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西寧11月23日電(記者陳國洲)地處偏遠的青海省,通過實施農村獎勵性住房建設工程,至2013年底已開工建設19萬戶農村獎勵性住房,不僅使超過14萬戶農牧區群眾改善了住房條件,而且拉動農村住房消費近200億元,擴內需促民生綜合效益不斷凸顯。
雖然已進寒冬,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青林鄉雪裏合村卻仍然是一片熱火朝天的施工景象,村裏32戶人家通過獎勵性住房扶持,正在實現自己的新居夢。村民李全祥家院墻已經修好,新梁也已上房。他説自己這一院7間帶太陽能玻璃暖廊的磚瓦房預計花費10萬元,政府獎勵性住房就補助了1.7萬元。
青海實施的農村獎勵性住房建設工程,是政府以現金直補和金融貼息等做法鼓勵有條件的農牧民加快建設自用住房的一項惠農政策。2010年青海省實施農村獎勵性住房以來,補助標準成倍提升,從最初的戶均補助5000元提高到目前的戶均1.7萬元,不斷調動起農牧區群眾改善住房條件的積極性。
調查顯示,獎勵性住房拉動消費、活躍市場的作用明顯。據悉,僅土建施工、裝飾裝修等的投入,對鋼材、水泥、建築勞務等市場就産生了巨大的需求,並延伸帶動了傢具、家電等相關消費投入與産業的發展。
記者從青海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了解到,2010年,青海省級財政投入獎補資金2.5億元,帶動農戶自籌資金近34億元。2013年,青海省再次投入6.8億元財政資金建設4萬戶獎勵性住房,目前已開工3.6萬戶。政府投資與農民投入資金比約為1:10,相當於政府投入1元就可以帶動農民投入10元,極大地促進了農村住房消費,在擴大內需的同時促進了民生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