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東盟策 李克強的多贏外交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10月21日 10時38分   來源:中國新聞週刊

東盟策 李克強的多贏外交

    提要:不論是在泰國推介中國高鐵,達成中泰互免簽證諒解備忘錄,還是促進中越海上合作,都可以看出中國領導人在經濟議題的設置和討論上的積極主動。拓展國際利益格局的“增量”而非爭奪“存量”,正成為中國外交的另一種選擇。    

    中國與東盟合作的新思維,正在為世界各國地區間的交往提供一種新的典範。

    短短幾天內,李克強總理穿梭于東南亞各國領導人中間,自信從容地拿出“戰略互信”之梭,梳理與各國的經與緯,以此,和各國領導人一起編織“未來合作的壯麗錦繡”。

    此行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不論是在泰國推介中國高鐵,達成中泰“商簽互免持普通護照人員簽證諒解備忘錄”,還是促進中越海上合作等……都可以看出中國領導人在經濟議題的設置和討論上的積極主動。

    同時,正因為胸懷“戰略互信”的誠意和自信,中國並不回避談論敏感的政治議題。

    與東盟的良性互動,表明高速發展的中國對外界絕非一種威脅,而是世界發展和穩定的重要因素。各國不但能從中國的經濟發展中受益,在政治交往中,也不必忌諱各自的利益訴求,完全可以秉持最大耐心和信任尋求雙贏的局面。

    “把蛋糕做得更大,分享給各國人民”。李克強總理以這樣的比喻來形容中國的戰略選擇。他在東亞系列峰會提出與東盟關係的“2+7合作框架”中,首先強調的也是“戰略互信”。這種具有充分“安全感”的態度一再表明,中國始終堅持一種不同於衝突性崛起的模式。

    努力拓展國際利益格局的“增量”,而非爭奪“存量”,正成為中國對外交往的另一種選擇。由此,中國以最大的誠意有效地為世界繁榮和穩定做出努力。

    ★ 東盟行

    中國與東盟:互信之“梭”編織“經緯”

    “中國有句古話叫‘多栽花,少栽刺’,這裡我想説,我們要‘多栽花,不栽刺’,永做好鄰居、好朋友、好夥伴。”在第23屆東盟峰會及第八屆東亞領導人系列會議上,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幽默的比喻,引起台下陣陣會意的笑聲和掌聲。

    這是中國新一屆政府總理首次參加東亞領導人系列會議。在當地舉辦的東亞各國領導人歡迎晚宴上,李克強身著文萊特製傳統服裝,和文萊蘇丹哈桑納爾比鄰而坐,兩人不時微笑交談。

    為期兩天的行程,李克強總理參加了中國-東盟10+1領導人會議,東盟-中日韓10+3領導人會議以及東亞峰會。在三場會議上,他始終以一種輕鬆愉快和自信的方式發言,在談到中國與東盟的關係時,李克強總理用“衣服和梭子”的形象比喻,來闡述戰略互信對於地區穩定和發展的重要性。

    “我們願與東盟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共同成長。如果説中國和東盟互為‘經’‘緯’,就像我們的衣服編織,有豎條,有橫條,互信就是‘梭’,它要用一個梭來編織,經緯緊密交織,才能織就未來合作的壯麗錦繡。”

    本次峰會,李克強是絕對的主角之一。“美國總統奧巴馬因為國內政府部門關停問題而缺席此次會晤,令中國有機會在該地區施加更大的影響力。”美國《彭博商業週刊》的記者尼爾·查特吉為此斷言。

    而在10月10日刊登的題為《東盟峰會開議》的文章中,馬來西亞《聯合日報》將李克強稱為是“最耀眼的大國領袖”。該報的報道稱,“在中國友好和積極態度之下,相信東盟各成員國也非常希望能與中國建立良好且密切的合作關係,在和平、穩定的環境裏締造經濟新榮景。”

    在本次東盟峰會的主席聲明中,文萊蘇丹哈桑納爾也特別強調,要保持與中國等夥伴國的密切關係,推動東盟共同體建設。對此,李克強有一個更形象的説法,“把蛋糕做得更大,分享給各國人民”。

    東盟城的未來

    廣東潮陽人李桂雄,是改革開放後移民到泰國的“新華僑”。從最初經營珠寶生意,到跨界做化工、旅運、傳媒,50歲的李桂雄是中國與東盟經貿合作的見證者,也是推動者。

    李克強結束東盟峰會行程後,對泰國進行為期三天的訪問。作為泰國華人青年商會會長、泰國中華總商會副主席,李桂雄向總理彙報了華人商會的發展計劃。“我們在籌建泰國東盟城,準備把它建成未來中國和東盟産品的集散中心。”李桂雄對《中國新聞週刊》説,“總理聽後很高興”,鼓勵東盟城能發展成為中泰兩國堅實的貿易平臺。

