期,資金近八成來自銀行貸款,並且有相當數量與賣地收入挂鉤,因此是否都能如期償還,市場憂慮重重。
而游離于銀行體系之外的影子銀行,也逐漸成為影響中國經濟發展的又一風險點。
“惠譽近日下調了我國主權信用級別,反映出市場對我國系統性金融風險的擔憂。”根據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的觀察,我國的影子銀行具有期限錯配、借舊還新等特點,且監管又較為薄弱,其中風險亟須引起警惕。
另外,受外部經濟體持續低迷的影響,製造業産能過剩現象開始凸顯,其中鋼鐵、有色金屬、建材、煤化工、造船等傳統行業和多晶硅、風電設備等部分新興産業問題嚴重。此外,房價高企、財稅減收、熱錢涌入等風險,亦于近期顯現出來。
風險在新形勢下被疊加和放大
如果將風險放置於一個更為廣闊的時間段裏觀察,可以發現,這些風險與矛盾多屬中國經濟的陳年痼疾,加之近年來國內外經濟形勢的新變化,而被疊加與放大。
如同海水退潮後的礁石顯露,當下諸多風險的暴露,與我國經濟增速出現下行的現實分不開。在告別了高歌猛進的快速增長時代後,地方債務、産能過剩等此前被隱藏的問題開始逐步暴露出來。同時,隨著外部經濟體波動加劇,發達國家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又加劇了熱錢涌入、房價高企的壓力;此外,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一些應時之舉,其效應也逐漸顯露。
如果將不同風險放置於同一層面觀察,還可以發現,地方債務、影子銀行、産能過剩、財政壓力、房價高企,凡此種種風險之間,相互交織、相互勾連、相互滲透,結成了連環套,牽一髮而動全身。
在經濟學家的眼裏,以上風險其實就是中國經濟結構性失衡所折射出的不同鏡像:過度投資在實業領域表現為製造業産能的過剩,在金融領域體現為影子銀行的繁榮,在投資行為中展示為樓市泡沫的膨脹,最終在財務盈虧上演化為地方負債的累積。而伴隨著外部經濟環境的持續惡化,諸多鏡像在相互重疊、相互映射的同時,又相互放大。
需要指出的是,面對種種風險無需過度悲觀。與國外相比,目前我國地方債務佔GDP比重並不高,影子銀行向實體經濟的滲透還不深,風險總體可控,整體可防。
“中國的地方債務佔GDP比重約為30%,遠遠低於國際警戒線。”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認為,短期來看地方債務問題可以通過展期和以新還舊方式解決;長期來看,中國財政狀況有能力消除損失。
風險也是轉方式謀平衡的契機
今天的中國正行進到一個關鍵路口:是繼續沿著老路走下去,任風險不斷累積,還是闖出一條新路,從根本上消除風險,成為時代拋給當代國人的歷史課題。
眼下諸多風險的累積,雖然一方面增加了經濟運行的難度,但另一方面,也為下一步發展提供了新契機,為更好發展提供了可能。
“所謂形勢比人強。風險的累積讓經濟有了切膚之痛,讓轉型有了抓手,可以推動政府痛下決心,改前所之未改、變前所之未變。”經濟學家華生説。
“如果過多地依靠政府主導和政策拉動來刺激增長,不僅難以為繼,甚至還會産生新的矛盾和問題。”在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王晉斌看來,風險的暴露未見就是壞事,反而可能成為中國經濟尋求再平衡的契機,提醒我們更多地發揮市場主體是社會財富創造者的作用,培育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
在當前錯綜複雜的經濟環境下,面對風險,既要處變不驚、按預期的發展目標搞好調控,又要增強憂患意識,未雨綢繆,轉危為機,從根本上化解風險。
種種跡象顯示,當前中央已高度關注地方債務、影子銀行、房價高企等風險,近期以來相應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加以整頓治理,而一些治本之策也在積極醞釀中。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日前召開會議提出,要統籌考慮穩增長、控通脹、防風險,會議特別提出,“金融領域潛在風險需要加強防範”“抓緊建立規範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機制”。
監管部門近期對影子銀行、地方融資領域出臺了一系列政策,進一步完善了對影子銀行、地方融資平臺的監管框架,著手化解可能存在的金融風險。這些舉措有助於防控金融風險、約束地方債務的膨脹。
“我們注意到,儘管今天中國經濟面臨增速下滑的嚴峻形勢,但中國政府並沒有相應出臺大規模的刺激計劃,而是容忍速度換擋,調結構、轉方式、求質量正在發力,這是一種積極的變化。”亞洲開發銀行高級經濟學家莊建認為。
風險與機遇,在事態的演進過程中,從來都是一對孿生兄弟。險中可化夷,危中自有機。換個角度看,如果應對得當,打造中國經濟的升級版將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