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西寧1月18日電(吳光于、林南威)記者從青海省林業廳獲悉,2003年至2013年,青海省濕地面積從556萬公頃增加到814.36萬公頃,增長近五成,總面積居全國第一。
青海擁有青海湖、扎陵湖、鄂陵湖三大國際重要濕地,以及包括可可西裏在內的19處重要濕地,面積佔全國濕地總面積15%。全省境內分佈有沼澤、湖泊、河流和人工濕地4大類17型,具有原始生態能力強、資源豐富等特點。
2005年,國家投資75億元在青海三江源地區啟動三江源生態保護與建設工程,將濕地作為重點保護對象。8年來,三江源地區水源涵養能力整體提高。2005年至2012年平均地表水資源量為514.7億立方米,與多年平均相比,整個三江源區地表水增加84.9億立方米。
2013年,青海正式成立專門的濕地保護管理中心機構,投資3650萬元,採取輪牧、休牧、禁牧等方式發動當地農牧民對濕地進行協議保護。同年,青海省頒布《青海省濕地保護條例》,首次對濕地保護進行立法。
近日,青海省濕地保護管理中心與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宣佈,將共建青海濕地監測體系,意在更系統地掌握濕地資源現狀、動態變化和發展趨勢。中心主任馬建海表示,中心將進一步加快國際重要濕地和濕地公園的申報,健全青海濕地名錄信息、劃定濕地紅線。
“比起全國範圍濕地面積逐年縮小的大環境,雖然青海的數據比較樂觀,但保護工作仍面臨考驗。”馬建海表示,經濟發展和自然資源保護的矛盾日益突顯,氣候變化帶來的冰川消融、修路、礦産資源開發等問題都威脅著濕地的生態安全。提高全社會的濕地保護意識也將是今後的工作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