    東盟城距離曼谷市中心50公里,佔地約250萬平方米,包含商貿城、電子城、建材城、物流城以及體育館和酒店等項目,預計會在兩三年內建成。

    泰國國會主席頌薩也很看好東盟城的前景。“泰國目前正在為迎接東盟一體化做各方面準備工作,包括水利、鐵路等大型基礎設施建設工程正在進行中,”頌薩介紹,東盟城比鄰是正在建設的高鐵,將為會為中泰企業的合作、貿易提供很大便利。

    由泰國華商會籌建的東盟城,可謂中國與東盟國家經貿合作良性運轉的一個縮影。

    2002年,中國-東盟自貿區啟動時,雙邊貿易額為548億美元。如今,中國成為東盟第一大貿易夥伴,而東盟已是中國第三大貿易夥伴,同時是中國第四大出口市場和第二大進口來源地。

    李克強總理在第十六次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上表示,“中國與東盟關係已進入成熟期,合作步入了快車道”。

    10月8日,在接受東盟國家媒體聯合採訪時,李克強總理肯定了東盟的發展作用,“中國和東盟不斷推進務實合作,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自由貿易區。去年,雙方貿易額達到4000多億美元,是10年前的5倍,相互累計投資超過1000億美元,是10年前的3倍。”

    從“黃金十年”到“鑽石十年”

    2012年3月30日,中國國務院正式批准設立中國-馬來西亞欽州産業園區,明確中馬欽州産業園區為中馬兩國政府合作項目。“中馬欽州産業園區是中馬兩國合作的第一個産業園區,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繼中新蘇州工業園區、中新天津生態城之後,中外兩國政府合作的第三個産業園區。” 廣西欽州市委書記張曉欽介紹。

    而連續舉辦十年的中國-東盟博覽會,更是被打造成了世界知名的“品牌”。“博覽會為中國—東盟合作作出了很大貢獻,拓展了區域合作,並推動更多中國企業投資東盟。”中國商務部辦公廳主任姚堅對《中國新聞週刊》介紹説。

    泰國正大管理學院中國東盟研究中心主任湯之敏認為,“李克強總理參加的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以及對泰國和越南的訪問,將進一步落實他在中國東盟博覽會十週年上提出的五點建議。尤其可能在發揮中國-東盟投資合作基金的作用,加快推進交通、能源等領域互聯互通,夯實中國東盟經貿聯絡的基礎設施,為中國東盟關係從‘黃金十年’到‘鑽石十年’發現新增長點。”

    在出席第16次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時,李克強首次對“鑽石十年”進行了詳細闡述。具體措施中,包括兩點政治共識與7個合作領域。李克強表示,“2+7合作框架”是為實現中國與東盟未來十年寬領域、深層次、高水平合作的建議,是中國新一屆政府對未來中國-東盟關係發展的政治宣示。

    東盟峰會上,李克強總理和他的“鑽石十年”藍圖,成為媒體熱議的焦點。“從習近平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概念到李克強勾勒的‘鑽石十年’,不難看出中國正採取政治與經貿雙管齊下策略,強化合作,淡化爭端,彰顯其地區大國的影響力和領導地位。”台灣《聯合報》如此評論道。

    開啟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進程

    作為“鑽石十年”的引擎之一,中國-東盟自貿區將進一步升級。在東盟峰會期間,李克強與東盟領導人共同宣佈,開始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進程,年內舉行首輪談判,力爭在2015年前完成談判。

    此前,中國與東盟一些國家的合作因政策所限,經貿往來不夠暢通。在東盟峰會期間,李克強也特別談及了這方面。他説,中方願意在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合作等領域採取更多開放的舉措,進一步提升雙方貿易投資的自由化和便利化水平,力爭到2020年雙邊貿易額達到1萬億美元。

    更多“便利”正在開啟

    今年10月27日起,中國南方航空將正式開通桂林-南寧-新加坡、桂林-南寧-曼谷、南寧-普吉、南寧-峴港等多條東南亞國際航線,這是南航在廣西正式開通的首批國際航線。

    中國與東盟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合作仍在深入。據亞洲開發銀行估計,到2020年,亞洲地區需投入大約8萬億美元和2900億美元分別用於改善各國和區域基礎設施。而這其中,中國的角色不可或缺。

    《經濟學人》網站日前刊文指出,沒有中國的參與,不少國家難以完成耗資巨大的相關工程。“李克強總理這次來到泰國訪問,參加了中國高鐵展的開幕式,未來鐵路合作會成為中泰合作的新亮點。我們希望有更多中資企業可以投入到泰國的基礎設施建設,這既是一種投資,也是一種技術的合作。”泰國華人商會副主席李桂雄對《中國新聞週刊》説。

