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種田效益增了--江西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12月11日 18時37分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南昌12月11日電(記者劉菁 郭遠明)城鎮化加速背景下,農村耕地整村集中流轉更多了,適度規模種植讓種田效益持續增加,種田大戶不斷涌現……隨著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步伐的加快,傳統農業省份江西省農業生産經營呈現蓬勃生機。

    江西南城縣株良鎮株良村村民周玉旺十多年前棄農從工,是當地校具生産銷售的帶頭人。可最近老周幹了件村裏人沒想到的事,他掉頭棄工從農,通過流轉獲得了本鎮駱家塘村兩個村小組全部350畝農田30年的經營權,在南城縣他承包的耕地達到1500畝。周玉旺説:“之前我們這裡的種糧大戶都是東村幾十畝、西村幾十畝拼湊起來的。能夠整村流轉到成片集中的耕地,得益於城鎮化的加快。”

    株良鎮近年利用傳統優勢,打造全國聞名的校具生産基地,97家校具生産企業帶動了周邊山區村民向集鎮匯集,加快了城鎮化進程。駱家塘村村支書詹安祥告訴記者,全村15個村小組的村民基本都搬到集鎮或縣裏購房居住,“人均不足一畝田,一家一戶搞怎麼出效益?土地整村流轉有利於承租者集中耕作,降低成本,租金也高。”整村流轉比散戶零星流轉的耕地每畝每年租金多出100多元。

    經營規模小、勞動力老齡化、組織化程度低——這種粗放的農業經營方式過去一直困擾著江西農業現代化的步伐。隨著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空心村增多,留守老人只種“口糧”田現象普遍,由此也帶來可供流轉的連片耕地增多。

    在種糧大戶對耕地集中流轉需求旺盛、可供流轉的連片耕地增多等因素的作用下,江西一些地方出現整村耕地集中流轉趨勢。南城縣縣長王小林説,農村基層出現的農業生産經營新動態,與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發展多種形式規模經營的精神相吻合,代表了現代農業發展趨勢。

    今年8月,順應基層農村出現的耕地集中流轉趨勢,江西因勢利導出臺了《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的意見》,引導各地大力培育現代農業規模經營主體,扶持發展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和種養大戶,增強經營主體的土地吸納能力和規模化經營水平。

    江西共青城市江益鎮南湖村的3200多畝農田明年初將整村流轉出去。村支書萬為林算賬説,種20畝水稻,産量約為13000公斤,銷售收入3萬多元,純收入2萬元。按四口之家計人均年收入5000元,效益遠遠低於夫妻兩個外出務工五六萬元的收入,至少要種50畝以上水稻才有賺頭。所以村民們同意由村裏組織合作社,將土地集中整村流轉出去。

    在農村土地集中流轉趨旺的背景下,江西各地健全服務網絡,完善政策引導,全面做好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積極引導農村土地規範有序流轉。目前江西全省土地流轉總面積達650萬畝,佔家庭承包面積的20.5%;全省90%以上的鄉鎮建立了土地流轉服務中心,各縣(市、區)也依託農經部門努力健全縣鄉村三級服務網絡。

    土地規模流轉帶來了種田效益的增長。來自江西余幹縣的42歲農民李檢發在撫州市臨川區流轉承包了7個鄉鎮約5000畝農田,其中羅針鎮丁湖村和長湖村1800多畝農田整村流轉給他。李檢發掰著手指頭給記者算賬:農田集中連片流轉後,種植品種、技術服務和田間管理都實現了統一,比普通農民種田畝産高出100公斤,一年就多出100萬元的收入。他説:“我這規模種田每年有二三百萬元的純收入,比去工廠打工更有‘搞頭’!”在李檢發的動員下,在外打工的兒子以及弟弟全家都跟隨他一道在這裡承包種田。

    以適度規模為主的經營方式的改變帶來了生産方式的改進。在江西廣大農區,農業機械正在快速替代人工投入。在國家農機購置補貼的幫助下,近年來李檢發陸續購置了200多萬元的耕整機、拖拉機等農業機械。他説:“一台中型收割機可抵得上七八十個勞動力,每畝水稻收割費用不足純人工的一半。”如今李檢發20多歲的兒子已成為機械化耕作的主力農機手。

    預計今年江西全省機耕、機收水平將分別達到84.5%和68%,其中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將突破60%。

 
 
 相關鏈結
· 江西省今年投入11.12億元建大氣重點減排工程
· 江西砥礪奮進 在追趕中跨越 力闖發展升級新天地
· 江西:雙核驅動各顯神通 一體化助推經濟發展
· 鹿心社在滬拜訪中國商飛公司並與金壯龍進行會談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