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領導活動
 
溫家寶與任繼愈交往紀事:墨香四溢的忘年之誼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7月15日   來源:新華網

    為了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共同目標——溫家寶總理與任繼愈先生交往紀事

 

    這是溫家寶總理給任繼愈先生的復信。

    2009年7月11日,93歲的國家圖書館名譽館長任繼愈先生悄然離世。

    消息傳來的當天上午,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當即委託辦公室工作人員給國家圖書館負責人打電話,轉達他對任繼愈先生辭世的深切哀悼,並向任老的親屬表示慰問。

    “儒者之風道家之骨,從來學人本色;中華大典佛教大藏,畢生文化傳燈。”任繼愈是我國著名哲學家、宗教學家、歷史學家,在教書育人、宗教研究、古籍整理等方面卓有建樹,為人為學堪稱楷模。雖然平時很少見面,但是溫總理對任先生始終懷著深深的敬意,任繼愈也將總理視為知己,多次贈書、致信,就重點文化工程建設、教育改革等提出意見和建議。每當收到任繼愈的贈書和信函時,溫總理總是認真閱讀,及時復信。

    一位是矢志振興民族文化的學術大家,一位是對民族文化傾心關注和支持的共和國總理,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共同目標將兩顆心緊緊聯絡在一起。一段墨香四溢的忘年之誼,因此穿越時空隧道,鐫刻在歲月的紀念碑上……   新華社發

    新華網北京7月15日電 (新華社記者 李斌 廖翊)2009年7月11日,93歲的國家圖書館名譽館長任繼愈先生悄然離世。

    消息傳來的當天上午,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當即委託辦公室工作人員給國家圖書館負責人打電話,轉達他對任繼愈先生辭世的深切哀悼,並向任老的親屬表示慰問。

    “儒者之風道家之骨,從來學人本色;中華大典佛教大藏,畢生文化傳燈。”任繼愈是我國著名哲學家、宗教學家、歷史學家,在教書育人、宗教研究、古籍整理等方面卓有建樹,為人為學堪稱楷模。雖然平時很少見面,但是溫總理對任先生始終懷著深深的敬意,任繼愈也將總理視為知己,多次贈書、致信,就重點文化工程建設、教育改革等提出意見和建議。每當收到任繼愈的贈書和信函時,溫總理總是認真閱讀,及時復信。

    一位是矢志振興民族文化的學術大家,一位是對民族文化傾心關注和支持的共和國總理,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共同目標將兩顆心緊緊聯絡在一起。一段墨香四溢的忘年之誼,因此穿越時空隧道,鐫刻在歲月的紀念碑上……

    “把這項光輝的事業進行到底”

    數十卷《大中華文庫(漢英對照)》整齊擺放在書櫥裏。莊重的色調和裝幀,彰顯出這套巨著特有的厚重與大氣。

    “《大中華文庫》得到了任繼愈先生的傾力支持和熱情參與,更得到了溫家寶總理的高度重視和關懷。”《大中華文庫》總編輯楊牧之對記者説。

    《大中華文庫》是我國歷史上首次系統全面地向世界推出的中國古籍整理和翻譯的巨大文化工程,選收了歷代以來百餘部經典性著作,由古漢語譯成白話文,再由白話文譯成英文。

    2004年8月12日,《大中華文庫》出版了第一批圖書24種52冊,作為“該項工程的參與者”,任繼愈先生代表文庫工作委員會將第一批書送給溫家寶,請總理“在百忙之中審閱,並請提出指導性意見,以便於我們今後更好地開展此項工作。”

    多年來,溫家寶與許多文學家、藝術家保持著良好的關係。他們經常把自己的著作寄給溫總理。收到任繼愈先生寄來的《大中華文庫》圖書後,溫家寶十分高興。8月16日,他便給任繼愈先生回信:“謹對您及從事這項浩繁工程的各出版單位和全體工作人員表示衷心的感謝和熱烈的祝賀。這部巨著的出版是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有益實踐和具體體現,對傳播中國文化,促進世界文化交流與合作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這部文庫翻譯和出版質量之高,反映了我國的出版水平。”

