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梁棚戶區街道彎曲狹窄,通行不便(8月21日攝)。在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東河區,有一片典型的城市棚戶區——北梁。這片佔地13平方公里的城市棚戶區處於大青山南坡,是包頭市的發源地。走進北梁,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是其歷史文化的厚重和昔日的輝煌,而是狹窄擁擠的道路,密集破落的房屋,還有隨風飄蕩的旱廁和垃圾的臭味。北梁棚戶區人均住宅面積不足15平方米、戶均住宅面積在25平方米以下的有2500多戶,其中90%以上的房屋是超過50年的土木結構危舊房。近年來,生活貧困者漸漸聚集在生活成本低廉的北梁。此外,北梁市政基礎設施嚴重匱乏,沒有暖氣,沒有下水管網,沒有燃氣,更沒有消防設施……今年2月初,國務院領導在北梁的三官廟社區召開現場會,要求加快改造棚戶區,讓群眾“憂居”變“宜居”。按照北梁棚改目標,到2015年,3.5萬多戶、近9萬北梁人將告別“憂居”生活,實現“宜居”夢想。新華社記者 任軍川 攝
這是包頭市東河區北梁棚戶區全景(8月21日攝)。新華社記者 任軍川 攝
由於沒有下水管網,北梁棚戶區狹窄的街道上到處可見成堆的垃圾和橫流的污水(8月21日攝)。新華社記者 任軍川 攝
這是包頭市東河區緊鄰高樓大廈的北梁棚戶區(8月21日攝)。新華社記者 任軍川 攝
71歲的韓嘉瑤老人坐在不足10平方米的小涼房裏(8月20日攝)。新華社記者 任軍川 攝
北梁棚戶區的房屋大都年代久遠,不少沒有住人的房屋已經坍塌(8月21日攝)。新華社記者 任軍川 攝
北梁棚戶區財神廟辦事處紅星社區49歲的胡建兵正在燒火做飯,胡建兵夫婦和已經26歲的兒子目前一起居住在不足20平方米的小屋裏(8月21日攝)。新華社記者 任軍川 攝
一位老人坐在北梁棚戶區狹窄的街道上(8月20日攝)。新華社記者 任軍川 攝
幾名居民在北梁棚戶區狹窄的街道上休息(8月21日攝)。新華社記者 任軍川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