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領導活動
 
溫家寶在科教領導小組會講話:百年大計教育為本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1月04日   來源:國務院辦公廳

百年大計 教育為本

溫家寶

    研究制訂《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是本屆政府必須著力做好的一件大事。當前,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的衝擊,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關鍵時期,把教育擺在突出位置,既有緊迫性,又有深遠意義。

充分認識制定教育規劃綱要的重大意義

    教育是國家發展的基石。當今世界,知識成為提高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決定性因素,人力資源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性資源,人才培養與儲備成為各國在競爭與合作中佔據制高點的重要手段。我國是人口大國,教育振興直接關係國民素質的提高和國家振興。只有一流的教育,才有一流的國家實力,才能建設一流國家。

    教育事關民族興旺、人民福祉和國家未來。當前,我國現代化建設面臨許多困難,國際金融危機的蔓延和加劇,使我國的外部需求急劇減少,長期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體制性、結構性矛盾更加突出,經濟增長方式粗放,人口、資源、環境壓力越來越大。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推動産業結構升級,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必須緊緊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發展文化、科技、教育、衛生等社會事業,推進民主法制建設和社會公平正義,同樣需要培養大批高素質的各類人才。

    教育事業涉及千家萬戶,關乎群眾切身利益。為群眾提供公平的受教育機會,滿足群眾對發展教育的期望,推動教育在更高的起點上實現更大的發展,切實解決人民群眾極為關注的“上學難、上好學”的問題,這是人民的需要,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

    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教育事業發展。1985年中央下發了《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提出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目標。1993年,中央下發《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1995年,中央提出實施科教興國戰略。黨的十六大以來,中央始終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提出實施人才強國戰略,並採取了一系列重大舉措。黨的十七大對優先發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提出了新任務新要求。現在,根據中央的總體部署,結合當前教育事業發展的實際,有必要制定教育中長期改革和發展規劃。這是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第一個教育規劃,制訂一個讓人民群眾滿意,符合中國國情和時代特點的規劃,對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乃至整個現代化事業具有重大意義。

制定規劃需要把握的指導方針和總體佈局

    我們要制定的規劃是指導未來十二年教育改革和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必須與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相適應,體現全局性、宏觀性、長遠性和戰略性。規劃主要對2009年到2020年教育改革和發展做出安排。這12年也要分階段規劃,遠期的目標和措施要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對教育的要求聯絡起來考慮;近期可以規劃得細一些,與教育“十一五”規劃相銜接,保持教育改革和發展的系統性、連續性。但是,教育改革和發展的許多工作不能等規劃全做好了才進行。有些看準了的事情,可以先行試點,試驗成功了立即實行。這也是我們這次制定規劃的一個特點。

    指導思想是制定規劃的主線,也是靈魂。根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黨的教育方針,我提出若干方面請大家考慮:第一,要堅持面向未來、面向世界、面向現代化。“三個面向”歸根到底就是要趕上時代的要求,這是我國教育發展的方向。要立足於我國實現現代化的需求,從我國教育的實際出發,辦出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現代化教育,這些就要對教育改革和發展進行超前安排。要瞄準世界教育發展變革的前沿,借鑒世界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經驗,緊密結合我國教育實際,按照教育發展的規律辦事。要把教育的改革發展放在我們正在實現工業化、城鎮化的背景下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大局中謀劃,充分考慮國家現代化總體佈局對人力資源開發和人才培養的需要,充分考慮國家未來人口發展和學齡人口的結構變化,使規劃更好地服務於經濟社會發展和創新型國家建設。第二,要堅持改革創新精神。同經濟體制改革相比,我國社會事業改革相對滯後。教育要發展,根本靠改革。教育規劃要成為一個改革創新的規劃,必須堅持解放思想,大膽突破,勇於創新。要樹立先進的教育理念,衝破傳統觀念和體制的束縛,在辦學體制、教學內容、教育方法、評價方式等多方面進行大膽探索。第三,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教育興國、教育立國、教育強國都是國家意志。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需要長期堅持的方針,必須在教育規劃中得到充分體現。第四,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核心要求。充分考慮群眾的期盼,把促進教育公平,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多層次、多樣化的教育需求作為規劃的重點,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辦人民滿意的教育作為規劃的落腳點。第五,要堅持立足基本國情。既要看到我國經濟總體實力在不斷壯大,又要正視人均水平還比較低,貧富差距大,城鄉、地區發展不平衡;既要看到現代經濟和城市人口對教育的較高需求,又要重視農村教育和中低收入群體的實際情況,還必須充分考慮我國人口眾多、現階段農村人口大規模遷徙和流動的特徵。

