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宜昌1月1日電(記者 劉紫淩 梁建強 李思遠)“政協委員是社會各界精英,但如果‘接地氣’不夠,會影響政協職能的充分發揮。”湖北省宜昌市政協主席李亞隆説。
為解決這一問題,宜昌市政協深入開展“委員進社區鄉村,群眾進政協”活動,通過制度化、常態化措施,夯實協商民主的群眾基礎。
在“進社區鄉村”活動中,宜昌2600多名市、縣(市區)政協委員聯合編組,每組聯絡一個社區或鄉村,實現了對城市社區和農村鄉鎮的“全覆蓋”。
“多虧了政協委員的幫助,這個角落終於亮起來了。”西陵街道辦路壩社區居民程繼平説,社區有兩棟樓之間的死角一直沒裝路燈,通過市政協委員孫輝呼籲,目前增設了兩盞路燈。
委員走進群眾,還有利於發現問題,進而通過深入調研,轉化為有效提案。據這個市政協副秘書長覃根深介紹,開展“兩進”工作以來,報送市黨政主要領導的《社情民意》期數同比增長近2倍。《偏遠貧困山區缺少醫療衛技人員》《提高城區環衛衛人待遇》等問題,半個月內得到了落實解決。宜昌市政協最近在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建議基礎上提出的《推進三峽樞紐港建設總體方案》及港口新區建設工作方案、三峽樞紐港建設若干扶持政策、七星臺船舶工業新區建設方案等建議,已被宜昌市委常委會批准吸納。
在要求委員“走進群眾”的同時,宜昌還把群眾“請進政協”,讓協商民主更加彰顯“以人為本”。
市民彭小蕓退休後加入了社區合唱團,宜昌市政協舉辦的“民辦文化事業發展”專題協商會,她獲邀參加。彭大媽説:“我結合日常感受,分析社區組織老年人文化活動的不足,引起有關方面重視,一些問題很快得到解決。”
“群眾需求是工作方向,群眾建議是創新之源。”李亞隆説,把群眾融入調查研究和協商議政的全過程,才能更好地健全和強化政協多層次的協商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