    10月3日,習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亞國會發表演講時指出,願同東盟國家發展好海洋合作夥伴關係,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這也是李克強總理在文萊提出的中國-東盟未來十年合作框架的七點建議之一。

    此外,在接受東盟國家媒體聯合採訪時,李克強曾明確表示,將加強中國與東盟雙方金融合作,擴大雙邊本幣互換的規模和範圍,增加跨境貿易本幣結算試點。

    近一年來,廣西、廣東等地面向東盟的自貿區經濟帶、示範區、産業園區也相繼進入規劃、掛牌階段。

    美好的經濟遠景離不開政治互信和安全保障。10月9日,李克強總理在第16次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上指出,中國新一屆政府高度重視東盟,將東盟作為周邊外交的優先方向,願與東盟國家積極探討簽署睦鄰友好合作條約,體現共同致力於維護地區和平穩定、深化互利合作的信心和決心,為中國—東盟戰略合作提供法律和制度保障。

    文萊蘇丹哈桑納爾也在與李克強會面之後表示,各國計劃正式會談制定行為準則,緩解南中國海緊張局勢,並將定期會晤。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認為,東盟打造“升級版”自貿區展示了中國更開放的態度。

    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王玉主分析説,中國東盟經濟合作已超越了最初以減稅為主的階段,逐步向服務貿易領域深入擴展。未來合作將涉及更多地區生産網絡的構建,人員和物資也將更頻繁地流動。

    隨著李克強東南亞訪問之行的順利結束,中國與東盟成員國之間的一系列具體合作談判也將隨之啟動。

    ★ 東盟策

    中泰:從“泰囧”到泰“便捷”

    泰國首都曼谷和第二大城市清邁,是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兩天泰國行程僅有的兩個地點。

    10月12日上午,李克強在與泰國總理英拉共同出席“中國高鐵展”開幕式,是此行的重頭戲。李克強稱中國的高鐵技術堅定安全可靠,成本具有競爭優勢,希望中泰加強鐵路合作。這被外界稱為李克強又一次在泰國“推介”中國高鐵。

    第一次“推介”是在一天前,11日李克強剛抵達曼谷後不久,就前往泰國國會發表演講,李克強向在座的泰國國會議員們預告了將和英拉一起出席“中國高鐵展”,並稱“中國擁有先進的高鐵建設能力和豐富的管理經驗”。

    據中國鐵路總公司負責人介紹,根據公司的一項可行性研究,從曼谷到清邁的678公里的路程,現在乘坐火車需11.3小時,如果未來泰國採用中國高鐵技術,這個時間將縮短至3小時。

    中泰間高鐵項目合作潛力巨大,讓早已進入發展“快車道”的中泰合作找到了加速的新動力。但新動能,卻遠不止這些。

    高鐵競爭中的中國優勢

    在豐富的中國元素的映襯下,10月12日上午,由中國鐵路總公司主辦的“中國高速鐵路展”在曼谷詩麗吉會展中心開幕。中泰兩國總理為中國高鐵展剪綵,隨後共同步入展廳。

    李克強在參觀途中向英拉以及其他泰方人員所做的高鐵“推介”,得到了英拉的積極回應。她對中國高鐵建設取得的成就表示讚許,並歡迎中國企業積極參與高鐵項目建設。她還向李克強介紹了泰國高鐵建設規劃和在地區互聯互通中的地位。

    10月11日,李克強到訪泰國首日,中泰雙方就簽署了《中泰政府關於泰國鐵路基礎設施發展與泰國農産品交換的政府間合作項目的諒解備忘錄》。這一合作方式被形象地形容為“大米換高鐵”。

    一年多前,英拉在對中國進行其就任總理後的首次正式訪問時,曾搭乘過京津城際高鐵,對中國高鐵的舒適性和快捷性印象深刻。

    改變落後的鐵路面貌,是2011年8月上任的英拉政府的一個重要目標。

    中國外交部亞洲司前司長張九桓向《中國新聞週刊》介紹,泰國的許多鐵路建於100多年前,而且是窄軌鐵路,行駛速度慢,已經大大落後於生産力發展的需求,泰國社會各界強烈希望改變現狀。2004年至2009年間,張九桓曾出任中國駐泰國大使。

    英拉就任總理後,泰國政府明確將在2022年前完成四條高速鐵路建設,把首都曼谷與北部、東北部、西部以及東部連接起來,鐵路總長1800公里左右。其中,東北線的延伸可能貫穿老撾,與中國南部連接,也因此,其經濟效益和地區戰略作用令外界矚目。

