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 決心 誠心
——專家解讀習近平在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上的演講
新華社北京10月8日電 (新華社記者)國家主席習近平7日在印尼巴厘島出席亞太經合組織(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併發表題為《深化改革開放 共創美好亞太》的主旨演講。此間分析人士認為,演講加強了外界對中國經濟發展前景的信心,展示出中國政府對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堅定決心,同時也體現了中方對促進亞太地區共同發展繁榮的承諾與誠意。
信心:源於現實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會不會“硬著陸”?能否持續健康發展?中國經濟形勢會給亞太帶來什麼影響?針對外界種種疑慮,習近平主席給出的回答直截了當:“我對中國經濟發展前景充滿信心。”
在演講中,他進而從四個方面講明原因:中國經濟增速處在合理區間和預期目標內,中國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穩步提升,中國經濟內生動力強勁,亞太發展前景良好。
專家認為,習近平主席基於現實情況對中國經濟走勢作出客觀判斷,具有很強的説服力,有利於打消外界對中國經濟前景的疑慮,進而增強對亞太地區經濟發展的信心。
“中國經濟增速從以前的兩位數增長逐步下滑到今年上半年的7.6%,單從速度上看的確是下降了,這讓外界對中國經濟發展有著不同的理解和預測。”亞洲開發銀行中國代表處高級經濟學家莊健表示,習近平主席的講話明確向外界傳遞出積極信號:中國已經過了單純追求增長速度的階段,更加注重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
“過去中國在保持經濟高增長的同時也付出了很大代價,比如環境污染、産業結構失衡等。”莊健説,時至今日,依賴外需和投資的增長模式已不可持續,但內需的啟動需要社保體系的完善、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在産業結構方面,綠色産業的發展,有賴於勞動者素質的提高和科技進步。“這些都需要一個過程。”
“不管是與西方發達經濟體還是與新興市場國家相比,中國經濟的宏觀格局都是不錯的,在此前增長已經很快的情況下,取得這樣的發展不容易。”財政部財科所副所長白景明説。
專家認為,當前我國經濟增速放緩,既是經濟發展規律使然,也是我國主動調控的結果,速度的換擋是為調結構和促改革留出空間。
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説,“我們不再簡單以國內生産總值增長率論英雄,而是強調以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為立足點。事實證明,這一政策是負責任的,既是對中國自身負責,也是對世界負責。”
南開大學APEC研究中心副主任劉晨陽認為,習近平主席的演講也體現了中國對亞太地區經濟發展的樂觀預期,對中國與亞太地區其他經濟體之間的互動關係進行了深入闡釋。
“中國經濟的美好前景有賴於自身努力,同時也需要與周邊國家加強合作。經過亞洲金融危機的洗禮,亞太地區抗風險的能力明顯提升,這為中國經濟增長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莊健説。
決心:著眼長遠
“中國要前進,就要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習近平在演講中透露,中國正在制定全面深化改革的總體方案,總的是要統籌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等領域的改革,努力破解發展過程中出現的難題,消除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通過改革為經濟發展增添新動力。
莊健認為,總體方案內容將會非常全面,制定這一方案旨在推動中國經濟實現可持續性、包容性增長。他説,過去30多年來,中國經濟發展取得巨大成就,但同時也面臨一些挑戰和問題,而解決這些問題必須通過進一步深化改革。習近平主席的講話從完善基本經濟制度、推進行政體制改革、健全科技體制、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等不同角度,闡述了中國改革的方向。
“改革與開放密不可分。”莊健説,在全球經濟、科技、文化聯絡日益緊密的背景下,中國不可能關起門來搞建設。“要進一步開放,使中國經濟更加深入地融入全球經濟,尤其是加強區域內的經濟合作,發掘亞太地區發展潛力,達到共贏的目的。”
“開放可以倒逼改革,改革與開放能夠相互促進。”莊健説。
習近平在演講中指出,中國是一個大國,決不能在根本性問題上出現顛覆性錯誤,一旦出現就無法挽回、無法彌補。“我們要堅持改革開放正確方向,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敢於向積存多年的頑瘴痼疾開刀,切實做到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
莊健認為,中國如果不改革,最終會面臨困難和被動局面。但由於本身體量很大,道路一旦錯誤,調整的代價也會很大,所以必須穩妥審慎,比如可以採取試點的方式,在取得成功經驗後,果斷鋪開。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諮詢研究部副部長王軍説,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如果出現顛覆性錯誤,還會傳遞給區域經濟和世界經濟。避免在根本性問題上出現顛覆性錯誤,也體現了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擔當。
誠心:謀求共贏
“亞太是個大家庭,中國是大家庭中的一員。中國發展離不開亞太,亞太繁榮也離不開中國。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將會給亞太發展帶來更大機遇。”習近平表示:中國將堅定維護地區和平穩定,為亞太共贏夯實基礎;將大力促進地區發展繁榮,為亞太共贏拓展機遇;將致力於構建橫跨太平洋兩岸、惠及各方的地區合作框架。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曲星認為,習近平主席在演講中作出的承諾,展現了中國對亞太地區合作的充分誠意,而演講中提及的“亞太價值鏈”、“亞太自由貿易區”和“亞太命運共同體”等概念更是層層遞進:談價值鏈,指出了合作的基礎;談自貿區,指明了合作存在現實途徑;談共同體,則明確的合作的目標和方向。
在演講中,習近平對亞太地區的未來提出四點願景:共同發展、開放發展、創新發展、聯動發展,倡議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並表示中國願向包括東盟國家在內的本地區發展中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資金支持。
劉晨陽説,共同發展、開放發展、創新發展、聯動發展,這四者既包括了發展的目標和原則,又指明了發展的路徑,構成一個非常清晰的框架設計。
“區域合作,必須建立在自願的基礎上,必須讓各方共同獲益。中國在亞太地區的引導力和影響力,不僅體現在自身經濟實力的增強方面,而且體現在提出的倡議更契合絕大多數成員的訴求上。”劉晨陽説。
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陸建人説,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是亞太經合組織的重要目標之一,但出於資金短缺的原因,長期以來一直未能真正實現。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將有助於中國與東盟及亞太其他各經濟體之間更好地實現互聯互通。
曲星認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如果能夠順利成立和運行,將有助於最大限度地發揮各國冗余資金的效益,促進亞太地區經濟體的經濟發展,縮小相互之間的經濟差距。
“而這正是建立自貿區、共同體非常重要的前提條件。”曲星説,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域內外其他多邊開發銀行應是互補關係。“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目的非常明確,就是在基礎設施方面進行投資,是更加明確、更加專業的金融機構。”(記者劉華、李延霞、雷敏、楊依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