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瀋陽6月1日電(記者 王瑩)在一些同學還在忙於找工作的時候,瀋陽工業大學電氣自動化專業大四學生董霞今年3月就被泰豪瀋陽電機有限公司順利錄用。她從大三起參加了學校和企業聯合建立的“卓越工程師”班,教學、實訓完全是根據企業實際需求開展的。
為努力創新工程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探索企業和高校協同創新培養人才的新機制,為遼寧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支撐,遼寧省教育廳、省經信委等6部門于2011年8月聯合出臺政策,實施“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提出了到2015年,建設一批校企聯辦二級學院,建設一批省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和校企合作工程技術研發中心,培養一批具有一定工程經歷的高水平教師隊伍等發展目標。
遼寧靜脈環保産業園內,一群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大三學生穿上企業工作服,在機臺前即將開始為期2個月的暑期實踐學習。他們不是實習,而要成為企業頂崗職工,既動手完成程序工作,又動腦參與技術革新。學校電控學院副教授榮德生介紹説,目前全校24個學院全部啟動“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以電控學院為例,教學大幅度從過去的強調理論向應用實際轉變,校內校外實踐環節不斷增強,教學與市場脫節現象有效改善。
“我們從去年起新增與8家企業合作,約三分之一的大三學生可以到企業參與實踐,今年很多畢業生直接被企業留用。”榮德生説。
作為“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首批受益者,董霞所在的班級目前全部實現升學或就業。她的同學趙久威説:“這一年多來我們先後到多個企業進行實習實踐,直接接觸到行業專家及企業高級技術人員,學習社會上、國際上最常用的方法和技術,收穫很大。”
目前,遼寧省已有超過50%的以工為主的高校啟動實施了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工程,其中,14所高校經教育部批准實施“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近千名教師參加了工程實踐能力提升培訓。遼寧省教育廳相關負責人表示,遼寧將進一步引導高校轉變觀念,制訂工程人才培養標準,不斷探索校企舉辦多種形式二級學院聯合培養人才的體制機制,培養更多創新能力強、適應産業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質量工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