    溫家寶在信中還寫道:“我國有著悠久而燦爛的歷史文化,希望你們以偉大的愛國熱忱、寬廣的世界眼光和嚴謹的科學態度,鍥而不捨地把這項光輝的事業進行到底。我堅信你們一定能夠做到,也期待看到你們新的成果。”

    “接到總理的回信後,任老非常高興。他説,總理對這項工作和這套書評價這麼高,我們一定要好好做。”楊牧之告訴記者,溫總理能在百忙中認真傾聽一個學者的心聲,關注文庫出版的進展情況,給了任老及全體工作人員極大的安慰和激勵。在國家財政的大力支持下,《大中華文庫》加快了編譯出版的速度。

    溫家寶總理始終關注著這一重點文化工程的進展,文庫參與者也始終心繫總理。“2005年8月,文庫第二批書出來後,我代表任老和文庫工作人員給溫總理寫了一封信。”楊牧之説,“三天后,溫總理就回了信,對我們一年來工作所取得的重大進展表示振奮,並向全體工作人員致謝。2006年春節,溫總理還委託秘書打電話給《大中華文庫》全體同志,祝大家春節愉快。”

    “後來,聽説溫總理在參訪西班牙塞萬提斯學院時,將《大中華文庫》作為國禮饋贈校方,任老和我們都感到特別高興。”楊牧之説。目前,《大中華文庫》計劃出書110種,目前已完成80種、8000萬字,還開始翻譯出版西班牙文、法文、德文、俄文、阿拉伯文、日文和韓文等多種文本。“我們將盡最大努力高質量地完成這一工程,把這項光輝的事業進行到底。這是總理的期望,也是任老的心願”。

    “沒有想到,這麼快就批下來”

    1987年至2005年,任繼愈擔任國家圖書館館長。在他的倡議下,經過批准立項,以館藏的《趙城金藏》為基礎編輯《中華大藏經》。

    經過16年努力,107卷、1.2億字的《中華大藏經(漢文部分)·正編》編纂完成。之後,任繼愈繼續組織力量整理編纂《中華大藏經(漢文部分)·續編》,預計5年內完成2.6億字的點校編纂任務。

    由於《續編》規模龐大,所需經費多,進展比較緩慢。2007年,任繼愈先生致信溫家寶總理請求幫助。溫家寶很快就作出批示,明確要求財政部予以支持。

    “沒有想到,這麼快就批下來。當時,任先生非常高興。”長期和任繼愈共事的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前所長杜繼文説:“迄今,有關部門已撥付500萬經費,已有6000萬字的任務落實到人。《續編》工作進展十分順利。我相信,5年之內能夠完成。”

    “履霜堅冰人未老,天風海浪自悠悠。”上世紀80年代末,數百名學者發起編纂全面展示浩瀚中華文化、總規模超過7億字的類書《中華大典》,由任繼愈擔任主編。

    進入新世紀,由於經費問題,《中華大典》的編纂工作進展緩慢。2004年3月18日,任繼愈和幾位專家聯名給溫總理寫信,將《中華大典》的編纂意義予以説明,將遇到的困難告訴總理。

    “溫總理很快就復信,感謝編纂人員的辛勤勞動。更令人高興的是,在總理的重視和推動下,中央財政給《中華大典》撥出專款2億元,《中華大典》工程再次啟動。”《中華大典》辦公室副主任伍傑説,作為大典主編的任繼愈特別激動,表示一定要將這部前無古人的巨著編纂好,作為民族文化遺産留給世界。

    “有了這筆財政支持,我們重新組織人馬,調整了以前的計劃,將原來的21個典擴大成24個典。到現在,大典已經出版了1.3億字。一共7億字,今年底可出版到2億字。”

    “當認真吸收您的意見”

