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核司令”
——記2013年度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程開甲院士
新華社北京1月10日電(記者 吳晶晶、顧瑞珍)50年前,中國西部的戈壁上空騰起巨大蘑菇雲,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這聲東方巨響的背後是當時一大批科技工作者隱姓埋名、嘔心瀝血的堅守與奮鬥,其中就有一個傳奇的名字——程開甲。
作為中國核武器事業的開拓者和中國核試驗科學技術體系的創建者之一、“兩彈一星”元勳,程開甲院士為我國原子彈、氫彈以及30多次核試驗的成功作出了重要貢獻。
10日,這位96歲高齡的科學巨匠登上了國家最高科技獎的領獎臺,接過習近平總書記頒發的最高科技獎證書。
以身許國,建功核試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面對嚴峻的國際形勢,黨中央審時度勢,作出了自主研製“兩彈一星”的決策。
1960年,南京大學教授程開甲接到命令,去北京報到,去幹什麼卻不清楚。到了北京,他才知道,錢三強親自點將,將他調進了我國核武器研製隊伍。自此,已在學術研究上建樹頗豐的程開甲在學術界銷聲匿跡幾十年。
1962年,程開甲成為我國核試驗技術總負責人,參與主持決策了包括我國第一顆原子彈、氫彈、兩彈結合以及地面、首次空投、首次地下平洞、首次豎井試驗等多種試驗方式的30多次核試驗。
從1963年第一次踏入“死亡之海”羅布泊,到回北京定居,他把一生中最好的20多年時光獻給了茫茫戈壁。
他參加制定了我國原子彈研製、試驗等工作最早的一份綱領性文獻,依據國情否定了蘇聯專家的空投建議,提出採用地面方式;他設計了第一顆原子彈百米高鐵塔爆炸方案,確定了核爆炸可靠控制和聯合測定爆炸威力的方法;他還前瞻性地謀劃了核武器試驗研究所的性質、任務、學科、隊伍、機構等。
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700多臺(套)儀器全部拿到測試數據。而據資料記載,法國第一次核試驗沒拿到任何數據,美英蘇第一次核試驗只拿到很少一部分數據。
此後,程開甲在核試驗任務中又不斷取得新突破。1966年12月,首次氫彈原理性試驗成功,他提出塔基若干米半徑範圍地面用水泥加固,減少塵土捲入,效果很好;1967年6月,第一顆空投氫彈試驗成功,他提出改變投彈飛機的飛行方向,保證了投彈飛機的安全;1969年9月,首次平洞地下核試驗成功,他設計的回填堵塞方案,實現了“自封”,確保了試驗工程安全;1978年10月,首次豎井地下核試驗成功,他研究設計的試驗方案獲得成功……
置生死於度外,不懈求索
每次核試驗任務,程開甲都會親自到最艱苦、最危險的一線去檢查指導技術工作。他多次進入地下核試驗爆後現場,爬進測試廊道、測試間,甚至最危險的爆心。
有一次,程開甲來到一個施工現場。因為洞內極其惡劣的高溫、高放射性和坍塌等危險,技術人員極力勸阻。程開甲卻説:“你們聽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這句話嗎?我只有到實地看了,心裏才會踏實。”
最後,他穿著簡陋的防護服,頂著昏暗的燈光進入坑道。他一邊詳細地觀察詢問,一邊囑咐科技人員一定要把現場資料收集齊全,仔細觀察記錄每個現象。
程開甲説,他每次進洞都會有新收穫。每看到一個現象,都會增加對地下核爆炸現象和破壞效應的感性認識。這使他對下次試驗方案有進一步考慮和新的設計。
他曾在一篇文章中寫道:“説起羅布泊核試驗場,人們都會聯想到千古荒漠、死亡之海,提起當年艱苦創業的歲月,許多同志都會回憶起搓板路、住帳篷、喝苦水、戰風沙。但對於我們科技人員來説,真正折磨人、考驗人的卻是工作上的難點和技術的難關。我們艱苦奮鬥的傳統不僅僅是生活上、工作中的喝苦水、戰風沙、吃苦耐勞,更重要的是刻苦學習、頑強攻關、勇攀高峰的拼搏精神,是新觀點、新思想的提出和實現,是不斷開拓創新的進取精神。”
經過不懈奮鬥,程開甲帶領團隊,建立發展了我國的核爆炸理論;創立了核爆炸效應的研究領域,建立完善不同方式核試驗的技術路線、安全規範和技術措施;領導並推進了我國核試驗體系的建立和科學發展,支持了我國核武器設計改進。
雖然參加核武器研試的20多年,程開甲隱姓埋名,沒發表過論文,但他一生在學術研究上始終創新不輟。留學英國愛丁堡大學時,他與導師玻恩共同提出超導的“雙帶模型”;回國後,他率先在國內開展系統的熱力學內耗理論研究,出版了我國第一本《固體物理學》教科書;離開戈壁後,他進一步發展、完善了高溫和低溫超導普遍適用的超導雙帶理論,提出並建立了系統的“托馬斯—費米—狄拉克-程開甲”電子理論……
薪火傳承,不老長青
核試驗研究所成立之初,從全國抽調了一批專家和技術骨幹。程開甲對他們給予充分信任,作出了許多挑戰性的工作安排。他相信,雄鷹的翅膀是在同暴風的搏擊中鑄成的。
第一次核試驗中立下大功的測量核爆炸衝擊波的鐘錶式壓力自計儀,就是程開甲鼓勵林俊德等幾名年輕大學生因陋就簡研製的。我國第一台強流脈衝電子束加速器的研製,也與程開甲大膽將這一高難度項目放心交給年輕的邱愛慈不無關係。
後來,林俊德、邱愛慈都成為中國工程院院士,邱愛慈還是研究所走出的10位院士中唯一的女性。對此,邱愛慈感慨地説:“決策上項目、決策用我,都需要勇氣。程老就是這樣一個有勇氣、敢創新的人。”
對於自己獲得的很多榮譽,程開甲説:“我只是代表,功勞是大家的。功勳獎章是對‘兩彈一星’精神的肯定,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是對整個核武器事業和從事核武器事業團隊的肯定。我們的核試驗,是研究所、基地所有參加者,有名的、無名的英雄們在彎彎曲曲的道路上一步一個腳印去完成的。”
真正為祖國做出重大貢獻的科學家,祖國和人民是不會忘記的!
離開戈壁灘後,程開甲多年來仍保持著那個年代的生活方式,過著簡單、儉樸的生活。每每想起在核試驗場區的生活,他總是充滿感懷。因為那裏有他充滿激情的歲月和揮之不去的眷念……
他説,自己還要“努力不懈,不老長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