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烏魯木齊9月22日電(記者儲學軍 毛咏 曹志恒)因為援疆,新疆許多人的命運變得生動而傳奇:因為援疆,新疆跨越發展的腳步更加自信;因為援疆,新疆和諧穩定的步伐更趨穩健。
人們知道:三年多來,天山南北日新月異,離不開援疆人的付出;新疆經濟逆勢上揚,傾注著援疆人的心血;新疆穩定之基日益牢固,那是新疆各族人民和各援疆力量攜手努力的結果。
這場聲勢浩大的國家行動將新疆各族人民的個人夢想和地區興衰,與“中國夢”緊緊相連。
中央關懷到邊疆 模式創新動力足
麥合穆提·吐爾遜更喜歡大家叫他“阿穆”,這是他成為深圳援疆喀什殘友會義工後大家對他的昵稱。在阿穆眼裏,三年多來家鄉發生了太多的變化:一批批志願者千里迢迢從深圳來到喀什,幫扶那些身有殘疾的維吾爾族朋友重拾生活信心;一批批東部企業家帶著資金、物資而來,無私捐助當地貧困家庭;一個個援建項目紛紛落成,原來的荒灘地變成了現代化學校、醫院……
看著眼前的變化,阿穆的夢想也被點燃了。在援疆幹部的幫助下,多次就業未果的他與深圳志願者們共同創辦了維吉達尼(意為“良心”)商貿有限公司,在互聯網上專營新疆優質乾果。
援疆,在改變阿穆等無數普通人命運的同時,更成為助推新疆發展與穩定的重要引擎。
2010年召開的全國對口支援新疆工作會議和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對新疆實現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戰略目標作出了部署。三年多來,在黨中央、國務院堅強領導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新疆生産建設兵團、19個援疆省市、中央有關部門和單位企業齊心協力,共同譜寫了一首首新疆後發趕超的新曲。
按照中央總體部署,19個省市分別結對援助新疆12個地(州)市的82個縣(市)和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的12個師。與此前的幹部援疆不同,新一輪援疆進一步創新模式,實行經濟、教育、科技、幹部、人才全方位援疆,堅持“輸血”與“造血”、“硬體”與“軟體”、“支援”與“互利”相結合,全方位助推新疆跨越發展、和諧穩定。
據自治區援疆辦介紹,三年多來,19個對口援疆省市累計實施援疆項目3120個,撥付資金337.4億元。僅2013年,就計劃安排1050個援疆項目,上半年撥付到位資金88.8億元,啟動實施各類幹部人才項目398個,培訓幹部6.7萬人次。
在全球經濟復蘇乏力的大環境下,援疆力量的助推與新疆主體作用形成合力,成為新疆經濟逆勢而上的強大動力。2010至2012年,新疆生産總值分別達到5437億元、6610億元和7530億元,年增速均超過兩位數。今年上半年,GDP增速首次躍居全國第十位,發展勁頭十足,新疆進入了黃金髮展時期。
傾力傾智助推 新疆全面受益
行走于天山南北,記者強烈感受到三年變化帶來的衝擊。在富産石油、天然氣、煤炭、棉花和林果的阿克蘇地區,一個傳統農業大區正在加速進入現代農業與工業化齊頭並進的時代,當地的資源優勢正在轉化為發展動力。
兩年前還略顯淩亂的喀什地區澤普縣阿克塔木鄉,因為安居富民工程的建設,如今已變成熱鬧的小集鎮,整齊劃一的安居富民房成了當地靚麗的風景線。富有經商頭腦的買買提艾裏·孜依提早早買下了中心商業區內的固定商鋪。他告訴記者,商鋪主要用來打馕賣馕,每天營業額都在500元左右。現在這裡的小環境一點不比縣城差!
當地鄉幹部告訴記者,中央和自治區的大力投入,援疆資金的支持,再加上農牧民的積極參與,不僅讓農民建起了富民安居房,還讓大家學會了砌墻、鋪路等就業技能,農民的致富路越走越寬。
驅車進入塔克拉瑪幹沙漠邊緣的和田市,記者驚喜地發現城郊一大片棚戶區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現代化的城市居民小區;城區的6條“斷頭路”也全部貫通,街道寬闊而平坦,兩邊綠樹成蔭。受益於此的老百姓常常把幾千公里外的首都挂在嘴上,“都是北京援建的,北京和田一家人!”
除19個援疆省市外,中央國家機關和企業也不甘落後。對口支援新疆皮山縣的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在全力改善當地基層組織辦公條件的同時,興建了三峽影劇院等項目,豐富了當地群眾日常文化生活,受到群眾稱讚。
據自治區援疆辦統計,新一輪援疆將民生建設視為重中之重,70%以上的援疆資金用在了民生建設,95%以上的援疆資金安排使用到縣市及以下的基層,重點實施了一大批受援地迫切需要的民生項目。
截至今年6月,19個援疆省市累計安排安居富民、定居興牧、棚戶區改造、設施農業、雙語教育、鄉鎮基礎設施等民生項目1925個,佔援疆項目總數的61.7%,數以百萬的農牧民住上了寬敞明亮的新房,過上了現代化生活。
情灑大漠邊關 只為同一夢想
“我們是帶著感恩之心而來的。”于青山是江蘇省對口支援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前方指揮部總指揮,對於援疆工作,他的理解很深刻:我們要感謝新疆各族人民,正因為他們長期駐守在祖國西大門,保衛邊疆、建設邊疆,內地才有了這30多年的黃金髮展期。
基於這樣一種認識,19個對口援疆省市在最短時間內拿出援疆方案,選派精兵強將,近4000多名援疆幹部和各類專業技術人才背起行囊,西出陽關,踏進天山南北的廣袤土地。
他們,只為一個共同的夢想:2020年,讓新疆與全國人民一道同步進入小康。
三年多來,一個個大愛援疆的感人故事和一段段情係邊疆的樸實話語,深深印入天山南北各族群眾的心裏,成為口口相傳的佳話:河北邢臺市婦幼保健院婦産科副主任醫師余文麗帶著病重的丈夫,在塔克拉瑪幹沙漠邊緣的若羌縣援疆;“把疏勒當做自己的故鄉來建設”“對口支援喀什的四個縣就是我們上海的四個區”;“黑龍江雖然經濟不發達,但也要有大作為”……原本相距遙遠的新疆與內地,因為援疆幹部和技術人才的無私付出而唇齒相依。
“來疆為什麼?在疆幹什麼?離疆留什麼?”這是幾乎所有援疆幹部的心頭“三問”。正如浙江援疆幹部裘東耀所言:“數載援疆路、一生邊疆情!這十個字代表了每一位援疆幹部的肺腑之言。援疆雖苦,但看到自己辛勤的汗水換來百姓幸福的生活,感覺自己的付出得到收穫,值!”
如今的天山南北,已經形成了援受雙方幹部群眾相互學習、相互借鑒、相互啟迪的良好氛圍;忠誠、奉獻、務實的援疆精神已成為激勵援疆幹部人才奉獻邊疆、造福邊疆的不竭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