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穩中有進 穩中有為——年中中國經濟形勢述評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06月30日 10時22分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6月30日電(記者 張旭東、王宇、雷敏)2013年即將過半。面對國內外複雜因素影響,在黨中央、國務院正確領導下,中國經濟穩中求進,形勢總體平穩。

    當前,中國經濟既擁有難得機遇,也需應對諸多挑戰。堅定信心,穩中有進、穩中有為,堅持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就一定能夠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

    穩中有進:中國經濟運行的主基調沒變

    儘管經濟增速稍緩,但5月份的一系列經濟數據顯示,目前的中國經濟仍處在平穩運行的通道中,投資、工業增速、物價、就業等當前主要經濟指標依然穩健。

    在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眼裏,當前我國的經濟形勢可以用一個‘穩’字來概括。他表示,無論是經濟增速和“三駕馬車”,還是就業、物價等,都在合理區間,不必過分擔心中國經濟會出現急劇回落。

    與連平的判斷基本一致,大多數經濟學家在研判中國經濟時,普遍認為“平穩”仍是當前經濟運行的主基調。“中國經濟已進入中速增長階段,速度總體上還是合適的,從全球來看,中國經濟速度增長並不低。”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部研究員張立群説,“中國經濟增速步入築底、平穩增長的新區間,正尋找新的平衡。”

    連平説,隨著美國經濟的溫和回升,出口市場將好轉,包括我國在內的新興經濟體出口有望小幅度回升;而3月份後實際消費增速已開始緩慢上升,預計未來消費持續小幅走高可能性較大。

    從5月份數據看,月度經濟增速的核心指標——規模以上工業增速同比增長9.2%,只比上月略微回落了0.1個百分點。內需也比較穩定,當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實際增速比上月反彈了0.3個百分點達到12.1%。上半年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在提升,二、三産業間內在比重發生變化,這釋放出了中國經濟結構正在優化的積極信號。

    根據瑞銀證券首席特約經濟學家汪濤的觀察,得益於國內訂單的好轉,5月份PMI(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分項中生産指數大幅回升,顯示出庫存週期正在企穩的事實。預計在穩定的宏觀政策下,今年三季度將會出現溫和的環比復蘇。

    儘管仍存在一些風險和隱患,專家判斷中國經濟不會“硬著陸”。擁有充沛動力和巨大迴旋空間,這是中國經濟“攻堅克難”的堅實基礎。

    張立群認為,不管從短期還是從中長期來看,對中國經濟增長都要保持信心。中國仍處於工業化、城鎮化高速發展的時期,經濟增長的基本動力依然存在,關鍵是要通過改革釋放改革紅利和城鎮化潛力。

    “雖然日益受到資源和能源的約束,中國經濟仍具備四大發展潛力:人口紅利、制度紅利、開放紅利、技術紅利。”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諮詢研究部副部長王軍表示,中國市場和投資的空間潛力仍十分巨大,依然具備充沛發展動力。

    穩中求優:調結構化風險催生新的經濟增長點

    穩中亦有憂。當前中國經濟運行中蘊含的隱患和風險需充分重視:經濟放緩壓力之下,産能過剩等“頑疾”當前越發突出;而地方債務風險、影子銀行等隱患也在積累;財政收入下滑比較明顯。中國在堅持宏觀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的同時,針對當前突出的問題進行及時有效的調控。

    中國經濟正處於重要轉型期。下大力氣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不失時機調整經濟結構,是中國經濟化解風險、進行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

    調結構看似是做減法,最終目的是為了做加法。經濟學家哈繼銘表示,中國經濟結構調整越早越主動,越晚越劇烈。

    進入6月下旬,“錢荒”現象讓中國金融界的隱患暴露無遺。“這次中央對‘錢荒’的處理方式,給金融業敲響了警鐘。中國金融業必須去杠桿化,優化內部結構,回歸服務實體經濟的本質。”王軍説。

    哈繼銘認為,央行應對這次金融市場的波動沒有“火上澆油”,也不是“雪中送炭”,就是讓銀行間市場吸取道德風險的教訓,讓機構吃一塹長一智。由此銀行方面會更謹慎。銀行會考慮手裏留有餘地,而且會更加適應整體的貨幣政策基調。

