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月29日電(記者 裴闖 趙博)廖曉華是廬山一家供港澳蔬菜基地的採摘工,她每天的工作——摘菜心是個精細活。供港菜心對長度、保留幾片葉子有明確要求,不能太嫩更不能太老,就只摘“兩葉一心”。大約30個小時後,廖曉華摘下的幾籮筐“兩葉一心”就被端上香港市民餐桌,變成他們愛吃的一道粵菜家常菜——蠔油菜心。
香港蔬菜供應超過九成來自內地。馬年春節臨近,無數內地同胞正像廖曉華一樣辛勤忙碌,就為讓香港同胞過上一個歡樂祥和的新年。
“莫説關山多障礙,一枝一葉總關情。”香港回歸祖國17年,中央時時刻刻把香港放在心上,只要是有利於增加香港同胞福祉、有利於推進內地與香港合作、有利於維護香港長期繁榮穩定的事,都會全力去做好,成為保持香港繁榮、穩定、和諧、發展的不竭源泉。
對港開放:“代表內地對外開放最高水平”
根據香港的現實需要,中央政府多年來出臺了許多惠港政策。在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郭萬達看來,簽署《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推出內地居民赴港個人遊政策、推動離岸人民幣業務和內地企業赴港上市等最為關鍵。
2003年簽署的CEPA是內地全面實施並接受世貿組織審議的最早的自由貿易協議之一,也是香港簽署的第一個自貿協議。此後,CEPA後續10個補充協議逐年簽署,形成了內地對香港較為系統的開放體系。商務部臺港澳司副司長孫彤説,CEPA對香港的開放程度一直代表內地對外開放最高水平。
按照世貿組織的標準,在貨物貿易領域,內地與香港已經全面實現自由化;服務貿易領域,內地對香港採取了403項開放措施,對香港服務貿易開放部門達149個,佔世貿組織部門分類的93.1%。為在2015年末基本實現兩地服貿自由化,商務部正與香港特區政府積極研商,爭取進一步拓寬開放廣度、加深開放程度。
借助零關稅的東風,“香港製造”的競爭力大幅提升,在內地市場遍地開花。海關總署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累計有71.61億美元CEPA項下受惠貨物進入內地,關稅優惠39.83億元人民幣。
金融業是香港最具競爭力的産業,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鞏固和提升,得益於國家的發展和大力支持。截至2013年底,香港人民幣存款已突破1萬億元。受惠於人民幣交易量的持續上升,香港現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中心。
內地企業赴港上市越來越多,推動港交所市值屢創新高。據中國證監會國際合作部主任童道馳介紹,截至去年底,在港上市的內地公司有182家,共籌資2079.77億美元;內地企業(包括H股、紅籌股、民營企業)市值佔港股總市值約57%,成交金額佔總交易額約70%。
旅遊業是香港經濟支柱之一,相關行業共聘用約62萬名僱員,佔總勞動人員約六分之一。開放內地居民赴港個人遊,為香港市民帶來“家門口的商機”。2013年訪港旅客為5430萬人次,超過七成是內地旅客,為香港旅遊相關行業和從業人員帶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香港零售管理協會主席麥瑞瓊表示,個人遊令香港10年來零售額增長逾一倍。
對內引進:“背靠祖國,找到藍海”
內地的迅猛發展,為香港提供了龐大的市場和商機;對香港各行業開大門、降門檻,更幫助經濟體量偏小的香港找到了開疆辟土的“藍海”。
相比其他世貿組織成員,背靠祖國的香港服務業者佔據明顯優勢。商務部數據顯示,香港服務業者利用CEPA創造的良好政策環境,早于並優於其他境外投資者在內地開業經營,取得了較快發展。
郭萬達指出,香港産業已形成“二元結構”,第一元是高增值低就業的産業,包括金融服務、商業服務、創新科技等行業;第二元是低增值高就業的勞動密集産業,包括旅遊、娛樂、百貨等行業。中央惠港政策具有鮮明的針對性,如個人遊支持香港高就業産業的發展,離岸人民幣和內地企業赴港上市支持高增值産業,CEPA則擴展了內地與香港服務業合作的空間。
2009年,CEPA補充協議六簽署,允許在粵香港銀行分行在廣東省內設立異地支行,改變了此前在一個城市必須先有分行才能設立支行的政策。新措施大大降低了香港銀行在廣東開設支行的資本金要求。
匯豐中國常務總監林洵説,香港匯豐銀行4年來在內地的發展,可以用“如魚得水”來形容。從2010年初匯豐廣東佛山支行開業以來,這家銀行以4年開設33家異地支行的速度,成為香港銀行業的翹楚。
香港銀行業受惠于廣東市場的發展潛力,公私業務齊頭並進,發掘出新的業務增長點,從異地支行的迅速發展中找到在粵發展的藍海。截至去年末,匯豐、東亞、恒生、永亨、南商和大新等6家香港銀行的13家分行已在全省19個地級市,設立61家異地支行。
越來越多精明的港商將目光聚焦高速發展的內地,試圖複製品牌成功,香港蘭桂坊控股有限公司、香港海洋公園主席盛智文就是其中一員。借助在內地積攢的名氣,蘭桂坊成功打入內地市場,先後進駐成都、海口和無錫三地。
