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領導活動
 
回良玉在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百縣經驗交流會上講話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11月26日   來源:國務院辦公廳

    回良玉副總理在全國集體林權制度改革
百縣經驗交流會上的講話
(2010年10月10日)

    黨中央、國務院歷來對林業工作高度重視,對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極為關切。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中央連續出臺文件、專門召開會議,中央領導同志多次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謀劃林業發展大計,部署林業改革工作,其規格之高、密度之大、措施之有力,前所未有,令人振奮。黨中央、國務院2003年出臺的《關於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中發〔2003〕9號),作出了加快林業發展的決策部署,國務院召開了全國林業工作會議,開啟了林業發展的新紀元。2008年,黨中央、國務院又出臺了《關於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意見》(中發〔2008〕10號),作出了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重大決定,並在2009年首次以中央名義召開林業工作會議,拉開了新一輪農村改革的大幕。胡錦濤總書記、溫家寶總理等中央領導同志,多次深入林改一線,考察林改工作,指導林改實踐,給廣大幹部群眾以巨大鼓舞,為林改工作注入了強大動力。現在,林改大政方針已定,工作進展順利,成效開始顯現。

    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今天召開全國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百縣經驗交流會,有三個方面的考慮。一是林改進入了攻堅階段,確實需要再動員再部署。目前,全國近八成集體林地已明晰産權、承包到戶,剩下的兩成大多是難啃的“硬骨頭”,情況更複雜,改革難度更大,需要下更大的決心,花更大的氣力,採取更有力的措施來推動改革攻堅。同時,配套改革才開始起步,完善政策、創新機制要做的事情還很多。在這個關鍵時刻,我們有必要召開一次會議,進一步統一思想,深化認識,明確要求,細化措施。二是林改積累了寶貴經驗,確實需要認真總結推廣。各地推進林改的生動實踐,涌現了一大批先進典型,探索了一系列成功模式,積累了十分豐富的鮮活經驗,具有很強的引領、示範、帶動作用。召開這次會議,就是為了深入交流、相互學習、大力推廣各地的好經驗好做法。同時,總結好林改的經驗,也可以為推動農村其他方面的改革提供有益借鑒。三是林改遇到了新的情況,確實需要抓緊研究解決。對全面推進林改,個別地方仍存在等靠思想和畏難情緒,認識不夠統一、工作不夠到位、政策不夠落實。明晰産權、承包到戶後,又遇到了如何發展産業、籌措資金、強化服務、對接市場等難題。如何針對問題,研究解決辦法,完善相關措施,也迫切需要我們召開會議。這次會議專門請了107個縣的縣委書記參加,因為縣一級是承上啟下的重要樞紐,是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的關鍵環節。在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中,縣委書記是直接領導者、組織者、推動者,是決定改革成敗的重要因素。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這107個縣都是林地面積大、在全國林業發展中佔有舉足輕重地位的縣,都是林改啟動早、農民林業收入比重大的縣,都是森林資源明顯增長、生態狀況持續改善的縣,都是把林改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生動實踐、開始實現經濟發展轉型的縣,都是縣委書記親自抓林改、為林農提供全方位服務的縣。這些縣委書記身處林改第一線,對林改操心最多、體會最深、感悟最真,請他們來交流經驗、探討問題、提出建議,一定會很生動、很鮮活、很有針對性、很有説服力。下面,我講三點意見。

    一、充分肯定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顯著成效,深刻認識全面深化林改的重大意義

    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是繼農村“大包乾”之後,農村經營體制的又一次大變革,農村生産關係的又一次大調整,農村生産要素的又一次大活化,農村社會生産力的又一次大解放。黨中央、國務院對此高度重視。地方各級黨委政府高位推動、精心組織,有關部門大力支持、密切配合,廣大基層幹部群眾大膽探索、勇於創新,迅速掀起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熱潮,取得了重大進展和顯著成效。特別是縣級黨委政府作為林改的直接領導者、組織者、實施者,付出了艱苦努力,創造了豐富經驗,作出了重要貢獻。這次參加會議的107個縣,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在此,我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向你們並通過你們向奮戰在林改一線的廣大幹部群眾表示崇高敬意和親切慰問!

    經過幾年的努力,福建、江西、遼寧、浙江、雲南、河北等17個省市基本完成了明晰産權、承包到戶的改革任務,其他省區市的改革正在加快推進。截至今年9月底,全國已完成集體林地確權面積21.76億畝,佔總面積的79.5%;重新核發全國統一林權證的集體林地17.23億畝,佔總面積的63%;6779萬農戶拿到林權證,直接惠及近3億農民。林業支持保護制度、林業金融支撐制度、林木採伐管理制度、林權保護和流轉制度、林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等方面的建設不斷推進和完善。實踐證明,林改充分激發了廣大農民興林致富積極性,有效激活了林業生産要素潛能,呈現出資源增長、農民增收、生態良好、林區和諧的可喜局面。

