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重慶增強民生工作“針對性、實效性、可持續性”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09月01日 09時10分   來源:新華社

22件實事透出民生情懷
——重慶市增強民生工作“針對性、實效性、可持續性”的觀察

    新華社重慶9月1日電(記者 王丁、劉健、王曉磊)50萬人扶貧搬遷、2606個村通公路、500萬人的飲水安全、7.4萬口山坪塘整治、567萬平方米城市棚戶區改造……日前,重慶市委市政府下基層、走田坎、訪百姓、查擺問題,提出了集中力量,辦好群眾反映強烈、又非常緊迫的22件民生實事。

    一件件“接地氣”的民生實事,透出執政者的民生情懷,也正是重慶市提出的切實增強民生工作“針對性、實效性、可持續性”的生動體現。

    針對性——民生工作就要從老百姓身邊的難事抓起

    民生工作千頭萬緒,著力點究竟在哪?重慶的答案是著力辦好群眾反映強烈、又非常緊迫的事。

    22件民生實事清單,讓不少百姓心中一暖:

    “住”——完成50萬人高山生態扶貧搬遷、40萬戶農村危房改造、567萬平方米城市棚戶區改造、897臺“三無”老舊住宅電梯改造更新、80萬戶城市供水“一戶一表”改造、1424個棄管小區電力設施改造,建設240個社區便民商業設施,完成2000個行政村環境連片整治,完成主城建成區56個湖庫污染治理;

    “行”——解決2606個撤並村不通公路問題,實現農村客運通達“雙百”目標,主城區新增城市公廁362座和過街人行天橋(地下通道)100座,實現主城區繞城高速公路以內區域公交全覆蓋和線網佈局優化,提高軌道交通發車頻率;

    “食”--解決人畜飲水最困難地區500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完成7.4萬口山坪塘整治;

    “教”——新增1000所農村寄宿制學校和1.5萬套農村教師週轉宿舍,實現新建成小區與配套學校同步覆蓋,農村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學生營養餐實現全覆蓋;

    “醫”——完成2606個撤並村衛生室建設;

    社會保障——建設1000個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加快推進城市公益性公墓建設等。

    這份飽含民生情懷的“清單”一公佈,一石激起千層浪。“每一件都是平時群眾反映最強烈的事,也是我們基層最‘老大難’的問題!”雲陽縣雙江街道黨政辦幹部刁春梅説。百姓的欣喜更是溢於言表。秀山縣鐘靈鄉新廠村村民楊明英説:“村子裏‘一年四季都缺水’,我們靠天吃水這麼多年,這下有希望徹底解決吃水難了!”

    今年以來,重慶市委強調,要切實增強民生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可持續性”。結合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重慶市委、市政府領導班子成員通過大量走訪調研、查擺問題,從群眾中尋找“民生路線圖”。

    重慶市委領導帶頭,每位市委常委聯絡一個貧困區縣、一個村和一個社區,並定下三個任務:察民情、搞調研;解民憂、促發展;剖麻雀、帶全局,

    市委常委一班人紛紛沉下基層,面對面了解群眾的需求。重慶市委主要領導深入綦江區青年鎮調研,村民反映當地6個村2400人飲水困難,最困難的甚至全村人要到幾裏外挑水喝,而且這也是全市不少山區村的普遍現象。經過常委會充分醞釀,“修好山坪塘”成為重慶主攻的民生實事之一。

    重慶市委常委們有的來到人口稠密的主城老舊社區,有的來到偏遠山區農村,悉心聽取群眾意見。與此同時,市委還連續主持召開了基層黨員、黨外人士、企業代表等7個方面和4個區縣片區共11個座談會,通過反復問計於民,22件民生實事逐漸醞釀形成。

    實效性——用扎紮實實的作風 抓實實在在的民生

    這是一個讓人心情複雜的事例:在重慶一所鄉鎮中學,前幾年負債修了高檔的塑膠操場和大樓,外表比城市一些中學還氣派,但學生食堂連最基本的桌椅板凳都沒有,幾百名學生長期站著吃飯。“要‘面子’不要‘裏子’,這怎麼行?不解決實際問題,群眾是要罵娘的。”當地幹部説。

