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閱讀
“美麗鄉村”是浙江一張名副其實的“金名片”。這張“金名片”是如何鑄就的呢?“金名片”緣于“千萬工程”——2003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做出一個澤被後世的重大決策,實施“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即建成“全面小康建設示範村”1000個以上、完成村莊整治1萬個左右。截至目前,浙江全省已完成2.6萬個村莊的環境綜合整治。
“千萬工程”給浙江帶來的變化,浙江桐廬縣江南鎮環溪村村主任周忠蓮概括得頗為形象:以前“污水靠蒸發,垃圾靠風刮,室內現代化,室外臟亂差,溪溝就是垃圾污水的家。”而今“污水有了家,垃圾有人拉,室內現代化,室外四季開鮮花,溪溝清澈見底有魚蝦。”
打通城鄉界線
力求原汁原味
■不搞“一刀切”,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分別研究工作抓手
改革開放以來,浙江經濟走在全國前列,2003年全省人均GDP便超過3000美元。但富起來的浙江農村,群眾的生活質量並沒有相應提高。人們形容當時的農村環境:“房屋亂搭,污水亂倒,電線亂拉,垃圾亂灑。”
2003年6月5日,浙江省首次召開“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作會議,時任省委書記的習近平提出,用5年時間,從全省近4萬個村莊中,選擇1萬個行政村進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個中心村建設成全面小康示範村。
由此,“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全面啟動。五年裏,浙江緊緊抓住農村人居條件改善的主線,整治村莊環境,完善農村基礎設施,改變農村面貌,促進經濟發展。
城鄉打通了。紹興縣建設農村新社區,促進城市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基礎設施城鄉區域共享。於是,最遠的山村也通了公交,在村口的連鎖放心店,村民買到的貨品跟城裏超市一模一樣。
規劃有序了。樂清市黃塘村歷史悠久,古跡眾多。村裏特地請市規劃設計院設計規劃,定下了村北的“生態農業區”、西北的“文物保護區”、東北的“溫泉旅遊服務區”、淡溪水庫下游的荒雜地和原居住區綜合形成居住區等劃分。
經濟發展了。置身義烏市百姓農莊,碧水環繞,花香怡人,遊客接踵而來,悠閒垂釣,品嘗新鮮的水果蔬菜。義烏引進20家農業企業,建成一批百姓農莊這樣的現代休閒農業企業。農業産業化經營和生態環境建設、發展綠色農業齊頭並進,老百姓在家門口輕鬆致富。
“千萬工程”不搞“一刀切”。習近平提出,浙江的新農村建設差異性很大,根據各地區所處的不同階段分類指導,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分別研究工作抓手。於是,杭州、寧波等發達地區的農村建起了標準廠房、農民公寓;偏遠的山區海島,興起了“農家樂”、“漁家樂”,建設的同時,保存了本鄉本土的原汁原味。
2007年,浙江提前半年建成全面小康建設示範村1181個、環境整治村10303個。農村變得宜居了,農民的生活質量大幅提高。
推進生活宜居
完善公共服務
■重點放在垃圾收集、污水治理,公共服務設施基本實現全覆蓋
2008年開始,浙江又推出新一輪“千萬工程”。時任省委書記趙洪祝指出“再接再厲,再用一個5年,將全省3萬多個行政村全部整治一遍。”一張藍圖繪到底,是浙江歷屆黨委、政府施政的特色。
此次整治的重點放在垃圾收集、污水治理。目標:“村容村貌最潔凈、人居環境最優美、基礎設施最配套、公共服務最完備。”
記者在桐廬縣江南鎮環溪村採訪時看到,所有溪溝清水淙淙,路面乾乾淨淨。這歸功於縣裏的“清水治污”工程:就近的三五戶村民,合建一個污水池,家家排出的污水通過管道流入池中,然後通過簡易厭氧池、濕地處理池、沉砂池層層過濾凈化排出清水。這個“人工濕地”生活污水處理模式,主要污染指標去除率可以達到60%以上,最後排出的水能達到國家一級排放標準。
桐廬是農村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的一個縮影。2008年起,浙江每年新建100個鎮、鄉級污水集中處理廠,到2012年年底基本實現了全省鎮鄉污水集中處理廠全覆蓋。
大河有水小河滿,小河清清大河凈。“千萬工程”抓點及面,連片推進,浙江大河小河皆水流清清。在上虞市松廈鎮祝溫村,每天上午10點,保潔員李玉英都會將自己包乾的幾個垃圾箱和公廁清理乾淨,收上垃圾車,運到鄰近幾村共用的垃圾臨時中轉站。下午,鎮裏的垃圾車過來把垃圾拉到鎮垃圾中轉站。傍晚,市裏的垃圾車過來,把鎮裏的垃圾送到焚燒廠。從村到鎮,垃圾都做到日理日清。
截至目前,浙江全省已完成2.6萬個村莊環境綜合整治,村莊整治率達到89%,93%的行政村實行了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處理,62.5%的行政村實行了生活污水治理,公共服務設施基本實現全覆蓋。現在穿行浙江任何一個村落,環境面貌均猶如城市一般。
建設精神家園
“面子”“裏子”兼顧
■今年將建千個農村文化禮堂,鄉約村規上墻,好人好事上榜
2013年,浙江將“千萬工程”進一步推進——既要“面子”也要“裏子”。
根據浙江省2013年《政府工作報告》,浙江今年將建設一千個農村文化禮堂。這是浙江建設經濟富裕、精神富有現代化的又一件大實事。
“文化禮堂”是整合利用過去的舊祠堂、大會堂、閒置校舍等改建而成,堂內設置“好人榜”、“壽星榜”、“模範榜”等,鄉約村規上墻,好人好事上榜,內容既鄉土又生動。
重大節日裏,村民們在此聚會過節、婚迎嫁娶時,這個場所顯得莊重特別。平日裏,村民們隨時都可以到這裡看書、下棋,“文化禮堂”成為寄託村民情感、展示風采的最好地方。
不久前,記者在湖州安吉縣皈山鄉尚書幹村參加了在該村文化禮堂舉辦的“成人禮”活動。加冠、加笄者由村裏德高望重的長者擔任。古樂聲中,青年們躬身“三敬禮”,通過謝國家、謝父母、謝師長,法祖敬宗的情懷在心中播灑;而當長者把象徵成人的冠和笄加在男、女青年的頭上時,相信“公民意識”、“社會意識”和“責任意識”會在每個青年心中油然而生;最後,當身著漢服的青年們面向國旗、右手握拳在司儀的帶領下莊嚴宣誓時,“少年強、志高遠、國運昌、中國夢”的遠大情懷茲此會伴隨著他們一生……
浙江省委常委、宣傳部長葛慧君認為:“現代化‘兩富’浙江是一個共建共享全民普惠的過程。沒有農民的現代化,不是真正意義完整的現代化。建設文化禮堂不是單純的文化活動場所,而是打造人們的精神家園。”
是啊,有了精神家園,有了既要“面子”也要“裏子”的“千萬工程”,人們對“物質富裕精神富有”的“兩富”浙江會有更深層次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