    金融領域如此,實體經濟中的隱憂也在浮現。當前我國一些行業出現嚴重産能過剩,部分行業處在行業性整體虧損狀態,甚至多晶硅、風電設備、新材料等新興産業也未能倖免。産能過剩不僅造成企業效益急劇下降,而且加劇經濟運行的風險,必須及時加以有效引導、抑制和化解。

    不過,即便面對較大經濟下行壓力,國家上半年採取的宏觀調控舉措中始終堅持“有保有壓”,對落後産能、低效能的行業並未“網開一面”,嚴格控制地方盲目投資擴産能的衝動,下決心調整産業結構。而我國一系列切實化解産能過剩的新政策目前已完成調研,正處在最後醞釀階段。

    如果説調整結構是化解風險的必由之道,那麼調整結構也是催生創業、發掘經濟增長點的良機。

    “菜鳥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這個在5月底新成立的物流創新公司引發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公司由馬雲擔任董事長,計劃首期投資人民幣1000億元,以此來撬動我國現有的物流基礎設施。

    “菜鳥網絡”,正是當今中國經濟結構不斷優化的一個縮影,也是中國經濟尋找新增長方式的一個亮點。

    “誰調整得快,誰就能抓住先機。”張立群也表示,經過金融危機後的幾年調整,當前我國東部地區一些現代服務業、集成電路企業數量在增加,新的經濟亮點正在孕育形成。

    穩中有為:改革“出實招”為中國經濟提供不竭動力

    穩中有為,“改革”擔負重任。保持經濟平穩增長,單純的政策刺激只能解燃眉之急,唯有深化改革激發活力才是長遠之策。

    改革,是今年政府工作的一條主線。以轉變政府職能為核心的改革正在穩步推進。4月24日和5月6日國務院召開兩次常務會議,取消和下放133項行政審批事項,是“釋放改革紅利”的重要舉措。

    “現在制約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最主要的原因在體制機制上,要加快改革解決這一主要矛盾,特別是看得準的改革要加快做、果斷做,通過改革才能激發消費和投資活力。”張立群説。

    改革,在朝著民眾所期待的方向有序開展,也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方面擔當起更加重要的使命。

    5月底,國務院批轉了發展改革委《關於2013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未來改革以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為核心,加快推進財稅、金融、價格、科技等改革,把改革的紅利、內需的潛力、創新的活力疊加起來,為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提供體制保障。

    一系列可以惠及民生、擴大國內需求的改革和發展舉措正在啟動。城鎮化、醫療、教育、社保等涉及民生工程改革的持續推進,將催生諸多經濟新的增長亮點。日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加快棚戶區改造,僅2013年就改造304萬戶,這不僅改善民生,也能有效助推經濟。

    “營改增”是今年中國經濟體制改革中的“重頭戲”。8月1日,“營改增”試點範圍將從12省份擴至全國,業內預計全年減稅規模有望達兩千億元以上。經濟學家表示,“營改增”並不僅僅在減稅本身,激發市場活力的作用更具長遠意義。

    “‘營改增’促進服務業、中小企業發展會直接擴大就業空間,提升就業質量,有利於搞活微觀、釋放活力,也惠及民生。”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劉尚希説。

    與此同時,以逐步放寬準入加快培育中小和民營金融機構、推進利率匯率市場化改革為重點的金融體制改革;以逐步建立兼顧百姓生活需求和資源節約的階梯價格制度為重點的資源性産品價格改革;以激活社會資本為重點的投融資體制改革等諸多改革也在相繼推進。

    “改革重在行動,要把已經看準、牽一髮動全身的改革項目抓緊推出,不斷釋放改革的制度紅利,激發社會活力,增強發展動力。”清華大學教授胡鞍鋼説。

    面對機遇,我們緊抓不放;面對困難,我們攻堅克難。只要堅定信心,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中國經濟就一定能夠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

 
 
 相關鏈結
· 陜西省委召開會議分析研究近期全省經濟形勢等
· 劉偉平主持甘肅省政府常務會研究分析全省經濟形勢
· 首季經濟形勢:從清理行政審批項目看改革新走向
·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
· 中央政治局常委會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
· 中央政治局常委會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