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寧1月26日電(記者 潘強)記者近日在廣西北海多處紅樹林採訪時發現,馮家江、廉州灣等地約有400余株紅樹相繼死亡,專家稱外來物種“團水虱”的入侵是主要原因,而造成“團水虱”高速繁殖的“元兇”疑為北部灣海域的近海污染,目前“團水虱”的危害存在擴散趨勢。
記者25日走進了馮家江一側的紅樹林,在入海口附近,為了切斷繁殖源,枯死的紅樹已有部分被燒燬,殘留的樹上仍然佈滿了洞穴,一隻只“團水虱”在上下來回爬動。
廣西紅樹林研究中心主任范航清告訴記者,紅樹林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團水虱”爆發,以前北部灣海域的紅樹林很少遭受蟲害,去年海南和北海廉州灣等地陸續發生“團水虱”大量繁殖致大面積紅樹林死亡。
范航清介紹,“團水虱”爆發的條件是高度有機污染加上海洋天敵生物(蟹、魚、蝦)的快速衰亡,基本過程是近海累積污染——林區濫捕濫挖和放養海鴨——生物多樣性下降——“團水虱”爆發——紅樹林死亡。
記者在紅樹林裏見到了漁民黃顯明,他經常到紅樹林裏挖沙蟲,他告訴記者,“團水虱”最近兩年開始頻繁入侵紅樹林,大量樹齡超過百年的紅樹逐漸死亡,周圍的村民無能為力。
記者在黃顯明的帶領下走進紅樹林深處發現,放眼望去,一株株小紅樹被海藻大面積覆蓋。“就在五天前,大量的綠色海藻入侵馮家江入海口,這一片紅樹林根部全部被綠海藻覆蓋。”黃顯明説。
記者了解到,“團水虱”為海洋蛀木生物,潛入紅樹林後會造成樹榦和主根千瘡百孔,並中斷植株的水分和營養供給,致死率近乎100%。
“目前看,‘團水虱’有擴散的趨勢,一旦擴散將會給北部灣海洋生態保護造成滅頂之災,並極可能是附近海域生態環境開始惡化的一個拐點。”作為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委員,范航清起草了一份關於加強紅樹林可持續保護的提案,他呼籲政府、社會等各界人士關心紅樹林,走出一條可持續的紅樹林保護模式,創新技術,加強科研,共同為保護紅樹林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