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蘭州8月30日電(記者 姜偉超、石昊)初秋傍晚,走近位於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縣草原上的尕海湖,空氣濕得似乎能擰出水來。微風起時,晚霞和水鳥齊飛,無邊無際的尕海盡顯靜謐之美。
尕海是甘肅省唯一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的濕地。這個海拔3500米的淡水湖,像是一枚晶瑩的珍珠,鑲嵌在甘南綠色的大地上。但就在數年前,因草原破壞、水土流失和氣候變化等原因,尕海湖面積不斷縮小,甚至一度三次乾涸。
“沒有了生態,大草原就不是大草原了。”碌曲縣尕海鄉59歲的牧民旦正吉説,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由於過度放牧,導致草原退化,牛羊冬天總有凍餓而死的,尕海也乾涸了。
進入新世紀,甘南州開始實施禁牧、休牧、草畜平衡等措施恢復草原生態,800多萬畝草原被劃為禁牧區,嚴格控制牛羊數量。2007年,國家發改委批復的《甘肅甘南黃河重要水源補給生態功能區生態保護與建設規劃》正式啟動實施,總投資44.51億元,甘南州七縣一市被列為限制開發區和禁止開發區範圍。2011年,甘南州提出“生態立州”戰略,努力尋求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的雙贏。
漸漸地,尕海湖區周邊60%以上已經乾涸的山泉恢復出水,濕地面積由上世紀90年代初的480公頃增加到目前的2200公頃,湖區沼澤濕地面積恢復至12000多公頃,草地的水源涵養和固土能力持續增強。
10年前,夏河縣桑科鄉的扎西離開桑科草原去青海打工,因為草原退化讓搞牛羊養殖的他看不到希望。10年後,42歲的扎西又回到桑科,在草原邊上開了一家牧家樂,放眼望去,牧家樂四週草綠水清,牛羊成群,每天南來北往的遊客讓扎西和妻子忙得團團轉。
“我賣的不是飯,是生態。”當記者問到生意為什麼這麼好時,扎西用網絡語言幽默了一把,卻道出了生態對草原的意義。
青山綠水引來八方遊客。僅2012年,甘南旅遊綜合收入超13億元,佔全州GDP比重的10%,旅遊從業人員達1.4萬人,旅遊人次和旅遊綜合收入逐年創歷史新高。
今年是甘南建州60週年。甘南州以項目為依託,大力發展設施農業、特色養殖和循環經濟等生態、經濟雙贏的産業,目前已經建成涵蓋瑪曲、碌曲兩個純牧業縣的繁育産業帶和涉及卓尼、迭部、臨潭三縣農區和半農半牧區的育肥産業帶各一個,涉及全州的養殖産業帶一個,良種繁育體系、草産業基地、農畜市場也在甘南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