    教育規劃要有總體規劃,又要有分類規劃。總體規劃主要是以普及教育、提高國民素質為核心,確定到2020年我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指導思想、戰略目標、總體任務和重大政策措施,對教育規模、結構、質量等提出具體要求。分類規劃主要是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和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需要,綜合考慮人口結構、産業結構和就業結構的新特點,提出各級各類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具體目標和政策措施。每個分類規劃是總體規劃中有特色的一部分,包括對大學、中學、小學、職業教育、學前教育、終身教育、民辦教育等發展,都要分門別類地作出專題性的規劃,規劃要有戰略思想和宏觀思路,也要有實實在在的政策措施,增強可操作性。

需要研究解決的一些重大問題

    在制定規劃的過程中需要對一些重大問題進行深入系統研究,給予明確的回答。

    第一,關於義務教育的問題。要把義務教育辦好,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對目前社會反映義務教育中優質教育資源分佈不均衡的問題,要找準癥結所在,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措施。我非常贊同教育資金的多樣化來源,在全社會崇文重教要利用全社會的資源,這項工作我們也可以列入規劃。我們説企業家身上要流淌著道德的血液,他的收益回報社會最好是投資教育。我們講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指的是人人都有上學的機會。孔夫子説“有教無類”,有教無類就是教育公平。收入不公平會影響人的一時,但是教育不公平會影響人的一生。必須注意的是,我們要重視教育資源的公平,但不能把學校辦成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學校還是要有自己的特色,自己的風格。要進一步完善義務教育保障機制,把農村義務教育作為重中之重。2008年,中央財政用於教育保障機制改革的資金達到570.4億元。自“兩免一補”以後,2007年又大幅度增加獎助學金經費。從高中階段教育到大學教育,過去全國獎助學金加在一起僅有18億,2008年將達到200億元左右,今後還要逐年增加。對義務教育,我理解不單是個免費的問題,它從社會學、教育學上來講,帶有強制的含義,就是具有制度性,既是國家的責任,也是公民的義務。要加大對貧困學生的扶持力度,高度重視流動人口子女的義務教育問題,把有限的國家財力多用在最困難的孩子們身上。還要研究如何辦好高中階段教育的問題。

