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作風凝聚正能量
——“我們為什麼贏得良好開局”之六
人民日報評論員
社會發展轉型深水區,面對多元的思想觀念和激烈的利益衝突,靠什麼凝聚人心、激發力量?全面深化改革攻堅期,面對複雜的社會格局和龐大的治理規模,又靠什麼提升能力、攻堅克難?
一年來,從實施八項規定到提出六項禁令,從反對“四風”到強調“過緊日子”,中央以堅定的決心、紮實的舉措,打出了一系列深入轉變作風的組合拳。事實證明,“打鐵還需自身硬”,良好的作風凝聚起強大正能量,為經濟社會發展的良好開局,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和有力的支撐。
縮減會議經費、禁止新建樓堂館所、管住天價月餅、叫停公款賀卡……轉作風也是轉型的契機。以餐飲業為例,2013年前三季度限額以上餐飲企業收入雖下降,但通過調整結構、改變形態等措施,餐飲總體收入仍增長8.9%。長期來看,回歸理性消費、杜絕資源浪費、打破畸形結構,才會有長時段繁榮、可持續發展,也才能給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更多正能量。
福建去年上半年“三公”經費支出減少近5億元,安徽去年前8個月“三公”經費減少3.8億元……轉變作風、厲行節約,不僅可以形塑健康的消費規則和市場導向,而且可以把更多資源投入到亟待解決的民生難題上。“營改增”為企業減負上千億元、數百項行政審批等事項取消下放……好作風更能提高政府、企業乃至全社會的運行效率,産生強大的推動作用。
“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國為?”好的作風,是幹事創業的保障、善作善成的法寶。截至去年11月30日,全國已查處違反八項規定的問題21149件、處理25855人。作風建設的持續給力,體現反“四風”、抓作風的魄力,折射黨風、政風的進一步好轉,彰顯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決心。作為領導著13億人民行進在現代化之路上的執政黨,只有不斷修煉內功,保持清正廉潔的作風,才能凝聚信任、贏得支持,推動事業的不斷前行。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第一年,要做好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持之以恒抓好作風建設是基本前提。去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注重實效、取信於民,做到言必信、行必果,積小勝為大勝。如果沒有良好的作風,怎麼讓老百姓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怎麼讓全社會感受到市場環境、創業條件在一天天好轉?以作風建設引領改革發展,會讓我們更有底氣、更為硬氣、更具勇氣。
“慎在於畏小,智在於治大”,抓作風建設,正體現“畏小”與“治大”的結合,有著四兩撥千斤的效果。展望新的一年,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旗已經揚起。“人心就是力量”,只有通過作風建設,掃除沉疴積弊、不斷除舊布新,才能凝聚廣大人民群眾的智慧和力量,把全面深化改革的藍圖變為現實,共同譜寫偉大祖國發展進步的時代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