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網絡謠言何其多——專家解析網絡謠言種類與傳播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08月02日 09時42分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8月2日電(記者 華春雨、李菲)為什麼有些事情真相還“沒出門”,謠言已經“傳千里”?為什麼很多謠言A網站辟謠B網站傳、這個月辟謠下個月重來?……

    對於互聯網上大量存在並且快速傳播的謠言和不實信息,專家認為,謠言之所以常常跑得比真相快,是因為謠言的焦點多是網友關注的人和事,內容多吻合大眾思維邏輯,簡言之,是大家覺得“很可能發生或者寧可信其有的事情”。

    “謠言終結者”是搜狐新聞中心去年6月創辦的欄目。結合該欄目1年多來“粉碎”的近300條謠言,搜狐新聞中心總監吳晨光將謠言大致劃分為4個種類。

    第一是常識類。這類謠言在生活中比較常見。比如高鐵輻射引乘務員流産、手機SIM卡會被詐騙電話複製並被竊聽等。這一類謠言往往硬傷比較明顯,但因為多數人不具有分辨這些謠言的知識儲備,而“寧可信其有”。

    第二是時政類。這種謠言多是由個人網站或者微博發出的聲音引發,涉及人物多是“有身份的人”,容易引發網友關注和討論。

    第三是圖片類。這類謠言在微博上十分常見,比如北京7·21大雨和江西校車事故中都有人把舊圖片大量在網上傳播,此外,像吳仁寶曾經登上美國《時代週刊》封面的圖片則是使用PS手段移花接木的典型。

    第四是伴隨突發事件而大量出現的謠言,因為事發突然,現場情況又比較混亂,所以信息也真假不一,很多人經常會選擇先轉發再求證,一旦有人惡意傳謠,造成的惡劣影響也比較廣泛。比如在今年四川雅安蘆山地震中就出現諸如“5年前有人預測到雅安地震”“198名俄羅斯救援人員赴災區”等謠言。

    互聯網研究學者閔大洪説,製造網絡謠言者,有的為了爭取眼球,獲得點擊率;有的是競爭對手之間的互相打壓;有的是為了發泄不滿情緒;甚至有的謠言只不過是發佈者想惡搞一下試試網絡的效果。當然也不排除有些人出於各種目的有意製造重大謠言,造成社會恐慌,甚至達到個人或利益集團的目的。

    此外,吳晨光表示,在自媒體時代,不少政府部門遇到突發事件時依然抱著“捂蓋子”的想法,沒有及時公開真實信息,這也給了謠言製造者可乘之機,使得真相在起跑線上就與謠言存在時間差。

 
 
 相關鏈結
· 新疆公安機關查處19起網上編造傳播謠言行為
· "內地遊客燃爆大黃鴨"屬謠言 實為放氣後正常檢查
·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部署打擊網絡造謠傳播謠言行為
· "磁極顛倒""太陽爆發"? 科學家駁斥"末日"謠言
· 科學育兒:粉碎網絡育兒謠言
· 記者求證確認“蘇州牛肉感染炭疽桿菌”是謠言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