    按其計劃,這四條高鐵將於2014年進行國際招標,以便第一條高鐵能在2018年前後投入營運。

    在張九桓看來,李克強推介中國高鐵,不僅致力於加強與東盟國家基礎設施方面的合作,也將推動泛亞鐵路建設,促進區域互聯互通,改善東南亞半島物流、貨運及雙邊貿易。

    泛亞鐵路共有三個方案,一個是東線方案,由新加坡經吉隆坡、曼谷、金邊、胡志明市、河內到昆明;二是中線方案,由新加坡經吉隆坡、曼谷、萬象、尚勇、祥雲到昆明;三是西線方案,由新加坡經吉隆坡、曼谷、仰光、瑞麗到昆明。

    三個方案中的泛亞鐵路,都需要經過泰國。泰國高鐵在地區互聯互通中的區位優勢,加上中國高鐵的技術優勢和成本優勢,成為兩國高鐵建設合作的巨大源動力。

    有研究報告顯示,國外建設高鐵每公里成本約為0.5億美元,而中國則約為0.33億美元。此外,中國目前已是高鐵發展最快的國家,通車里程幾乎相當於現有世界其他國家的高鐵通車里程的總和,還有約1萬公里正在建設中,具有在不同地質條件、不同氣候環境下建設和運營高鐵的經驗。正是這些優勢,讓中國高鐵“走出去”的步伐不斷加快。

    這也加劇了競爭對手的擔心。日本新聞網近日以“泰國高鐵建設日本難敵中國”為題,稱泰國第一條高速鐵路很可能採用“中國製造”,而並非日本的新幹線;泰國首條高鐵建設計劃,將與中國一起實施共同的可行性調查。這讓日本企業感到憂慮,中國方面已經獲得了優先調查權,也有可能因此獲得優先建設權。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南亞東南亞及大洋洲研究所研究員、泰國問題專家宋清潤告訴《中國新聞週刊》,泰國將於2014年進行的國際招標,包括日本、法國、西班牙以及中國等都有意競投。日本的競爭優勢比較強,一方面日本在泰國已經有了很多其他項目的投資,對於環境很熟悉;另外一方面,日本會強調“安全牌”,因為日本新幹線已經有半個多世紀的安全運營成績。

    不過,宋清潤認為,中國還具備一項優勢,“泰國是東盟國家中同中國合作程度最高、政治和經濟障礙最少的國家之一”,雙方的進一步合作有了堅實的基礎。

    2012年,中泰雙邊貿易額近700億美元,是10年前的8倍。如今,中國已成為泰國第一大出口市場和最大旅遊客源國。此外,泰國也是中國在東盟國家中的主要貿易夥伴、農産品進口的主要來源地和橡膠最大進口來源地。

    李克強在泰國國會的演講中還列舉了中泰合作的諸多“第一”:在東盟國家中,泰國第一個同中國簽署關於21世紀合作計劃的聯合聲明,第一個同中國推進戰略性合作,第一個同中國實現蔬菜、水果零關稅安排,第一個建成中國文化中心,第一個同中國建立防務安全磋商機制並進行兩年聯演聯訓。泰國也將成為在中國開設領事館最多的國家。

    “這麼多‘第一’,在國與國交往中是少有的,充分説明中泰關係是不同社會制度國家之間友好合作的典範。”李克強説。

    中泰互免簽證諒解備忘錄

    李克強10月11日在泰國國會的演講,亦是中泰交往中的第一次。

    這是李克強作為中國總理首訪泰國的第一場正式活動。泰國主流英文報紙《曼谷郵報》還報道稱,李克強是泰國議會81年的歷史中首次登臺演講的外國領導人。

    在這次演講中,李克強提出,中泰雙方將力爭提前實現2015年雙邊貿易額1000億美元目標,並鼓勵兩國企業更多地使用本幣進行雙邊貿易結算。

    在清邁參觀泰國“一村一産品”項目時,李克強就遭遇了一點“小麻煩”。看著不同展臺上的各種木雕、金銀器、漆器、彩繪傘等手工藝品,李克強對一處展臺的泰方人員説,因為只帶了人民幣,他想買點留作紀念卻買不了。

    在李克強與在曼谷的國內遊客隨機進行互動交流時,一位來自廣東的遊客在回答總理關於簽證的問題時“發起了牢騷”,稱辦簽證花了幾百塊人民幣,錢雖然不多,但前後耗費了近半個月的時間,很是費勁。

    李克強回答説,我這次訪泰,兩國政府宣佈啟動商簽兩國持普通護照人員互免簽證諒解備忘錄,如果中泰互免普通簽證實現了,這樣既省錢又省事,中泰人員往來會更加便利,人文交流會更加密切。