    重慶直轄15年來,儘管發展迅速,但基本市情仍是兩個“欠發達”:仍處於欠發達階段和欠發達地區,財力物力十分有限。“多雪中送炭,少錦上添花”、“用扎紮實實的作風辦實實在在的事情”,這是新一屆重慶市委不斷強調的“民生價值觀”,即把有限的財力用到群眾最緊迫、最現實、最直接的民生需求上,堅持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絕不搞貪大求洋的“形象工程”。

    璧山縣委書記吳道藩算賬説:“整治一口山坪塘,只要投入三四萬元,不到一些形象工程開銷的零頭,卻能解決幾百名、甚至上千名群眾的飲水問題。”

    民生實事要辦好,關鍵要有實實在在的作風。重慶把民生工作和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緊密結合,要求各級黨員幹部堅持立説立行,邊學邊查邊改,以嶄新的作風抓實抓好民生工作。一名市級幹部在查擺問題中講了一則故事:有群眾長期反映附近企業違規排污問題,他批示了兩次,都沒解決,這一次自己親自督辦,全程過問,問題迎刃而解。

    22件民生實事中,轉變作風處處可見。例如群眾出行的“最後一公里”問題,一些群眾從輕軌站點走到公交車站要花三四十分鐘。對此,重慶市調整站點佈局,優化主城公交線網,讓軌道和公交無縫銜接。涪陵區區長李洪義説:“優化一下線路,調整一下站點佈局,並不需要花很多錢,需要的是‘急群眾所急’的意識。”

    可持續性——既解決民生突出問題 又持續提升民生整體水平

    重慶所追求的民生,不僅僅是短期效果,而要求既解決民生突出問題,又持續提升民生整體水平;既抓具體民生項目,又建立長效民生工作機制,讓群眾長遠受益。

    “辦好具體的民生實事,就要求每件事有科學論證,有詳細規劃,有資金保障;對於長期積澱、反復發生的民生問題,必須解決其體制機制性障礙。”重慶市發改委主任沈曉鐘説。

    沈曉鐘告訴記者,以高山生態扶貧搬遷為例,前期的入戶調查顯示,有搬遷意願的達141萬人。但綜合考慮遷入地的資源、環境的承受力、産業發展是否能容納遷入居民,以及搬遷戶自身的經濟能力等因素,決定4年內只搬遷50萬人,餘下的待條件成熟後再逐次搬遷,避免“蘿蔔快了不洗泥”,讓群眾因搬遷而致富,而非因搬遷而返貧。

    “解決500萬人的飲水安全,同樣要講究因地制宜,保證可持續性。”重慶市水利局局長王愛祖説,重慶各地的地形地貌、水資源條件都不相同,為群眾找水要採取多種辦法:有條件的地方可以新修水廠或延伸管網;地勢偏遠、農戶居住分散的地區可以建集雨池或打井;村級水廠之間可推進聯網供水。

    錢從哪來?責任如何分解落實?重慶市正在著力通過建章立制,形成長效民生工作機制,以制度建設保障提升民生整體水平的可持續性。

    ——在責任機制上,將民生實事細化分解,明晰目標、任務、時限、責任單位,分工負責,一項一項抓落實,一件一件見成效。

    ——在投入機制上,加大統籌力度,調整公共財政支出結構,整合利用相關專項資金,鼓勵和引導民營企業、社會資本、公益基金等參與,多渠道增加民生實事的投入。

    ——在監督機制上,做好民生實事信息公開工作,事前問需於民,事中問計於民,事後問效於民;加強監督檢查,落實民生實事項目服務承諾制、限時辦結制、倒查問責制和終身負責制。

 
 
 相關鏈結
· 重慶將規劃新建10處濕地自然保護區 保護濕地資源
· 重慶實施飲水安全工程 3年解決500萬人喝水難題
· 重慶鐵路將迎學生返程高峰 加開學生票專售窗口
· 2013年海峽兩岸土地學術交流會在重慶召開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