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發展中國家世界自然遺産保護需完善法律保障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07月22日 07時32分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貴陽7月21日電(記者 陳嬙)“發展中國家世界自然遺産保護和管理措施需要完善法律保障,需要社會給予極大的關注和積極參與。”原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生物多樣性工作組外方主席馬敬能21日表示。

    作為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的分論壇--“發展中國家世界自然遺産保護的挑戰與探索”21日在世界自然遺産地貴州荔波縣舉行,吸引了百餘名中外世界自然遺産保護和管理專家參會交流。

    住建部城建司風景管理處處長左小林認為,荔波作為中國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産地主要成員,先後在遺産地核心區、緩衝區和外圍區採取保護性建設、發展、管理等措施和保護性基礎設施建設,改善了遺産地環境,促進了地方經濟的快速發展。

    中國自1985年加入《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産公約》,截至今年6月,中國已有45處世界遺産,其中自然遺産10項,文化和自然雙重遺産4項,涉及有34處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已成為全球第二大世界遺産擁有國。

    自然保護立法研究組總協調員、中科院動物研究所副研究員解焱認為,目前中國自然保護地各成體系,相互之間信息交流和兼容性不足,大氣、水文、地質等監測工作反饋應用到管理方面較少。當地政府可考慮授權保護管理機構開展綜合執法,並建立責任明確的管理體系以及跨管理部門、區域的合作機制。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理事長王玉慶、野生動物保護國際(FFI)中國項目辦公室主任張穎益、蒙古國科學院動物生態研究室高級研究員巴日烏沙等專家、學者認為,發展中國家世界自然遺産地所在地區多為貧困地區,要正確處理保護與利用的關係,在保護中謀取發展,在發展中加強保護,創造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互促共贏”的模式。

    通過就遺産地環境壓力與生態建設、遺産保護現狀與模式、遺産評估與面臨的挑戰和對策、遺産保護社區參與和共管、跨國跨地區合作等問題進行探討與交流,與會專家認為,遺産地所在地區的生態與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體現國家戰略發展意圖,發展中國家世界自然遺産地保護是體現國家對世界的莊嚴承諾和國家尊嚴,是國家可持續發展中自然生態保護系統工程的組成部分,是實現生態文明建設的有力措施。

    專家還建議成立發展中國家世界自然遺産的研究會,組織有關發展中國家的相關專家,探討和交流世界遺産的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的新理念、新模式,尋求遺産地保護與民生改善持續協調發展的長效機制,以及對遺産地價值的新認識和新的協作途徑。

 
 
 相關鏈結
· 中國新疆天山等5項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産名錄
· 文化和自然遺産保護設施2013年度投資評審會召開
· 12月7日:武陵源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産保護名錄”
· “十二五”文化和自然遺産保護設施建設規劃印發
· 申報審查獲通過"新疆天山"有望成為世界自然遺産
· 12月7日:武陵源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産保護名錄”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