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7月20日電(記者 劉詩平、蘇雪燕)中國人民銀行決定,自20日起全面放開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管制。取消金融機構貸款利率0.7倍的下限,由金融機構根據商業原則自主確定貸款利率水平。這一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重大推進,將對銀行産生怎樣的影響?
光大銀行戰略發展部總經理夏令武認為,從貸款利率實際執行情況看,去年將貸款利率浮動區間下限調整為0.7,實際執行下限或靠近下限的並不多。在市場對資金需求未明顯下降的情況下,貸款利率下限完全放開,對銀行機構沒有大的影響。
“央行僅對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利率上限和貸款利率下限進行管理。兩相比較,改革最易突破的地方就是貸款利率。因此,貸款下限放開,雖然感覺有點快,但也在預料之中。”夏令武説。
中國銀行戰略發展部副總經理宗良説,這一改革釋放了市場化改革的強烈信號,未來銀行的資産、負債都將面對更加市場化的環境,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資産負債管理、定價能力均需加強。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長巴曙松説,從短期來看,此次改革總體對商業銀行體系的影響較輕微。利率市場化改革對商業銀行體系的影響,更多是中長期的、結構性的。
央行在答記者問時表示,全面放開貸款利率管制後,金融機構與客戶自主協商定價的空間將進一步擴大,有利於促進金融機構採取差異化的定價策略。
有業內人士認為,貸款利率下限放開,將促進貸款價格的差異化,引導銀行服務重心下沉,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同時,將會壓縮銀行利差空間。
隨著改革推進,銀行應對情況如何?該怎樣應對?夏令武表示,去年以來,商業銀行一直在做利率市場化的準備。改革的推進,對銀行內部成本管理、價格管理、服務質量等提出了更高要求,推動著商業銀行加快自身改革和轉型的步伐。
巴曙松説,從中長期角度看,利率市場化會促使商業銀行經營模式從目前的同質化轉向差異化定位,大型銀行需更多關注綜合發揮多種金融工具為大型企業提供多元化服務,而中小銀行則需轉向更清晰的、有相對定價能力的小微企業。
“利率市場化後,商業銀行的差異化和分化會成為一個主線。這有利於倒逼銀行改變趨同的商業模式,尋求具有相對競爭優勢的領域,因此總體上有助於提高金融資源的配置效率。”巴曙松説。
宗良認為,面對利率市場化,銀行應對的核心,一是要提升定價能力,二是要加強流動性和資産負債管理能力,三是須加強金融創新能力。
工行董事長姜建清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面對利率市場化,工行做了很多準備,如內部貸款有自己的定價系統,業務結構模式也在轉變,從高資本佔用型向低資本佔用型轉變,通過金融創新大力拓展中間業務和表外業務,繼續加快客戶結構調整,大力發展中小企業金融服務,儘快改變存貸款利差收入佔比偏高的局面。
“只要跟上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進度,相信工行的經營不會受到大影響。”姜建清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