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黃河內蒙古段建成首座"防淩湖" 水面40平方公里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11月05日 11時56分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呼和浩特11月5日電(記者 賈立君)黃河內蒙古自治區烏海市海勃灣區境內近日出現一個水面達40平方公里的湖泊,當地人稱“烏海湖”,這是黃河內蒙古段830公里河道內建成的首座“防淩湖”。

    這個“防淩湖”——黃河海勃灣水利樞紐工程總投資27億多元,是國家“十一五”重點建設項目之一。因黃河內蒙古段地處“幾”字彎最北端、北緯39度至45度之間,海拔千米以上,冬季河水結冰封河“自下而上”,春天河水解凍開河“自上而下”,期間上游來水與河槽冰淩匯流成洪峰,往往要給沿線河堤帶來淩汛災害。

    “這是黃河干流中第25個水利樞紐工程。”內蒙古大唐國際海勃灣水利樞紐開發有限公司工程部主任孔慶峰説,這個壩頂寬7米、總長6900多米,最大壩高16.2米,總庫容4.87億立方米的水庫,8月底開始蓄水,目前完成初期蓄水,水位高程已達1070米,庫容1.3億立方米;預計明年5月將達到1076米高程的正常蓄水位,屆時會形成上百平方公里的水面。

    黃河俗有“一碗水半碗沙”之稱,泥沙淤積致使大部分河段河床都高於流域內的城市、農田,屬於“懸河”,全靠人工大堤約束。由寧夏平原北流進入氣溫起伏較大的內蒙古段後,水面變寬,水流較慢,河道淤積嚴重,歷史上解凍開河洪峰過境時,水鼔冰裂、卡冰結壩,平均兩年會出現一次決堤災害,當地至今流傳著“伏汛好搶,淩汛難防”之説。近些年每逢淩汛期間,沿線6個盟市往往要出動數萬人動用大型機械嚴防死守護堤壩,有時得動用空軍轟炸冰壩來導流。

    “今後應當不會再那麼緊張了。”烏海市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主任邊永昌説,黃河海勃灣水利樞紐工程可以配合上遊龍羊峽、劉家峽水庫的防淩調度,共同構成較完善的防淩工程體系;在其上遊的甘肅、寧夏遇到險情時可蓄水納洪,下游遇到淩汛時,可下閘調控河道徑流量,有效減輕下游河堤壓力,有望成為黃河內蒙古段防淩“安全閥”。

 
 
 相關鏈結
· 內蒙古軍區探索採用“黃河防淩五步法”效果好
· 陜西省沿黃各級嚴陣以待全力做好黃河防淩工作
· 內蒙古自治區副主席王玉明一線部署黃河防淩
· 黃河內蒙古河段封河發展較快 劉寧檢查防淩工作
· 黃河山東段進入淩汛期 防淩物資和保障措施已落實
· 陳雷主持會商研究黃河防淩和颱風"寶霞"防禦工作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