    “雙方願商簽互免持普通護照人員簽證諒解備忘錄”,寫進了李克強和英拉會談後兩國政府發表的《中泰關係發展遠景規劃》中。這是中國同東盟國家啟動的首個類似協定談判。

    2012年中泰雙方人員往來近300萬人次,今年,雙方交往勢頭更猛,更多的中國人到泰國旅遊,僅前5個月已有250多萬中國公民赴泰旅遊。在泰國國會演講時,李克強形象地將兩國民間的交往形容為“走親戚”。

    一旦雙方諒解備忘錄達成,從個人角度來看,意味著想“走親戚”的雙方民眾可以實現自由行,不僅省下了簽證費,還可以隨時前往泰國,實現一次“想走就走的旅行”。

    “對於旅行社而言,不僅團費中能省下200多元的簽證費,也可以做到遊客頭天報名第二天就能走。”康輝旅遊集團市場部經理張慶珠告訴《中國新聞週刊》。而現在,遊客報團後一般要等上三天工作日,辦理簽證後才能組團出行。

    從促進人員的走動往來,到推動使用本幣進行雙邊貿易結算,以及加強高鐵建設合作加快互聯互通,“不管是從戰略高度,還是細化程度,此次訪問都讓中泰合作達到了一個新高度。”宋清潤説。

    在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副研究員時永明看來,互聯互通是實現經濟一體化非常重要的基礎建設。近年,中國一直在和東盟整體推動互聯互通,包括公路、鐵路、航空、水路四通。如果區域內各國能抓住這個契機,把互聯互通和國家發展戰略升級換代結合在一起,就會迎來一個新的高速發展的機會。

    中越:海上合作新路徑

    13日上午結束了對泰國的訪問後,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當天下午抵達越南首都河內,開始為期三天的訪問。這是中國新一屆政府高層領導人首次訪問越南。

    一天之內,李克強的訪問地點從泰國轉換到越南,輿論關注的焦點也從經貿合作話題轉向了政治議題。

    領土和邊界問題上多年存在的爭議,讓中越兩國間的經濟議題顯得有些黯淡。儘管,從2004年至今,中國已經連續9年成為越南最大的貿易夥伴。

    中國總理此番對越南的訪問,將給中越間多年未曾打破的領土爭議僵局帶來何種新變化,這是李克強抵達越南前最受關注的話題。

    “我們會談的最重要成果,也可以説是中越合作新的突破,就是兩國將正式成立中越海上共同開發磋商工作組、基礎設施合作工作組、中越金融合作工作組,三個工作組三頭並進,開展兩國在上述三方面的合作。”在河內與越南總理阮晉勇會談後,李克強在與阮晉勇共同會見記者時宣佈了這番會談結果。

    李克強還指出,雙方將爭取于年內在北部灣灣口外取得海上共同開發的實質進展,並磋商研究更大範圍海域的共同開發。“這將向世界表明,中越兩國有能力、有智慧來維護南海和平,擴大我們的共同利益,縮小和管控分歧”。

    就在李克強訪越前夕,10月7日至9日,中越北部灣灣口外海域工作組已經在北京開始了第四輪磋商。

    北部灣灣口外海域的共同開發實驗

    “尤其是成立海上共同開發磋商工作組,發出雙方願通過合作解決難題的積極信號。”在與阮晉勇會談時,李克強指出,中越要努力創新思維,破解南海這一兩國關係中唯一的歷史遺留問題。

    “海上共同開發磋商工作組是最重要的,它的任務是處理中越兩國關係中最困難的問題——南海問題。”中國南海研究院院長吳士存解釋説。

    吳士存曾在上世紀90年代參與了中越北部灣劃界談判。他告訴《中國新聞週刊》,從近期來看,海上工作組的主要任務是推進兩國在北部灣灣口外海域的共同開發。由於涉及到眾多南沙島礁的主權爭議、海洋管轄權爭議等,南海問題在短時間內解決是不現實的。

    雖然中越間有過不愉快的歷史,但畢竟互為近鄰,又都是社會主義國家,歷史上也曾有長期友誼。進入新時期後,兩國都面臨改革發展的重要任務,而中越之間的南海問題,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兩國關係的整體復興。

    雙方都意識到,不能因為這個問題而影響兩國關係發展。

    從2012年開始,中越間已就北部灣灣口外海域問題進行了四輪磋商。中國前駐越南大使齊建國是第三輪和第四輪磋商的中方小組組長,他告訴《中國新聞週刊》,雙方在共同考察、共同開發上達成了一定的共識,但在劃界上仍存在分歧。

    吳士存認為,如果中越在北部灣灣口外海域的共同開發能如期取得實際進展,也能為將來兩國在南海開發提供了經驗,開闢了新的路徑。

    齊建國表示認同。“共同開發相當於先搞一塊試驗田。”他説。

    吳士存介紹,此番中越達成共識,擬成立的海上工作組將由雙方涉海管理部門外交部門、參與開發企業、專家學者代表等組成聯合工作組機制。“具體由什麼人組成,工作任務,時間表都需要兩國有關部門,通過外交途徑商定之後,才可以。目前還是構想和倡議,級別可能不會超過司局級。”