    第二,關於農村教育問題。我們要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扶持力度。發展農村教育要重視兩點:一是要在教育改革和發展中,實行城鄉統籌,把農村教育放在重要地位。解決農村教育的問題,必須改善農村的教學條件,包括校舍、設備、遠程教育。所有學校的建築,都要建設最安全的,也就是讓群眾最放心、讓家長最放心、讓學生最安心的地方。這就需要加大投入。2007年至2008年,我們用於全國農村中小學校校舍維修改造資金共達268億元。要認真總結這幾年危房改造工程及校舍維修改造機制實施的情況,在落實國家關於擴大內需的重大措施時,要制定和完善中小學校校舍建設的規劃。二是要下決心解決農村教育缺乏的問題。農村教師在農村教育中起著關鍵作用,農村教師當前所面臨的最大問題,一個是待遇問題,一個是素質問題。當然,這兩個問題也是相互聯絡的。待遇問題,工資、職稱、住房這些都應該逐步加以解決和提高。從2009年元月1日起,在義務教育學校實施績效工資制度,這將涉及公辦義務教育學校1037萬人,必須及時研究和妥善處理實施中出現的問題,把這項工作認真搞好。提高農村教師的素質,就得號召並有具體政策引導大學生、師範生到農村去任教。有個現象值得我們注意,過去我們上大學的時候,班裏農村的孩子幾乎佔到80%,甚至還要高,現在不同了,農村學生的比重下降了。這是我常想的一件事情。本來經濟社會發展了,農民收入逐步提高了,農村孩子上學的機會多了,但是他們上高職、上大學的比重卻下降了。這有多方面原因,要認真分析研究,關鍵是要縮小城鄉差距,推進城鄉統籌。很多名人都是苦出身和從農民中來的。農村學校教育條件差,但是農村的孩子們素質並不差,同樣能夠成才。我們現在農村教師隊伍整體素質還比較低。在這次教學改革和發展規劃當中,要特別重視提高農村教師的素質。

    第三,關於職業教育問題。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既是經濟發展的需要,也是促進社會公平的需要。我國是一個有13億人口的大國,職業教育很重要,應該搞的更好。在整個教育結構和教育佈局當中,必須把職業教育擺到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這樣做有利於緩解當前技能型、應用型人才緊缺的矛盾,也有利於農村勞動力轉移和擴大社會就業。特別是農民工已經成為我國産業工人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是我國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特點,要重視農民工培訓。真正重視職業教育還是近幾年的事情。國家確實把它放在重要位置。就拿獎助學金來講,我們把最好的待遇給了職業教育。職業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讓人學會技能和本領,從而能夠就業,能夠生存,能夠為社會服務。從這一點來説,職業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是面向整個社會的教育。職業教育面向的不僅是服務業,還有工業、農業。比如説數控機床的操作,那得需要職業教育的培訓。現在我們要注意的是職業教育的規模、學科的設置,需要和社會需求相吻合,因為它是面向整個社會的,所以又應該和社會發展相協調。我國的職業教育和發達國家的差距較大。問題在什麼地方?一方面要轉變社會觀念。社會上有些人不把職業教育當作正規教育,認為上了職業學校低了一等。另一方面也要研究具體的引導辦法,增強職業教育的吸引力,包括加大職業教育投入,逐步對農村職業教育實施免費政策。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會地位和收入,合理確定中職和高職的比例,做到合理、適度、協調、可持續。職業教育管理體制要認真研究,充分調動行業、企業、學校興辦職業教育的積極性。

    第四,關於高等教育問題。從長遠看,我們不僅要不斷擴大高等教育的規模,滿足群眾對高等教育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要提高高等教育質量,把提高高等教育的質量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高等學校改革和發展歸根到底是多出拔尖人才、一流人才、創新人才。高校辦得好壞,不在規模大小,關鍵是要辦出特色,形成自己的辦學理念和風格。要對學科佈局、專業設置、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引導高等學校適應就業市場和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調整專業和課程設置。建立和完善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推動高校科技創新、學術發展與人才培養緊密結合。要借鑒國外先進經驗,結合我國實際創造性地加以運用,加強高水平大學建設,建成若干國際一流大學,為國家培養更多的高質量、多樣化的創新型人才。