盛智文和無數港商一樣,對內地未來發展和自身事業信心滿滿。他説,之所以將進軍內地的第一步選在發展潛力巨大的二線城市,而不是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因為“在高速發展的中國,今天的二線城市就是明天的一線城市”。
互利共贏:“惠及香港就是惠及國家”
有人把中央支持香港發展的措施形容為“送大禮”,某種程度上反映了香港同胞對中央政府挺港的感激與讚譽。但客觀而言,惠港政策是互惠互利的,這些措施既是香港發展的需要,也是國家發展的需要。
“內地和香港密不可分,惠及香港就是惠及國家。”郭萬達表示,30多年前,香港在國家改革開放偉大進程中發揮了難以取代的重要作用;今天,香港仍是國家發展尤其是整體轉型發展的重要資源。
他説,如果説以前香港的作用是引進資金等看得見的資源,那麼現在香港的價值就是市場經濟制度、管理等看不見的資源。例如,國家進一步對外開放和全面深化改革,妥善處理市場與政府、市場與社會的關係,香港仍有重要的借鑒價值。
在日前舉行的政協上海市第十二屆委員會港澳委員座談會上,上海市常務副市長屠光紹表示,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建設和發展,將充分學習借鑒香港經驗。上海已通過派出赴港訪問團、舉行座談、開展調研等方式積極借鑒香港在相關建設和管理領域的經驗。
“香港作為全球的金融中心、貿易中心、航運中心,為上海的發展帶來了很多啟發,今後上海還將持續向香港學習。”屠光紹説。
郭萬達認為,國家越開放,越需要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城市。“香港將在國家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並通過發揮作用實現香港的長期繁榮穩定。”
2013年12月18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會見來京述職的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梁振英時指出,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總體部署,這是事關國家發展的重大戰略部署。在這個過程中,內地將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這有利於擴大對港澳臺的開放合作,內地和香港的交流合作將更加深入,香港將贏得更多發展機遇和更大發展空間。
“香港要把握好這個新的機遇,”新年伊始,梁振英在新一年度施政報告中表示,我們的競爭力位於國際前列,更有國家給予的優惠和國家高速發展帶來的動力。“我們要善用、鞏固及提升香港現有的優勢,加強與國內外的全方位合作,將各個産業做多做大做強。”
“香港好,國家好;國家好,香港更好。”事實已經證明並將繼續證明:有中央政府和內地人民的堅定支持、鼎力相助,有特區政府的勵精圖治,有700多萬香港市民的自強不息、攜手努力,香港一定能在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進程中取得更大的發展進步,續寫“不朽香江名句”。
外交部駐港公署:將進一步拓展深化香港對外交往
新華社香港1月21日電(記者 顏昊)外交部駐香港特派員公署署理特派員洪小勇21日表示,駐港公署在新的一年裏將進一步拓展和深化香港的對外交往,提升香港的國際影響力;一如既往地按照“一國兩制”方針和基本法處理涉港外交事務,為保持香港的長期繁榮穩定、維護香港同胞在海外的合法權益不斷作出新貢獻。
當日,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舉行2014年新春酒會。洪小勇在致辭中説,過去一年,在中央政府大力支持下,行政長官梁振英帶領特區政府勤政務實、奮發進取,團結香港社會各界,實現了特區與國家的共同進步、共同發展。當前,香港經濟保持溫和增長,失業率處於低位,社會和諧穩定,在全球經濟復蘇艱難的大背景下,取得這些成績實屬不易。他表示,國家的進一步改革開放,必將為香港帶來更多發展機遇和更大發展空間。 >>>詳細閱讀
海關總署:CEPA實施十年 “香港製造”受惠顯著
新華社北京1月20日電(記者 王希)海關總署20日披露的數據顯示,《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實施十年來,有力提升了香港産品在內地市場的競爭力。截至去年底,累計有71.61億美元CEPA項下受惠貨物進入內地,關稅優惠39.83億元人民幣。
據海關總署介紹,2004年CEPA實施初期,內地進口的香港CEPA項下受惠貨物涉及67個8位稅號。隨著零關稅措施的不斷深入實施及降稅範圍擴大,至2013年實際受惠貨物已增至280個8位稅號,增長了3.18倍。從增加産品類型來看,藥品、紡織服裝等香港傳統優勢産品受益頗多。其中,港産藥品受惠貨值十年間累計達22.10億美元,關稅優惠共6.81億元人民幣,是CEPA實施以來受益最大的産品。 >>>詳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