    林改實踐是一個不斷探索、不斷創新的過程,林改作用是一個不斷顯現、不斷增強的過程,我們對林改工作的認識也有一個不斷加深、不斷昇華的過程。對林改的重大意義,中央領導同志多次講過,《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意見》(中發〔2008〕10號)也作過全面闡述。結合當前形勢的變化、全局工作的要求和林改實踐的深入,我們對林改的重大意義又有了一些新的體會、新的認識。

    (一)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推進了農村體制機制創新,必將為進一步解放農村社會生産力注入強大動力。改革是發展的動力,創新是進步的靈魂。只有不斷深化體制改革,才能為發展提供不竭的動力;只有不斷推進機制創新,才能為發展增添持久的活力。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把27億多畝集體林地和價值數十萬億元的森林資産確權到農戶,使農民真正擁有林地承包經營權和林木所有權,賦予農民充分的佔有、使用、處置、收益權,無疑將再次激發農民的創業積極性,進一步盤活農村資源要素,迎來農村社會生産力的又一次大解放、大發展。林改先行地區實踐表明,林改後農民務林營林護林積極性高漲,同時通過林權抵押貸款和林權流轉,盤活林地、森林資源,吸引資金、技術、人才等現代生産要素向農村流動,破解了長期困擾農村發展的融資難等問題,林地發展潛力得到充分釋放,産出效益明顯提高,農民的生産性收入和財産性收入大幅度增加。據初步統計,全國林地直接産出率已由2003年的84元/畝提高到2009年的180元/畝。有的地區農民的林業收入增長了幾倍甚至十幾倍,一些農民通過發展林下經濟、森林旅遊、森林藥材等增收致富。越來越多的山區林區農民,開始購置大型農機具等生産資料、建材和家電、汽車等耐用消費品。特別是在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林改吸引了大量返鄉農民工務林創業,有效拓展了農民就業空間。實踐證明,林改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實現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目標,作出了特殊重要的貢獻。隨著林改的不斷深入,林業資源潛力還將進一步釋放,農民就業增收空間將進一步拓展,農村消費增長對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的促進作用也將進一步凸顯。

    (二)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促進了節能減排,必將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作出重要貢獻。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事關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是當前全黨全國面臨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加快摒棄過去主要依靠消耗資源、犧牲環境來換取經濟增長的發展方式,大力推進節能減排,走循環經濟、綠色經濟、低碳經濟的發展新路。林業是龐大的循環經濟體,是綠色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發展低碳經濟極其有效的途徑。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賦予農民生産經營自主權,在激發農民造林育林、增加生態産品的同時,有力地促進了森林培育、木材綜合利用、森林旅遊、森林食品、生物質能源、生物質材料、生物制藥等産業大發展,壯大了循環、綠色、低碳産業規模,從而促進産業結構轉型升級,加快提升經濟發展整體素質和活力。隨著林改的全面推開,全國越來越多的地方將林改作為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抓手,逐步擺脫了拼資源、拼能源的舊發展模式,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把青山綠水變成了金山銀山,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的傳統産業正在被新興産業所替代,開始步入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創新驅動的發展軌道。

    (三)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提升了生態承載力,必將為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保障。我國資源相對短缺、生態承載力較低,自然資源消耗水平已遠遠超過生態系統供給能力,成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瓶頸制約。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又是巨大的資源庫和能源庫。林業不僅肩負著維護生態平衡、提高生態承載力的神聖使命,而且承擔著提供可再生資源和能源、保障經濟社會發展的光榮任務。林改後,農民成了山林的真正主人,他們説“造林是造福,栽樹能致富”,造林護林營林的積極性空前高漲,森林資源持續增長、質量明顯提升、功能顯著增強。較早開展林改的福建、江西、遼寧等省造林面積連創歷史新高,重慶市去年一年造林面積超過過去10年的總和。森林還是一種僅次於煤炭、石油、天然氣的第四大戰略性能源資源,而且具有可再生、可降解的特點。在化石能源日益枯竭的嚴峻背景下,發展生物質能源已成為世界各國能源替代戰略的重要選擇。我國高含油量的木本油料樹種多達154種,每年可用於燃燒發電的枝椏剩餘物約有3億噸,發展森林生物質能源潛力巨大、前景廣闊。

    (四)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激發了山區林區後發優勢,必將為縮小區域發展差距開闢有效途徑。區域之間發展不平衡、差距過大,是加快推進現代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面臨的突出矛盾。我國發展滯後地區多是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主要分佈在山區、林區、沙區,是實現區域協調發展的重點和難點。但另一方面,這些地區又大多擁有豐富的林地資源、物種資源、景觀資源和勞動力資源,具有獨特的後發優勢,蘊藏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加快這些地區的發展,需要多方努力,但最大的希望在山,最大的潛力在林,最好的出路在推進林改。林改後,農村勞動力有了用武之地,林地、物種、景觀等生態資源加速轉化為發展資本,林地成了香餑餑,物種成了金娃娃,景觀成了聚寶盆。許多地方,可以毫不誇張地講,一根翠竹撐起了一方經濟,一個物種成就了一大産業,一處景觀帶來了一片繁榮。現在,豐富的森林資源和良好的生態環境,日益成為展示地區形象的綠色名片、吸引社會投資的重要籌碼、贏得新一輪競爭的制勝法寶。

