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京9月25日電(新華社記者 馮誠、蔡玉高、葉超)今年8月底,江蘇出臺《創新型省份建設推進計劃(2013-2015年)》,明確到2015年全社會研發投入佔地區生産總值的比重達2.5%以上,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0%,基本建成創新型省份。
這份明晰的路線圖,凸顯該省上下通過實施創新驅動,調結構、轉方式的決心與信心。面對資源、環境制約和産業偏重現狀,經濟總量和財政收入均佔全國十分之一的江蘇省,近年來亮出創新“殺手锏”,瞄準“高輕優強”,矢志推動企業、産業、區域轉型升級。
企業升級:從“要素紅利”到“創新紅利”
9月上旬舉行的2013東盟博覽會上,江蘇徐工集團研發的XR360旋挖鑽機高高聳立,其合理動力匹配、高超施工效率,吸引海內外客商紛紛駐足。儘管行業不算景氣,但該款挖鑽機今年1-8月銷售同比增長289%。
徐工集團一件件贏得世界讚譽的産品,讓國際巨頭再也不敢小覷“中國製造”。“創新是唯一齣路。”集團董事長王民表示,企業年研發投入均佔銷售收入5%,掌握核心技術超百項。去年企業産值過千億元,邁入行業世界前五強。
“江蘇發展快於全國,遇到的問題也早于全國,調結構、轉方式的任務也更為迫切。”江蘇省委書記羅志軍表示,隨著人力、土地等要素優勢不再,向創新要紅利成為不二之選。
創新,必須要讓企業成為主體。江蘇力挺企業創新:10億元成果産業化基金須以企業為主體申請;財政支持龍頭企業建立研究院;千名科技輔導員到企業講解科技政策……
目前江蘇已實現三個“80%”:80%以上研發投入由企業完成,80%以上科技平臺建在企業,80%以上引進高層人才進入企業。江蘇省政協副主席、科技廳廳長徐南平表示,這表明企業主體地位不斷增強,升級之路越邁越寬。
蘇寧雲商、好孩子集團、南瑞繼保、南京高齒……創新猶如一根“魔棒”,“點化”一家家江蘇企業,讓他們傲立市場潮頭,向著世界級企業邁進。
提升企業能力,江蘇志存高遠:三年內培育100家創新型領軍企業、1萬家高新技術企業;大中型工業企業普遍建有研發機構。
産業升級:“三箭齊發”提質增效
今年8月,國內首個未來網絡小規模試驗設施在南京江寧U湖邊開通,這將大大推動我國未來網絡領域創新能力。不久的將來,環繞U湖,國家網絡創新和無線通訊研發中心將崛起,千億元産值在此形成。
U湖邊的實踐是江蘇近年來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的一個縮影。
新能源、新材料、雲計算、生物醫藥、智慧電網……牢牢把握世界新科技革命和全球産業變革的重要機遇,江蘇部署發展十大新興産業。在實現三年“倍增”的基礎上,今年上半年新興産業産值達2.69萬億元,同比增長19.4%。
瞄準“調高調輕調優調強”,江蘇緊緊依靠創新,實施新興産業倍增、服務業提速、傳統産業升級等三大計劃,構築現代産業體系。
對於江蘇這樣的規模工業産值全國第一的省份來説,傳統産業向高端攀升尤為迫切。為此,江蘇果斷實施“萬企升級行動計劃”和“百項千億”技改工程。近三年,為傳統企業投入技改資金超過1.5億元。去年,全省高技術産業産值佔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37.5%,比2010年提高4.5個百分點。
服務業發展提速、比重提高、結構提升。2012年江蘇省制定出臺了《現代服務業“十百千”行動計劃》,特別著眼于服務業的“新業態、新領域、新熱點”,2012年共計完成投資1274億元推進重大項目建設。近兩年,江蘇服務業增加值佔GDP比重每年提高1個百分點。
區域升級:創新能力“四連冠”
“江蘇名校半入城”是科技資源貧乏的常熟市近年來為人津津樂道的現象。由科技鎮長團與當地共建國家級大學科技園,17所高校科技資源為當地經濟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創新支撐。
這是江蘇區域創新能力建設的生動注解。
2009年,江蘇成為全國唯一實施知識産權戰略示範省份;2010年,江蘇成為全國首批三個創新型省份試點之一;今年,《蘇南現代化建設示範區》正式獲批……
在我國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進程中,科教資源豐富、經濟發展領先的江蘇肩負先行先試重任;作為長三角重要一極,如何依靠創新推進區域升級,具有示範效應。
瞄準提升區域創新能力、實現協調發展的目標,江蘇不斷探索:
--通過科技鎮長團、校企聯盟等辦法,推動科技資源向縣(市)域、鎮(鄉)域下沉;
--出臺各式引才計劃吸引海內外人才來此創業,為發展儲備潛力;
--通過南北共建、産業轉移,實現蘇南、蘇中、蘇北齊頭並進……
一記記“響鼓重捶”,推動江蘇區域創新能力愈發強勁。
去年底公佈的《中國區域創新能力報告(2012)》顯示,江蘇區域創新能力連續4年全國第一。
江蘇省省長李學勇表示,江蘇將加快構建特色鮮明、充滿活力、開放高效的區域性創新體系,力爭成為科技創新成果發源地、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策源地和創新型經濟增長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