    在中越海上共同開發磋商工作組成立後,雙方將會共同商定在哪個區域進行開發。目前,對於開發區塊的選擇以及區域面積的大小,雙方還存在分歧。

    “根據以往中越邊界談判的經驗,再難的分歧和問題都是可以通過談判來解決的。”曾經參與了中越間陸地邊界和北部灣劃界談判的齊建國説。

    “越南應該立即行動起來”

    不過,分歧並不必然阻礙進展。中國國家海洋局10月14日發佈消息稱,一天前,在兩國總理的共同見證下,中越簽署了一份兩國關於開展北部灣海洋及島嶼環境綜合管理合作研究的協議。

    這份協議是兩國推動海上務實合作達成的合作協議,也是近年來中越簽署的首個政府間海洋領域合作項目文件。國家海洋局認為,協議的實施將進一步開啟中越海上低敏感領域合作之門,有利於南海的合作與發展。

    越南政府對於成立海上工作組確定表態“完全贊成”,是工作組今後化解分歧取得進展的積極信號。

    在與李克強會談中,阮晉勇表示,越方願與中方進一步密切高層交往,增進政治互信,並行推進海上、陸上、金融合作,爭取儘快取得積極務實成果,加強在國際、地區事務中的溝通協調,妥善處理分歧,推動越中友好關係與合作全面向前發展。

    “我深感越南應該立即行動起來,立即和中方落實達成的協議。”10月14日,在接見由齊建國率領的中越友協代表團時,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阮善仁對代表團一行人説。

    齊建國此次以中越友協副會長的身份率團赴河內,出席中越人民論壇第五次會議,中越人民論壇機制是由中越政府高層確定民間交往機制之一,他在10月15日結束訪問行程回國的當晚,接受了《中國新聞週刊》的採訪。

    齊建國介紹説,阮善仁在接見時稱,越南高度評價李克強總理此次訪問越南取得的成果,並非常讚賞和敬佩李克強“説了就做”的工作作風。

    中越政府在李克強訪問期間,發表題為“新時期深化中越全面戰略合作的聯合聲明”中亦表示,雙方將本著先易後難、循序漸進的原則,穩步推進北部灣灣口外海域劃界談判並積極推進該海域的共同開發,年內啟動該海域共同考察,落實北部灣灣口外海域工作組談判任務。

    不僅於此,阮善仁還對齊建國一行表示,越中海上共同開發磋商工作組、基礎設施合作工作組、中越金融合作工作組都要在今年內召開第一次會議。

    中國正在主動“出牌”

    對於中越在李克強訪越期間達成的“三個工作組三頭並進”的共識,吳士存的同事、中國南海研究院研究員康霖分析認為,這是中國首次針對南海問題明確提出一攬子解決計劃。在他看來,中方有望以習、李對東盟地區的兩次訪問為契機,正式開啟實質性解決南海問題進程。

    馬來西亞知名政治學者、總理納吉布前政治秘書胡逸山把中越間的這項新共識解讀為,這既是向河內釋疑,也是對南海爭議國發出信號:有領土分歧不妨礙坦誠交流。

    “如果説幾年前中國和東盟在海上合作和南海協調上還處於一個不完善或者缺乏具體計劃和操作程序的狀態,那麼就此次習主席和李總理的兩次訪問來看,目前中國在這方面已經形成了一個很成熟的思路。”康霖説。

    在李克強啟程出席東亞領導人系列峰會並對文萊、泰國和越南進行正式訪問的前一天,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剛剛結束對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的國事訪問,並出席了印尼巴厘島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第二十一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在習近平的東南亞之行過程中,中國還宣佈同馬來西亞和印尼建立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不到15天的時間裏,中國高層領導人接連訪問5個東盟國家,其中包括越南這樣的領土糾紛當事國,已顯示出中國政府對解決南海問題的積極姿態。

    李克強在10月9日出席第16次中國—東盟(10+1)領導人會議時,具體提出了中國和東盟關係發展的“2+7合作框架”,其中包括穩步推進海上合作,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點落實海洋經濟、海上互聯互通、環保、科研、搜救以及漁業合作。他還提出了更加具體的計劃,包括中方設立30億元人民幣的中國-東盟海上合作基金,第一批落實的17個項目也已正式確定。而在李克強訪問文萊時,中方亦同文萊簽下了海上合作協議。

    今年年初,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自己二度入主首相府後把越南作為自己的首個外訪國。他在越南有些煽風點火意味地表示,“非常擔憂一些國家憑藉實力改變南海現狀”,同時強調必須“遵守國際法則”解決南海問題。

