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8月1日電
人民日報評論員文章:穩中有為 奮發有為
——三論做好當前經濟工作
當前,我國經濟運行處於合理區間,但發展環境錯綜複雜,有利條件與不利因素並存,經濟既有增長動力,也有下行壓力。做好下半年經濟工作,需要我們穩中有為,奮發有為,統籌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確保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任務。
穩中有為,是順勢而為。今年以來,國民經濟總體平穩,轉型升級有新的進展,我國仍處在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具備經濟持續平穩發展的基礎條件。我們要緊抓機遇,乘勢而上,處理好“穩”與“為”的關係,在穩定宏觀經濟政策中有所作為,以“為”固“穩”,創新求進。穩中有為,也是主動作為。世界經濟正在深度調整,我國發展面臨一些難題和風險,下半年形勢可能更加嚴峻,只有迎難而上,積極有為,充分做好應對各種複雜困難局面的準備,才能牢牢掌握經濟工作的主動權。
穩中有為,就要抓住經濟運行的突出矛盾,穩中提質,穩中求好。目前我國經濟增長率、就業水平沒有滑出“下限”,物價漲幅沒有超出“上限”,這正是加快轉方式調結構的良機。沒有積極的調整、主動的升級,發展難以穩住,也不可持續。要堅持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用勇氣和智慧推動轉型升級,更好地發揮調結構對穩增長的促進作用,不斷增強發展後勁。既立足當下,保持經濟合理增速,又著眼長遠,更加注重提升質量與效益,以化解産能過剩為重點,大力推進産業結構調整,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實現更高水平、更有質量的“穩”。
穩中有為,就要劃清政府與市場的邊界,有所為有所不為。解決經濟運行中的深層次問題,必須進一步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創造條件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為穩增長、調結構注入新的內生動力。政府要“放”得更到位,真正發揮市場機制對結構調整的倒逼作用,向市場放權,給企業鬆綁,凡是市場和企業能決定的都要交給市場和企業,用政府權力的“減法”換取全社會活力的“加法”;要“管”得更有效,主動做好該做的事,在營造公平開放便利的市場環境上多下功夫,在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上多想辦法,在加強薄弱環節建設上多用氣力,打好一系列“改革牌”,不當被動的“守夜人”。
狀態決定作為。能否穩中有為,取決於各地區各部門能否奮發進取,真抓實幹。良好飽滿的精神狀態是做好當前經濟工作的重要保證。精神狀態好,就能心無旁騖,攻堅克難,大有作為;精神狀態差,難免猶疑顧盼,只穩不進,坐失機遇。要增強憂患意識,奮發有為,穩中有進,主動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要求上來,不為眼前和局部利益所囿,在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中創新求進。要以深入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契機,堅持發展為了群眾、發展依靠群眾,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同時,把教育實踐活動帶來的精神財富不斷轉化為發展的正能量,以實實在在的發展成果檢驗教育實踐活動成效。
做好下半年經濟工作,任務艱巨。我們要認清形勢,堅定信心,堅持穩中求進的總基調,把中央的各項決策部署落到實處,穩中有為,奮發有為,打好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這場硬仗,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