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訪歐密集外交展“中國信心” 促務實合作“立等可見”
國際在線消息:據中新社電,從北京到布加勒斯特,李克強將中國高鐵帶到這裡,將第四代移動通訊技術帶到這裡,更為關鍵的是,十八屆三中全會後中國總理的首次外交訪問,將中國改革和對外開放的信心帶到這裡。
當地時間27日,在羅馬尼亞議會宮,李克強一段30多分鐘演講,20次被現場掌聲所打斷。平時很難坐滿的眾議院全會廳當天座無虛席,以至於羅政府兩位部長因不是議員而無法找到座位。打動聽眾的,不僅是李克強親切幽默的演講風格,更有這位大國總理演講中所傳遞出的“中國信心”。
演講中,李克強向外界重申:中國完全有把握實現全年經濟增長7.5%左右等主要預期目標。評論認為,這充分顯示了中國對自身改革和發展的信心。
李克強此訪中東歐前後停留不足70小時,並展開高強度的密集外交活動。外界注意到,對外改革和開放的自信成為訪問的關鍵詞之一。期間,李克強多次提到不久前結束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向外宣示中國全面深化改革的承諾。
不久前,中共舉行的那次“關鍵性”會議,就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重要部署。“我們將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繼續擴大開放,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的作用,促進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李克強在演講中如是指出。
不僅如此,在與中東歐16國領導人密集會見時,李克強也多次談及十八屆三中全會深化改革的部署。
中國這種對自身改革和對外開放的信心由何而來?“中國信心”來自於對國際形勢的準確研判。李克強説,當前,國際形勢正經歷深刻複雜變化,世界多極化深入發展,經濟全球化加速推進,國家間利益融合不斷擴大。
“中國信心”也來自於中國應對挑戰時所展露的智慧。李克強直言,今年中國經濟與其他一些新興市場國家一樣,受到較大下行壓力。我們堅持穩定政策,保持定力,既沒有增加赤字,也沒有增發票子,而是通過簡政放權,激發市場活力,調動民間投資和消費的積極性,使中國經濟在今年三季度以後穩中向好。由此,充滿信心的中國人也有了十足的底氣。
這樣的政策宣示,無疑為中國擴大向西開放的策略注入一股強勁動力,也推動中國外交活動中與各方務實合作的分量越來越重。這一點,在李克強所進行的一系列外交活動中可看到明顯跡象。
如會見黑山總理久卡諾維奇時,李克強明確指出,中方支持本國企業參與黑山南北高速公路、火電等基礎設施項目建設,願擴大進口黑優勢産品,推動雙邊貿易在動態中實現平衡。久卡諾維奇表示,黑方願與中方共同落實好公路、電力等合作項目,積極探討鐵路、港口等基礎設施合作。
也如在會見馬其頓總理格魯埃夫斯基時,李克強將“根據馬方需求,積極參與馬公路、電廠等大項目建設”作為中方意願提出。格魯埃夫斯基亦將“願興建中國經濟園區”等意向擺上會見桌。
諸如上述例證還有很多。而引發人們關注的在於,雙方不僅有合作的積極意願,更重要的是將意願迅速轉換為可觸摸到的實惠。此訪,李克強僅在與羅馬尼亞總理的會晤中就收穫大單。兩國總理共同見證兩國政府和企業簽署多項合作文件或合同,涉及經貿、投資、電信以及核電、火電、風電等能源項目。
而“中國高鐵‘開到’歐洲”、“李克強助中國4G打進歐洲”、“羅馬尼亞將向中國出口5000頭牛”等雙方的利好消息,在訪問期間,不時見諸報端、佔據媒體頭條。
有分析指出,雙方之所以能在外交場合,在會見桌上講得“如此實在”,並迅速達成“立等可見”的實質性協議,這與中國展現的信心、誠意、自身的能力分不開。這正是李克強此訪中多次強調的,“中國願與世界和歐洲分享共同發展的機遇”的內涵所在。
毋庸置疑,自信的中國更開放,開放的中國也將更自信。可以見得,中國的向西開放和歐洲“向東看”,已跨越時空找到利益的匯合點。評論認為,此次李克強對中東歐的密集高效訪問,無疑是中歐“上天入地下海”的全方位合作踏出的堅實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