    第五,關於教學改革問題。對於教學改革,教師、學生包括家長都反映強烈,希望課程設置更貼近學生的實際,貼近社會的實際,要求減輕學生負擔。其實,教學不光是課程的改革,應該是整個教學的改革,課程是其中的一部分,而且是很重要的一部分。現在,在教學中我們比較注重認知,認知是教學的一部分,就是學習。在認知方法上我們還有缺陷,主要是灌輸。其實,認知應該是啟發,教學生學會如何學習,掌握認知的手段,而不僅在知識的本身。學生不僅要學會知識,還要學會動手,學會動腦,學會做事,學會生存,學會與別人共同生活,這是整個教育和教學改革的內容。解放學生,不是不去管他們,讓他們去玩,而是給他們留下了解社會的時間,留下思考的時間,留下動手的時間。我最近常思考,從自己的經歷感受到,有些東西單從老師那裏是學不來的,就是人的思維、人的理想、人的創造精神、人的道德準則。這些,學校給予的是啟蒙教育,但更重要的要靠自己學習。學和思的結合,行和知的結合,對於學生來講非常重要,人的理想和思維,老師是不能手把手教出來的,而恰恰理想和思維決定人的一生。這不是分數能代表的。教學改革還要回到學、思、知、行這四個方面的結合,就是學思要聯絡,知行要統一。我一直信奉這樣一句話:“教是為了不教”。不在於老師是一個多麼偉大的數學家或文學家,而是老師能給學生以啟蒙教育,教他們學會思考問題,然後用他們自己的創造思維去學習,終身去學習。

    要圍繞加強素質教育、多出人才,轉變教育觀念,深化教育改革。要認真思考我們為什麼培養不出更多的傑出人才?從而對教育體制、辦學模式以及小學、中學、大學的教學改革進行深入研究,整體謀劃。教育的根本任務應該是培養人才,人才培養觀念更新和培養模式創新要成為規劃的亮點。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實踐能力和創造精神,注重培養複合型人才。文理科差別不要搞得太大,學理工的應該關心社會,提高人文素養;學文科的應該加強自然科學知識學習,提高科學素養。

    第六,關於探索適應各類學校的辦學體制問題。教育方針、教育體制、教育佈局和教育投入,屬於國家行為,應該由國家負責。具體到每個學校如何辦好,還是應該由學校負責、校長負責。不同類型學校的領導體制和辦學模式應有所不同,要尊重學校的辦學自主權。教育事業還是應該由懂教育的人辦。張伯苓是個教育家,他寧可做校長,不當部長。毛主席講,辦好一所學校,關鍵是校長和教師。要造就一批教育家,倡導教育家辦學。我們有許多優秀的科學家,受到社會的尊重。我們更需要大批的教育家,他們同樣應該受到社會的尊重。要加快民辦教育發展,滿足不同社會群體多樣化的教育需求。

    第七,關於教師的培養問題。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有好的老師,才能有好的教育。要建設一支獻身教育的高素質教師隊伍。教育規劃要把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作為一個重要內容,要採取有力措施吸引全社會最優秀的人才來當老師,提高教師隊伍特別是農村教師的整體素質。要創造一種社會氛圍,讓尊師愛生的傳統美德在全社會蔚然成風。中華民族素有尊師重教的優良傳統,在老師面前,做學生的不論走到哪,做出什麼業績,對老師的感激和愛戴之情永遠不會改變。對老師來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學為人師,行為世范”。這兩者必須結合,這和我們的宣傳很有關係。按説,一個孩子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最難忘的應該是老師,特別是啟蒙教育的老師。

    長期以來我國廣大教師,特別是廣大農村和邊遠貧困地區的教師,在艱苦清貧的條件下,恪盡職守,默默耕耘,為祖國的教育事業無私奉獻,涌現出了許多可歌可泣的先進人物,充分體現了陶行知先生當年倡導的“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崇高精神。這種平凡而偉大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和發揚。我想借這個機會,也給老師提幾點希望:一要志存高遠,愛國敬業。人民教師的神聖職責就是傳授知識,傳承民族精神,弘揚愛國主義,為祖國和人民培養合格的人才。教師要忠誠於人民教育事業,以培育人才,發展先進文化和推進社會進步為己任,積極引導和幫助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二要為人師表,教書育人。教書者必先強己,育人者必先律己,教師的道德品質和人格對學生有重要的影響。教師要注重言教,更要注重身教。教師的日常工作雖然是平凡的,但教育工作的意義卻是不平凡的。教師應該自覺地加強道德修養,率先垂范,既要有腳踏實地、樂於奉獻的工作態度,又要有淡泊明志、甘為人梯的精神境界。以自己的高尚人格教育和影響學生,努力成為青少年學習的良師益友,成為全社會尊敬的人。三要嚴謹篤學、與時俱進。教師在教育創新中承擔著重要的使命,教師富有創新精神,才能培養出創新人才。教師應該具備求真務實,勇於創新,嚴謹自律的治學態度和學術精神,努力發揚優良的學術風氣和學術道德。教師是知識的重要傳播者和創造者,連接著文明和進步的歷史、現在和未來,更應該與時俱進,不斷用新的知識充實自己,成為熱愛學習,學會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楷模。