    本月,美國國務卿克裏先後代替因為政府關門而留在美國的奧巴馬,出席APEC峰會和東盟峰會,在前往東盟國家訪問時拋出的言論和安倍晉三幾乎如出一轍。

    美日目前對於南海問題提出的多只是概念性的,並無具體計劃。而中國提出的海上合作基金則可以很快付諸行動,更加務實與具體。在康霖看來,這是中國相比于域外國家獨有的優勢,也更有利於中國加強與東盟國家的聯絡,消除彼此間疑慮。而東盟國家也都給予中國頗為積極的回應。

    新加坡《聯合早報》評論稱,北京如今和東盟打交道時不再對南海問題這樣敏感的外交議題進行躲避,而是由中國領導人直接出面解釋和直接進行交鋒。康霖也認為,中國領導人現在並不懼怕談論敏感的政治議題,相反,中國正在主動“出牌”。

    中國外交學院教授蘇浩認為,如果和越南這個爭端最明顯的國家能協調好關係,南海問題可能出現全新局面,甚至會改變南海成中美戰略博弈場的趨向。

    用“互利共贏”理念打造亞太命運共同體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日前對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進行國事訪問並出席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第21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李克強總理隨後出席第16次中國—東盟(10+1)領導人會議、第16次東盟與中日韓(10+3)領導人會議和第八屆東亞峰會,並對文萊、泰國、越南進行正式訪問。

    中國外交一直將實現周邊的和平、穩定與繁榮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中國新一屆領導集體這次重大外交行動,碩果纍纍,最重要的是傳遞了中國將堅定不移以“互利共贏”理念開創周邊外交新局面、把中國的發展寓于亞太的共同發展與繁榮、打造亞太命運共同體的戰略思路。

    當前,世界經濟復蘇緩慢,各種區域自由貿易安排談判交錯,國際貿易規則主導權之爭加劇,亞太政治、安全、經濟形勢中不確定因素增多。在這一大背景下,中國努力構建橫跨太平洋兩岸、惠及亞太各方的區域合作框架,深化區域一體化進程,推動在太平洋兩岸構建更緊密的全球夥伴合作關係,將為亞太地區繼續發揮全球經濟增長引擎作用,為妥善處理、管控爭端,併為處在十字路口、面臨碎片化風險的全球貿易體系改革指引方向。這一戰略思路將中國的利益與亞太各國的利益緊緊的結合在一起,受到普遍好評,對中國營造更為良好、穩定的周邊環境有著重要和深遠的影響。

    構建亞太命運共同體“路線圖”

    在經濟全球化、區域一體化加速發展的世界大潮中,亞太作為世界經濟增長主要貢獻者,承載著推動全球經濟穩定復蘇和進一步發展的重要使命。

    21世紀是亞太的世紀。亞太地區在世界政治、經濟版圖中的地位持續上升。目前,推進亞太地區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但不久前受美聯儲將在年底退出量化寬鬆政策預期等因素的影響,部分亞太國家尤其是新興市場國家出現金融市場波動加劇、經濟增速放緩等風險,表明該區域國家需繼續深化合作、加強協調,推動産業鏈和價值鏈的進一步融合,提高共同抵禦經濟和金融風險的能力。

    在出席亞太經合組織第21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時,習近平主席提出亞太地區要共同發展、開放發展、創新發展、聯動發展。這既精闢概括了亞太經濟一體化的原則和目標,亦勾勒出構建亞太命運共同體的路線圖。

    以中國和東盟為例,從2002年到2012年,雙邊貿易額年均增長23.6%,目前已達到4000億美元。相互投資累計超過1000億美元,增長3.4倍。2012年中國與東盟人員往來達1500萬人次,是10年前的4倍。

    中國和東盟的“黃金十年”得益於雙方互補性貨物貿易的快速發展。在此基礎上,中國正積極推進與東盟在基礎設施、金融合作這兩條供應鏈上的互聯互通,包括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從而以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為標誌打造下一個“鑽石十年”。

    將亞洲國家的投資引向基礎設施建設,既有利於盤活東亞地區大量的過剩儲蓄和外匯儲備,將其轉化為有效投資,又有利於拉動經濟增長,進一步提速區域各經濟體在公路、鐵路、航運、油氣管道等方面的互聯互通,還可在地緣政治、安全上將各方更加緊密地聯絡在一起。

    值得注意的是,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建立將推動中國與周邊國家在金融領域的合作,而深化金融合作正是目前推動亞太經濟一體化的重要契機和重點領域。此前,受內外因素的影響,印尼等一些東盟國家剛剛經歷了資本流動逆轉、金融市場波動加劇的恐慌。在東盟與中國經濟週期相關性逐漸提升,而與發達國家卻明顯錯位的經濟新特徵日趨明顯的情況下,中國和東盟加強金融合作,擴大雙邊本幣互換和結算規模勢在必行。金融將與生産和貿易一起構成“互利共贏”推進雙方經濟持續發展的兩個輪子。

