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國土資源部:上半年全國房地産供地量創歷史新高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07月28日 16時34分   來源:新華社

上半年全國房地産供地量創歷史新高

    新華社北京7月28日電(記者 王立彬)國土資源部最新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房地産用地供應8.24萬公頃,創歷史新高,大幅高於近五年同期水平。

    國土資源部法律中心28日公佈土地管理形勢分析顯示,上半年全國房地産用地供應8.24萬公頃,同比增加38.8%,與2011年同期相比,增加17.3%,達到近年來新高。從監測數據看,今年上半年房地産用地供應已創歷年最高,其次為2011年、2010年。分類型看,上半年商服用地2.7萬公頃,同比增加42.8%,住房用地供應5.53萬公頃,同比增加36.9%,而2012上半年兩者增幅分別為4.4%和-21.7%。

    國土資源部法律中心主任孫英輝説,今年以來各地加快住房用地供給,上半年房地産用地公告推出(招標、拍賣、掛牌等公開出讓公告面積)8.65萬公頃,同比增加24.8%,累計流標流拍面積3034公頃,同比減少64.3%。其中,住房用地推出5.53萬公頃,同比增加21.7%。31個省份中僅4個住宅推地量低於去年同期,其餘27個推地量均高於去年同期,增幅較大的包括北京市(267%)、浙江省(121%)、江西省(99%)。

    數據顯示,1-5月,房地産開發企業到位資金4.5萬億元,同比增長32.0%,企業購地積極性上升,並向一線城市和部分二線城市回歸,重點城市房地産用地供應增長超過三成,一線城市住房用地供應增幅大幅高於全國水平,三線城市商服用地供應增幅大幅高於全國水平。一線城市加大優質地塊推出力度,溢價率較高地塊持續出現,也帶動市場景氣不斷提升。

    據介紹,隨著中央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任務分解落實和棚戶區改造力度加大,3月以來保障房用地佔比逐月上升,公共租賃住房用地供應增速最為明顯,上半年供應1130公頃,同比增加79.9%。

全國地産景氣指數進入紅燈區

    新華社北京7月28日電(記者 王立彬)國土資源部法律中心28日發佈中國土地市場指數(CLI)顯示,經過一季度短暫調整後,地産市場重新進入景氣運行區間,全國地産景氣指數進入紅燈過熱狀態。

    CLI中地指數運行態勢表明,2013年上半年,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經濟增速放緩但主要增長指標保持在合理區間。土地市場呈現供應增速放緩和結構調整加速的態勢。二季度CLI中地指數仍處於綠色正常區間。主要分指數中,市場規模、利用集約、地産景氣均快速上升。其中地産景氣指數二季度回升至600點,環比增長29.5%,地産在拉動經濟增長中的地位並未明顯改變。

    二季度CLI綜合指數仍保持綠燈狀態,市場規模分指數預警顯示為黃燈,地産景氣分指數則顯示紅燈即進入過熱發展區間。從分指數運行情況看,二季度CLI各分指數總體上顯著上揚,市場規模分指數環比上升26%,同比上升20%,顯示長期經濟發展對土地的需求依然強勁;地産景氣分指數環比上升29.5%,同比上升11.4%,顯示出在房地産調控政策持續作用下,以行政手段為主的調控政策效應不斷消減,市場反彈壓力逐步積聚。

述評:把城市閒地、空房“擠”出來

    新華社北京7月28日電(記者 王立彬)今年上半年全國房地産用地供應8.24萬公頃,再創歷史新高。全國土地出讓合同價款1.7萬億元,增幅達77.3%,其中房地産用地出讓價款同比增幅超過90%。國土資源部法律中心主任孫英輝強調,目前地産對流動性的依賴進一步降低,加上土地供給剛性制約,單純依靠擴大土地供應抑制地價房價已不可能。

    土地供應是住房供給的基礎。國土資源部數據顯示,近十年來,全國住宅用地供應年均增長率為城鎮人口增長率的3倍。住宅用地供應速度遠遠超過城鎮人口增長速度。2004-2011年,全國住房用地累計供應56.24萬公頃,年均住房用地供應7.03萬公頃,除2008年供應量同比下降4.2%外,其餘年份基本保持增長態勢,2007、2009和2010年增長尤為迅速。過去8年間供應的住房用地,按平均容積率1.5計算,可建住房面積約84.36億平方米;按人均30平方米計算,可滿足2.82億人口住房需要。地産類10大上市公司年報顯示,截至2011年底土地儲備建築面積3.58億平方米,多數公司足夠未來5年甚至7至8年以上開發。

    土地供應出去了,是否轉化為實際住房供應?房子供應出去了,是滿足剛性需求還是投資甚至投機需求?實際情況不盡如人意。相關數據表明,我國存量住房、存量住宅用地數量龐大。中國社科院房地産藍皮書稱,從2008年開始我國城鎮新增住房套數已超過新增家庭數,加上存量房,整體戶均住房已達到或超過一套。土地要及時動工建設,住宅要落實為住房民生,否則都屬“無效供應”。為此必須加強從土地到住房供給全過程監管,賞罰分明,否則“供地增長數倍于城鎮人口增長、房價增長數倍于國民收入增長”局面不可能扭轉。

    鐵律之下,必有餘房。把閒置房、閒置地“擠出來”,土地供應上要堅持由單一擴大總量供應轉向盤活存量,提高用地節約集約化程度,強化土地供後監管,加大閒置土地處置力度。住房供應上要借鑒國際經驗動真格。荷蘭規定,一套住房空置一年以上,必須在政府協調下無償提供這些住房;瑞典甚至直接將無人居住的住房推倒;在法國一些城市,房屋閒置第一年,業主必須繳納房款10%罰金,第二年12.5%,第三年15%,以此類推。在美國亞特蘭大一些地區,有的業主甚至出錢讓人租住房屋,以避免因房屋閒置面臨的處罰。

