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新華快評:高溫下,更要多一些環境反思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08月08日 17時23分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福州8月8日電(記者 涂洪長)42℃!43℃!持續高溫酷暑天氣,讓南方人民熱不堪言。近日,一條“節約能源,請將空調設為26攝氏度或以上”的倡議,在網上廣泛轉載。極端天氣,深深觸發了人們對“只有一個地球”的反思和關切。

    今夏高溫持續時間長、覆蓋地區廣,從氣象學上源於“副熱帶高壓”。然而,籠罩在高溫下的不同人群和地方對“熱”力的感受卻不盡相同,比如人群密集、高樓林立、汽車穿梭的城市中心會形成“熱島效應”,熱量易儲難消,生活其間悶熱感自然“高人一籌”;而一個城市是否留有足夠的綠地和水面,一個街區有沒有樹、樹大樹小,也會給人帶來“溫差”感受。

    不久前出爐的“火爐城市”排行榜中,福州摘得“桂冠”。“高燒”不退的天氣,與當前城市建設不無關係。比如一些有著上百年曆史的城市行道樹在擴建中被伐除;一些園林綠化建設看似“花花草草”很好看,其遮陽聚陰的生態功能卻並不明顯;一些高樓大廈阻擋了自然空氣的流轉,加劇了城市中心的“炎熱指數”。城市設計背離自然,生活其間必然遠離舒適。

    拋開城市規劃和建設中的不足,更應深切反思現代人生活和行為方式對氣候的影響。眼下烈日炎炎,許多賓館、商場、影院裏溫度卻低到讓人直喊冷,一些會場裏也冷氣逼人,嘉賓們倒是身著襯衫西裝頗為舒適,卻不知這樣造成的能源浪費和氣體排放,反過來會帶來更為極端的天氣。

    “節能減排”“低碳生活”“綠色出行”,應該不止是幾句口號。頻繁出現的高溫熱浪已成為最嚴重的氣象災害之一,而全球變暖等氣候變化帶來的環境後果更為嚴峻。在適應和減緩氣候變暖方面,每個人的作用不可小視。不僅需要提高意識,更要養成習慣、採取行動。高溫熱浪退去有時,但我們對環境的關切和環境責任的踐行不應懈怠。

 
 
 相關鏈結
· 新華快評:“閉門修煉”就是作風之弊
· 新華快評:大忙時節仍需未雨綢繆
· 新華快評:天災難料 人事可為
· 新華快評:冷漠的慈善管理如何面對善心拷問
· 新華快評:行動起來,向“零”艾滋邁進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