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世界糧食日:正視溫飽實現後的“隱性營養危機”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10月16日 21時59分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0月16日電(記者 王立彬)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饑餓與營養,一直是世界糧食日的中心話題。對於我們這個初步解決溫飽問題的社會來説,營養意味著什麼,如何理解在非饑餓狀態下普遍存在的“營養不良”?就有關問題,中糧營養健康研究院首席營養學家王春玲博士接受了記者專訪。

逐漸富裕起來之後的“營養不良”

記者:溫飽問題基本解決之後,怎麼評價我國當前的國民營養問題?

王春玲:改革開放以來,隨著農業生産和食品加工技術發展,我國食物供應空前繁榮,吃飽對於多數國人不再是問題。然而我們應當看到,少數貧困地區營養不良問題依然嚴峻,貧血、缺鋅以及蛋白質攝入不足導致的低體重、發育遲緩等營養不良症狀嚴重威脅著這些地區特別是兒童的身心健康,制約了我國未來人口素質提升。目前我國政府倡導“營養包”、“營養午餐”項目已卓有成效。未來需要更多社會力量積極參與,促進貧困地區營養改善。

同時也應當看到在城鎮以及富裕農村地區,膳食結構開始向另一個方向變得不合理。我國飲食結構正發生巨大轉變:動物性食物和油脂消費過度增加,膳食脂肪供能比急劇上升;穀類和蔬菜消費減少;奶製品攝入不足;鹽攝入過高。不均衡的飲食結構造成膳食纖維、維生素、礦物質等有益營養成分攝入不足等“隱性營養不良”現象很普遍。此外以高能量、高脂肪和高動物性食物為特徵的膳食結構的改變,加上體力活動缺乏,導致了營養相關的慢性疾病呈井噴式增長。

因為膳食結構不均衡,導致很多營養素缺乏。比如我國現在比較突出的問題有B族維生素的缺乏,維生素D的缺乏,鈣的缺乏以及仍然存在的缺鐵性貧血的問題。

我國糧油生産中的過度加工

記者:國家反復強調控制米麵油等成品糧過度加工傾向,米麵油過度加工危害有哪些?

王春玲:受消費者對口味偏愛影響,我國糧油生産過度加工問題一直存在。在麵粉生産時,為了使成品更加白亮,很多企業非常注意提高加工精度;稻米加工中,為追求“白度”、“光亮度”,普遍通過“多機出白”和“多道拋光”等精碾;食用油加工廣泛採用脫酸、脫膠、脫色、脫臭、脫蠟和脫固體酯的全精煉處理。

以稻米為例,經多機精碾和多道拋光的精米和糙米相比,B族維生素損失60%,膳食纖維和礦物質也大量損失。長期大量食用精白米,如無其他副食補充營養,就會造成B族維生素缺乏,易患腳氣病、神經炎、唇炎、角膜炎等病症,同時會增加肥胖、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風險。

我國在短短幾十年間,經歷了西方國家一兩百年才完成的膳食轉型。以高能量、高鹽高脂和高動物性食物為特徵的膳食結構,過度依賴精製食物,追求口味享受,加上體力活動缺乏,導致與營養相關的慢性疾病迅速增長。而且多種疾病發病年齡都在提前,已波及嬰幼兒、兒童青少年、中老年等各個人群。肥胖、高血壓、亞健康、糖尿病等所謂“富貴病”,正由高收入群體向中低收入人群轉移。

與營養相關的慢性疾病已成為威脅我國居民健康的最主要因素。而通過提倡健康的膳食和生活方式預防和控制慢性疾病,是國際上公認的最有效方法。因此,要強化食品企業的主體作用,使其盡到保護和促進消費者健康的社會責任,為居民膳食的平衡化提供優質産品。

不要盲目將昂貴與營養健康畫等號

記者:所謂“有機”、“綠色”糧油産品都比較貴,普通百姓怎樣“吃得更健康”?

王春玲:“有機”和“綠色”食品主要在化肥、化學農藥、化學獸藥使用量上有更嚴苛規定,因而成本高,價格貴。從食品安全角度説,只有合格與不合格之分。不能説“綠色”、“有機”就更合格一點;不“綠色”、非“有機”就可以不合格。市場上全部食品都應當無公害。

目前沒有科學數據支持、也沒有任何一個官方機構宣稱“有機”或“綠色”食品在營養上優於普通食品。美國農業部公開明確:只對有機産品生産標示進行管理,而不對其優劣發表任何評論。昂貴的“綠色”、“有機”食品和普通食品在營養、口味上不存在本質區別。消費者不要將昂貴與營養健康畫等號。

通過營養改善以滿足人民群眾的健康需求,促進國民生活質量提升,正成為國家糧食安全和食品安全的新內涵。不合理膳食營養導致的健康問題,已成為制約國計民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重要因素。糧油食品産業在確保充足、安全的食物同時,還要從全産業鏈角度考慮國民膳食結構均衡。

 
 
 相關鏈結
· 農業部等在北大舉辦2013“世界糧食日”紀念活動
· 圖表:世界糧食日
· 2012年“世界糧食日”紀念活動在濟南成功舉辦
· 16日迎接世界糧食日 氣象部門致力保障糧食生産
· 世界糧食日關注糧價:減少浪費比提高産量更有效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