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拉薩10月16日電(記者張京品、李遠)西藏自治區積極創新扶貧模式,3年來約37萬人摘下了“貧窮帽”,貧困人口減少接近一半。
根據國家劃定的年收入2300元的貧困線新標準,2010年底西藏貧困人口為83.3萬人,佔西藏農牧區總人口的34.42%,貧困發生率全國最高。
自治區扶貧辦黨組書記曲尼楊培介紹,近年來,國家和西藏地方政府不斷加大扶貧投入。截至目前,西藏扶貧、農業開發落實國家財政投資39.05億元,超過“十二五”規劃項目資金總投資的三分之二。特別是今年以來,西藏鼓勵引導援藏資金參與扶貧工作,預計全年減少扶貧對象12.8萬人,扶貧對象佔農牧區總人口的比例由2012年的23.97%減少到18.73%。
曲尼楊培説,自然條件惡劣和農牧民商品化意識淡薄,造成西藏農牧區貧困程度深,返貧率高。為此,西藏不斷探索教育扶貧、金融扶貧、科技扶貧等扶貧新模式,基本形成了專項引導、行業跟進、社會支持、援藏資金傾斜的“四位一體”的大扶貧格局。
自治區扶貧辦政研規劃處處長陸華東説,西藏扶貧部門正結合西藏開展的“強基礎、惠民生”駐村活動、雙聯戶等活動,創新扶貧載體,通過駐村工作隊、農牧民經濟合作組織等平臺,搭建到戶幫扶、産業開發、培訓就業等6個平臺,解決扶貧開發項目進村入戶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