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合肥5月29日電(記者 楊玉華、周暢)剛過下午3點半,小學五年級的萬里就背著深藍色的書包往村裏的留守流動兒童活動室跑。一進屋,萬里顧不上擦汗,就拿起活動室裏的“親情電話”熟練地撥出了一長串數字。
“喂,爸爸,我放學啦!你在幹嘛?”接通電話,萬里興奮地衝著電話喊道,“今天老師表揚我了,説我問題回答得很好。” 這是記者日前在安徽省蕪湖市紅楊鎮和平村看到的一幕。這個村有100多名留守兒童,每天下午放學,設在村留守兒童活動室的免費親情電話都是孩子們排隊爭搶的設施。
從2013年開始,蕪湖市開始在全市範圍內實施關愛城鄉留守兒童的“親情電話”項目,即在全市各村的指定地點如小賣部、村活動室、村辦公室等地安裝固定電話,每個留守兒童可以備案1-2個親情號碼及父母姓名,到村裏裝有“親情電話”的地方,就可以免費、不限時地跟父母通話。
據蕪湖市婦聯主席陳怡介紹,親情電話發生的所有費用將由政府財政按每位每月1.8元的標準全額支出,超出部分由中標單位中國電信全部承擔。
今年剛滿13歲的萬里告訴記者,他的父母都在張家港打工,爸爸有時候一年只回來一次,過去在家裏打電話,每次説不到幾分鐘,爺爺奶奶都會提醒他節約話費,少説幾句。“可我真想爸爸,就想多跟他説説話。”萬里有些羞澀。
自從村裏有了“親情電話”,萬里跟爸爸聊天的時間一下子多了許多。説到這,他又興奮起來:“前段時間期中考試發成績,我考了班裏第2名,一放學就跑來打電話,想告訴爸爸這個好消息。那天來打電話的小朋友特別多,有二十多個呢!”
“以前一個星期頂多給爸爸打一個電話,現在想他了我就過來打電話,一個星期能打三四次。”萬里開心地説。
記者了解到,萬里所在的和平小學有一半都是留守兒童,由於長期跟爺爺奶奶相處,性格比較內向,不愛説話是他們的共同特點。
“村裏剛裝電話那幾天,來打電話的孩子都怯生生的,來的人也不多,後來慢慢多起來了,每次打電話的時間也越來越長,跟家長説的也越來越多。”和平村婦女主任董木蘭説:“現在這些留守兒童打電話時臉上都挂滿了笑容,家長知道電話不花錢,也想跟孩子多説説話。”
“我們安裝‘親情電話’,就是希望能加強留守兒童跟父母的感情溝通,彌補他們的感情缺失,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安全感。”陳怡説:“由於家長的信息都是經過登記備案的,我們還有每年不定時的短信群發功能,提醒家長孩子生日快到了,或者蕪湖有大型招工了,最終的目的還是希望家長能夠返鄉就業,讓留守兒童不再留守。”
截至目前,蕪湖市已在36個村(社區)安裝了50部“親情電話”,惠及2000多名留守兒童,預計在今年年底,將全面覆蓋蕪湖市972個村(社區),惠及9萬多名留守兒童。
記者採訪結束時,已是夕陽西下,而和平村裏留守兒童的“親情電話”旁,還有幾名孩子正在一邊看書、寫作業,一邊等著打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