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2月10日電(記者胡星、周暢)習近平總書記最近在山東考察時指出,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要全面準確地把握各項改革舉措,不要盲人摸象、以偏概全,不要不明就裏、大而化之。這對於我們正確理解和把握“面”與“點”的關係,有力、有序、有效地推進改革,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明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著力之處。
以經濟體制為改革重點,既是我國改革開放35年來的寶貴經驗,也是我國未來發展的必然要求。發展是硬道理,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關鍵。而當前講發展、謀發展,必須把發展經濟與節約資源能源、保護生態環境結合起來,加快轉變粗放的經濟發展方式。這就要求我們完善基本經濟制度、現代市場體系,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使經濟體制更加適應科學發展要求。
關於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這個經濟體制的核心問題,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強調“政府的職責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觀經濟穩定,加強和優化公共服務,保障公平競爭,加強市場監管,維護市場秩序”等。對市場和政府作用的明確劃分,體現了中央推進市場化改革的決心,必將促使政府職能轉變加速、市場活力更多釋放。
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是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必須高度重視、認真解決的問題。當前經濟領域的體制機制性障礙,突出表現在政府直接配置資源和干預微觀經濟活動過多,同時該政府履行職責的市場監管、公共服務又很不到位。大幅度減少政府對資源的直接配置,讓市場説了算,政府才有更多精力履行監督和服務職責,使市場與政府“各司其職”,各顯其能,使經濟發展效益最大、效率最優。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抓住“重點”與“核心”,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的牽引作用,突出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就能“牽住牛鼻子”,積極穩妥地朝著總目標勝利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