    第八,關於教育發展的保障問題。在教育投入上要強調政府的責任。這幾年,政府對教育的投入增加較快,將來教育投入還要進一步增加。同時也要深入研究怎樣使教育資金更加合理使用。要重視教育投入的績效,提高教育經費的使用效益。財政的錢要用好,惠及更多的學生和群眾。

    在制定規劃中需要研究的重大問題不少。只有把這些重大問題研究透徹,找準問題所在,提出解決的思路和辦法,規劃才能看得遠,同時又有針對性,有現實感,真正成為管用的規劃。

    制定教育規劃是一項涉及面很廣的社會系統工程,難度大、任務重,必須切實加強領導,充分調動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完成。要組建跨部門的工作班子,建立強有力的、有廣泛代表性的專家諮詢隊伍。工作班子和諮詢專家的挑選要公開透明,體現規劃制定工作的科學性和民主性。教育是重大民生問題,全社會都很關心。規劃的制定要開放,充分聽取社會各界的意見,特別是校長、教師、學生和家長的意見。每一類規劃和一些重大問題,都可以拿到全社會討論,在爭論中求得共識,得到認同。要使規劃的編制過程,成為發揚民主、集思廣益的過程,成為統一思想、凝聚共識的過程。這樣,規劃才能得到大家的認同,在歷史上站得住。

    (本文是作者在國家科技教育領導小組會議上的講話,發表時作了修改和補充。) 

     最新|活動|出訪|會議|論述|圖片

 

溫家寶在山東慰問並鼓勵幹部群眾:信心就是力量 

 

    2009年元旦來臨之際,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1日至2日來到山東青島,進車間、到超市、入社區、下鄉村,看望慰問廣大幹部群眾,鼓勵大家在新的一年裏堅定信心,迎難而上,創造新業績,譜寫新輝煌。 這是1月2日,溫家寶來到去年初被確定為家電下鄉銷售網點的即墨雅泰電器超市,了解“下鄉”家電的銷售情況。 新華社記者 姚大偉 攝

    2009年元旦來臨之際,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1日至2日來到山東青島,在山東省委書記姜異康、省長姜大明等陪同下,進車間、到超市、入社區、下鄉村,看望慰問廣大幹部群眾,鼓勵大家在新的一年裏堅定信心,迎難而上,創造新業績,譜寫新輝煌。

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重慶改革同意啟動3G牌照發放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31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推進重慶市統籌城鄉改革和發展,同意啟動第三代移動通信牌照發放工作。會議認為,重慶是我國中西部地區唯一的直轄市,集大城市、大農村、大庫區、大山區和民族地區于一體,在區域協調發展和改革開放大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加快重慶統籌城鄉改革和發展,對於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形成沿海與內陸聯動開發開放新格局,保障長江流域生態環境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溫家寶考察中關村:用知識和科技的力量戰勝危機

    12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來到北京中關村科技園區,看望廣大科技工作者,就園區的創新發展問題進行專題調研。這是溫家寶在博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考察時,了解生物高科技産品的研製和開發情況。新華社記者 劉衛兵 攝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27日一早來到北京中關村科技園區,看望廣大科技工作者,就園區的創新發展問題進行專題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