    構建亞太命運共同體是共同歷史使命

    實現互聯互通的前提是亞太各經濟體繼續採取開放包容的政策。目前,中國和東盟正在進一步降低關稅,削減非關稅措施,積極開展新一批服務貿易承諾談判,從準入條件、人員往來等方面推動投資領域的實質性開放,提升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前景看好。

    同時,如何處理現有和正在談判的自貿區安排之間的關係、如何看待亞太的戰略安全環境十分重要。東盟不少成員既參加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TPP)談判,也參加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談判,澳大利亞、新西蘭、日本等國同樣擁有“雙重身份”。地區內一些國家在海洋權益和島礁領土主權爭議等方面還有分歧,需要妥善處理。

    不包括中國的TPP和不包括美國的RCEP在亞洲將如何相處?這既是經濟和自貿區安排問題,也涉及戰略安全和戰略互信。對此,中國領導人強調,要堅持開放、包容、透明的原則,推動兩個機制互聯互通,兩個輪子一起轉,而不是非此即彼的對立起來。同時,中國主張建立安全互信,維護地區的和平與穩定。沒有戰亂、聚焦發展應成為地區各國的共識。

    中國對地區內存在的海洋權益爭端等問題一直主張通過雙邊和平談判的方式來解決。對暫時解決不了的爭議和問題,可以擱置爭議,先在可以合作的領域進行合作和共同開發。在找到解決問題辦法之前,各方保持克制,不做可能製造或激化矛盾的事情。目前每年有10多萬艘各國船隻安全、自由地在南海通行,中國和東盟國家已有共識,將保證這些船隻的航行自由與安全。簡而言之,沒有和平穩定的戰略環境,經濟發展和合作就無從談起。亞太經合組織、東亞峰會、東盟加中、日、韓等合作機制大多數成員對此正在形成共識。

    這充分顯示中國對任何有利於亞太和平與區域融合的機制安排都持開放態度,表明中國的亞太戰略是為了實現區域各國的和平發展和互利共贏。中國在亞太沒有私利,也沒有自己的“小算盤”。因為中國明白,中國和亞太是密不可分的,是命運共同體,沒有誰輸誰贏,只能互利共贏。因此,中國強調有關安排應有利於建立合作而非對立的關係,倡導開放而非封閉的理念,尋求共贏而非零和的結果,實現一體化而非碎片化的目標。要相互借鑒、相互促進,形成彼此融合、互為補充的良性循環局面。無論是推動互聯互通還是強調開放包容透明,無論是討論安全問題還是經濟交往,中國的出發點始終都是實現和平發展與互利共贏。

    即將在亞洲舉行的世界貿易組織第九屆部長級會議,將對多哈回合談判命運、多邊貿易體制前途産生重要影響。在區域貿易安排呈現並進格局,規則標準各異、路徑選擇不同的情況下,中國對亞太經濟一體化的設想和基本理念,還將為推動區域貿易協定既有利於參與方,又體現對多邊貿易體系和規則的支持,避免全球貿易治理體系碎片化提供充滿東方智慧的思路。

    中國的亞太戰略是和平發展、互利共贏的戰略。亞太在政治、經濟、文化等諸多領域的合作正在深入展開,希望亞太各國著眼長遠,胸懷全局,凝聚共識,努力推進亞太命運共同體建設。這是我們的共同歷史使命。

    目前,中國是亞太許多經濟體的最大貿易夥伴、最大出口市場、主要投資來源地。2012年,中國對亞洲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經超過50%。截至2012年底,中國已經同20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12個自由貿易協定,正在談判的有6個,其中大多數自由貿易夥伴是亞太經合組織成員。今後5年,中國進口商品將超過10萬億美元,對外投資將超過5000億美元,出境旅遊將超過4億人次。這些數字進一步表明,隨著中國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和投資需求擴大,隨著亞太命運共同體建設的推進,中國將為亞太一體化作出更大的貢獻。 (作者為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副主任)

     結語   

    努力拓展國際利益格局的“增量”,而非爭奪“存量”,這種具有充分“安全感”的態度一再表明,中國始終堅持一種不同於衝突性崛起的模式。

 
 
 相關鏈結
· 李克強就澳大利亞發生山林火災向澳總理髮慰問電
· 李克強在人民大會堂會見加拿大總督約翰斯頓
· 李克強總理出訪東南亞:亮點眾多 魅力十足
· 李克強分別會見澳大利亞總督、坦桑尼亞總理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