    盤活存量房地産,能避免國土資源浪費,又能打擊房屋囤積,抑制投機炒作。從我國情況看,“銀根”“地根”必須協調配合,盤活存量流動性與盤活存量土地要形成合力。作為結構調整的重要手段,土地政策要堅持“從嚴控總量、集中挖存量”,以存量土地支持新一輪城鎮化發展,不允許城市圈地運動卷“土”重來。

新聞背景:屢創新高的“地王”

    新華社北京7月28日電(記者 杜宇)近年來,屢創新高的“地王”,直接影響著人們對房價的預期,刺痛無數購房者脆弱的神經。記者從媒體公開報道中梳理了部分2009年以來一線城市曾經出現過的高價地塊,回顧過去,警醒未來,“地王”現象對房地産市場預期的影響不容小覷。

    2009年

    ——6月,北京廣渠路15號地,被中化方興以40.6億元拍得,成為當時北京樓市成交總價和樓面單價的“雙重地王”。

    ——12月,上海新江灣城C6地塊以37.2億元的總價被中建地産摘得,每平方米高達32484元的樓板價,再次刷新當時上海單價“地王”記錄。

    2010年

    ——3月,北京東升鄉地塊被北京世博宏業房地産公司以17.6億元的價格奪得,溢價193%。

    ——2月,上海閘北區蘇州河北岸東塊1街坊以70.2億元的天價落入華僑城集團囊中,樓板價為52783元/平方米,成為當時新的全國單價“地王”。

    2012年

    ——6月,廣州珠江新城D4-B2商業地塊,被恒大地産以13.22億元購得,溢價率高達170%,折合樓面地價每平方米約3.3萬元。

    ——7月,北京萬柳地塊,被赫華恒瑞地産以26.3億元購得,折算樓面地價近4萬元/平方米。

    ——12月,上海南站商務區地塊由萬科、綠地等四家公司聯合以54.31億元的底價拿下,樓板價11000元/平方米。

    2013年

    ——6月,廣州黃埔區南玻宅地,由佳兆業攜裕瑞房地産以45.57億元拿下,樓面地價為11812元/平方米,成為廣州當時的總價“地王”。

    ——7月,北京豐台區夏家衚同地塊,經過62輪競拍,該地塊以17 .7億元的總價及承諾建設3.8萬平方米的保障房面積被北京懋源房屋開發有限公司競得。

    ——7月,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商住地塊以48.7億元的價格成交,樓面地價21415元/平方米,溢價率88.6%。

國土資源部:一季度全國房地産用地同比增長近4成

    新華社北京5月2日電(記者 王立彬)2013年一季度,全國國有建設用地供應總量12.30萬公頃,同比增長7.6%。從供地結構看,房地産用地供應3.76萬公頃,同比增長39.4%。

    國土資源部2日公佈有關統計數據顯示,一季度全國建設用地供應總量同比保持增長,房地産用地和工礦倉儲用地增長較快。全國國有建設用地供應總量12.30萬公頃,同比增長7.6%。從供地結構看,工礦倉儲用地、房地産用地和基礎設施等用地(包括公用設施、公共建築、交通運輸、水利設施、特殊用地等)分別供應4.34萬公頃、3.76萬公頃和4.20萬公頃,同比分別增長21.5%、增長39.4%和下降18.7%,三類用地佔土地供應總量的比重分別為35.2%、30.6%和34.2%。 >>>詳細閱讀

兩部門要求集中整治房地産仲介十項違法違規行為 

    發佈虛假房源信息、協助購房人騙取購房資格、違規“群租”等房地産仲介市場存在的突出問題將被清理整頓和規範。日前,住房城鄉建設部和國家工商總局聯合下發通知,開展房地産仲介市場專項治理工作,要求各地整頓和規範房地産仲介市場秩序,嚴肅查處房地産仲介機構和經紀人員的違法違規行為,促進房地産仲介市場健康有序發展,切實維護群眾合法權益。

    根據通知,房地産仲介機構和經紀人員的10項違法違規行為是此次專項治理工作重點,即發佈虛假房源信息,造謠、傳謠以及炒作不實信息誤導消費者的行為;誘導、教唆、協助購房人通過偽造證明材料等方式,騙取購房資格、騙提或騙貸住房公積金、規避限貸的行為;採取內部認購或雇人排隊製造銷售旺盛的虛假氛圍以及通過炒賣房號非法牟利的行為;協助當事人簽訂“陰陽合同”規避交易稅費的行為; >>>詳細閱讀

新華時評:掙脫“傍房地産循環”是生死攻堅

    新華社北京7月19日電(記者鹿永建、杜宇)在經濟增速放緩、樓市持續調控的背景下,房地産業卻平穩向好,這種怪象讓人難安。掙脫傍房地産地方政府懶政的惡性循環何其緊迫,而打造新的增長點更事關中國經濟轉型的成敗。

    最新披露的數據透露房地産業逆調控而升的特殊跡象。上半年,房地産行業開發投資、新開工面積、銷售情況及資金狀況均呈現出增長態勢,土地成交價款、庫存方面也出現不同程度增長,70個大中城市房價全面上漲、價格高位運行。令人吃驚的是,上半年全國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同比增長46.3%,與去年上半年同比下降27.5%形成反差,表明賣地又成為當前支撐地方政府收入的主要措施。 >>>詳細閱讀

 
 
 相關鏈結
· 國土資源部:一季度全國房地産用地同比增長近4成
· 國土資源部:2012年全國房地産用地量跌價穩
· 國土資源部通氣會:堅持房地産調控政策不動搖
· 國土資源部下發緊急通知鞏固房地産市場調控成果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