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實現審計監督“全覆蓋”
——審計署審計長劉家義談明年審計工作著力點
新華社北京12月27日電(記者 張曉松)審計署審計長劉家義在27日召開的全國審計工作會議上提出,明年要努力實現審計監督“全覆蓋”,依法使所有公共資金、國有資産、國有資源都在審計監督之下,不留盲區和死角,不斷增強審計的威懾力和實效性。
長期以來,審計機關一直堅持“財政資金運行到哪,審計監督就跟進到哪”。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國經濟正處於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重疊加階段,發展面臨不少矛盾和困難。與此同時,一些領域消極腐敗現象仍然易發多發,一些重大違法違紀案件影響惡劣,反腐敗鬥爭形勢依然嚴峻。
“在這一特殊歷史時期,保持發展這架‘馬車’平穩快速前行,必須靠改革、反腐‘雙輪’驅動、共同發力,實現整體推進。”劉家義指出,要實現上述目標任務,必須努力實現審計監督“全覆蓋”,這是審計機關的法定職責,是黨中央、國務院對我們的明確要求,也是人民的熱切期盼。
那麼,如何理解“全覆蓋”?劉家義認為,“全覆蓋”,一要有深度,不能走馬觀花,一味追求數量,在面上把所有單位走一遍,要對每個項目都審深審透;二要有重點,不是所有領域、所有項目平均用力,“眉毛鬍子一把抓”,要緊緊圍繞黨和政府工作中心,全面把握相關領域的總體情況,確定審計的重點領域、關注的重點問題;三要有步驟,不是一步到位、大幹快上,走大躍進、跳躍式路子,要統籌部署,有計劃推進,確保實現對重點對象每年審計一次、其他對象五年至少審計一次;四要有成效,要在做到審計覆蓋面“廣”的同時,力爭反映情況“準”、查處問題“深”、原因分析“透”、措施建議“實”。
據劉家義介紹,在明年的審計工作中,審計機關將把握“全覆蓋”的深刻內涵,突出抓好以下六個方面的審計工作:
——圍繞中央決策部署和宏觀調控,密切關注財政、貨幣、産業、投資、稅收等政策措施執行情況,監督檢查行政審批權清理下放、機構改革推進、政府監管職責履行等情況;
——圍繞提質增效和厲行節約,一方面要促進用好增量資金,避免形成損失浪費,另一方面要促進盤活存量資金,避免大量資金“趴在”窩裏“睡覺”,同時重點加強對各地方、各部門“三公”經費、會議費和樓堂館所清理情況的專項審計;
——圍繞對權力運行的監督和制約,對重點地區、部門、單位及關鍵崗位的領導幹部,任期內至少審計一次,並把債務管理、民生改善、環境治理、生態效益、節能減排、科技創新等指標和實績納入評價內容;
——圍繞維護國家經濟安全,跟蹤存量債務的潛在風險及化解情況,跟蹤金融創新、互聯網金融發展、跨境資本流動趨勢及相關監管情況,關注國有資本投資運營績效,監督國有企業改制改組情況;
——圍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強對“三農”、社會保障、教育、醫療、扶貧、救災、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民生資金和項目的審計,加強對土地、礦産、水等自然資源,以及重點流域、區域、行業污染治理和環境保護情況的審計,加強土地出讓收支審計;
——圍繞黨風廉政建設,緊緊盯住財政資金管理、公共工程建設、銀行貸款發放、土地和礦産資源出讓轉讓、國有資産處置和國有企業投資經營等重點環節,嚴肅揭露和查處濫用職權、貪污受賄、騙取侵佔、奢侈浪費、毀損資源、破壞環境、損害群眾利益等問題。
“實現審計監督‘全覆蓋’,對審計機關是一個新的挑戰。我們要在有限的人力財力物力條件下科學統籌,合理配置審計資源,最大限度挖掘潛力,形成工作合力。”劉家義表示,今後對全國性的審計項目,將探索多兵種、大兵團、合成式的組織模式,形成規模效應;並通過聯網審計、數字化審計,力求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