    2007年9月17日,有關部門受溫家寶總理委託看望任繼愈先生,送上花籃,致以親切的問候。

    “盛情關懷,無以回報,謹以此信作為回報。”深受感動的任繼愈致信溫家寶,以學者特有的方式錶示感謝——就教育問題向總理建言獻策。

    任繼愈在信中結合抗戰時期自己在西南聯大上學的親身經歷,回顧了西南聯大英才輩出的情形,並就學者培養、學風等問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坦言:“我國教育面臨危機。我常為此長夜不眠。”

    溫家寶收到信後不久,就復信任繼愈先生:“您對我國教育事業十分關心,所提意見中肯,給人以啟示。十七大報告已有教育方面的內容,會後國務院還將就教育問題進行專門討論,當認真吸收您的意見。”

    時隔一年多,2009年,我國開始制訂《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不僅參考了任繼愈等專家學者的意見,還通過各種方式徵求了社會各界意見210多萬條。

    “一定要把他們照顧好”

    中央文史研究館是由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親手創立的機構,是黨和政府聯絡文史知識界知名人士的重要渠道。

    去年,當溫家寶總理得知任老雖年過九旬、但仍關心中央文史館工作後,明確表示要聘請任老為文史館館員。溫家寶説,文化的發展和繁榮,關鍵在人才,在一批領軍人物。文史館有敬老崇文的傳統,像任繼愈老先生這樣在國內外有重要影響的文化界代表人物,年齡大一點不要緊,吸收他們作館員,有利於充分發揮他們在推進國家文化建設中的獨特作用。2009年1月15日,溫家寶簽署了《關於聘任任繼愈等6人為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的通知》。

    得知自己被聘為文史館館員後,任繼愈十分高興。他對家人表示,一定要為弘揚中華文化儘自己最大的力量。

    溫家寶對任繼愈先生的身體狀況十分關心。今年4月23日,在“世界讀書日”到來之際,溫家寶到國家圖書館考察。在國家圖書館,溫家寶告訴這裡的負責人,前不久收到了任繼愈先生寄贈的著作《老子繹讀》。總理還詳細詢問任先生的身體狀況,請他們代為轉達他的問候。

    5月中旬,得知任繼愈先生生病住院,溫家寶專門委託國務院參事室主任陳進玉和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袁行霈專程前往北京醫院探望。5月17日下午,陳進玉、袁行霈在北京醫院向任老轉達了溫家寶總理對他的親切問候和衷心祝願。任老連聲説:不敢當,不敢當。並請陳進玉等轉達他對溫總理的謝意。

    7月11日,獲悉任繼愈先生去世後,溫家寶總理心情十分沉重。當天下午5時左右,總理親自打電話給國務院參事室負責人指出,參事室、文史館還有一批年事已高、德高望重的老先生,一定要把他們照顧好。

     最新|活動|出訪|會議|論述|圖片

    這是任繼愈在伏案筆耕。7月11日4時30分,著名哲學家、宗教學家、歷史學家、國家圖書館名譽館長任繼愈先生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醫院逝世,享年93歲。新華社發

  “中華一日隕兩星,齊魯從此少二老”
——季羨林、任繼愈家鄉人民痛悼兩位文化老人

    新華社濟南7月12日電(記者 王海鷹)7月11日,當代中國兩位學術泰斗季羨林、任繼愈同日辭世。兩位大師的離世,在他們的家鄉山東人民的心間掀起層層波瀾。

    11日以來,二老家鄉的幹部群眾和媒體紛紛以不同形式表達深深的敬仰湎懷之情。大眾網的一首長聯分別嵌入兩位大師姓名和生平、著名作品及其勵志名言:“留德四十季,學林所羨!梵音空谷,牛棚雜憶,談人生問真話能走多遠?歐亞惟一任,愈志安繼?儒教佛學,心燈無神,悟生命有效方使人幸福!”詳細>>>

 
 
 相關鏈結
· 溫家寶主持經濟形勢座談會聽取專家企業家等意見
· 溫家寶考察山西:鞏固和發展企穩向好的經濟形勢
·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 胡錦濤溫家寶作重要講話
· 溫家寶與英國首相布朗通電話就關心問題交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