    (五)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推動了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必將為完善鄉村治理機制發揮積極作用。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過程,是一個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過程,是一個宣傳政策、普及法律、化解矛盾的過程,也是一個加強黨的領導、轉變工作作風、密切幹群關係的過程。在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中,各級黨委政府和基層組織廣泛發動群眾,充分依靠群眾,熱心服務群眾。據統計,全國共有1000多萬基層幹部投身林改一線,與農民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同心同德同改革,盡心為農民勘界發證,真心為農民調處糾紛,熱心為農民排憂解難,贏得了群眾空前信任,得到了群眾衷心擁護。在林改過程中,廣大鄉村認真落實規則公平、機會公平、權利公平、分配公平原則,普遍完善利益協調、訴求表達、矛盾調處、權益保障機制,充分保障了農民群眾的民主權利和物質利益。各地結合實際創造的許多有效機制和辦法,既是林改工作的好經驗好做法,也是對黨領導的村級民主自治機制的細化、豐富和完善。

    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對林業的認識也不斷深化,林業的地位日益重要,內涵不斷拓展,作用愈加凸顯,功能更加多樣。林業功能的多樣性可以概括為五點:一是林業産品的供給功能。森林是巨大的可再生資源寶庫,不僅可以提供木材、木本糧油、生物質能源,而且還能提供大量的生態産品。二是林業的就業增收功能。我國的林地面積大,林地資源豐富,産業鏈條長,涉及一二三産業,市場潛力大,農民增收就業空間廣闊。三是林業的生態保護功能。林業是生態建設的主體,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發揮著巨大作用。林業的生態效益是其經濟效益的幾倍、幾十倍甚至上百倍。要不斷提高生態的承載力,就要加強森林保護,增強森林的多種功能。四是林業的觀光休閒功能。在廣闊的田野、山林可以陶冶情操,美景總讓人們流連忘返。現在走進自然、親近自然、享受自然的人越來越多,工業化的推進使人們越來越渴望回歸自然、擁抱自然。五是林業的文化傳承功能。林業是記錄農耕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隨著林業的發展,林業的生態文化功能也日益增強。總之,隨著林業改革發展的不斷深入,林業的內涵不斷豐富,過去一提林業就是提供木材,現在還包括提供木本糧油、木本藥材、生物質能源、森林旅遊、森林保健;過去一提林業工作就是植樹造林,現在林業工作涵蓋了森林、濕地、荒漠三大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保護;過去一提林業發展就是增收致富,現在已經延伸到改善生態、傳承文明、提升形象。對於林業的作用,今天我們可以毫不誇張地説,沒有綠色和樹木,就沒有宜居的環境;沒有花草和園林,就沒有迷人的景觀;沒有森林和濕地,就沒有碧水藍天;沒有造林綠化,就沒有祖國的秀美山川。這正在成為人們的共識,併為實踐印證。

    二、繼續加大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攻堅力度,不斷鞏固和擴大林改成果

    按照中央的統一部署,要用5年左右的時間,基本完成明晰産權、承包到戶的林改任務。現在,時間已經過半,任務完成也已近八成,但改革進展還不平衡,個別地方認識還不到位,有的地方不敢正面碰硬,一些地方執行政策還有偏差,配套改革還剛剛起步。如期實現改革目標,任務還十分艱巨,工作還相當繁重。我們必須充分認識這場改革的長期性、艱巨性和複雜性,進一步加大改革推進力度,突出抓好以下五項重點工作:

    (一)切實明晰産權,堅持承包到戶,確保農民享有平等的承包經營權。明晰産權、承包到戶,賦予農民長期穩定的林地承包經營權,是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核心和關鍵,也是完善政策、創新機制、加快發展的前提和基礎。各地林改實踐表明,産權越明晰、到戶越徹底、利益越直接,改革就越順利、成效就越明顯、農民就越滿意。如果做不到這一點,就不是真改革,對農民群眾就沒有實質意義。現在,有的地方沒有準確把握林改政策,片面強調大戶承包和林權流轉;有的地方沒有把決策權真正交給農民,代替群眾決策行事;有的地方勘界確權發證工作不細緻、不紮實,留下許多矛盾隱患。這些問題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及時糾正和解決。各地務必緊緊抓住明晰産權、承包到戶這個中心環節,把政策真正落到實處,決不能偏離改革的正確方向。基本完成改革任務的地方,要認真組織開展“回頭看”,切實解決改革工作不到位、政策執行有偏差的問題。正在進行改革的地方,要統一思想認識,不得以任何理由阻礙明晰産權、承包到戶。確實不宜實行家庭承包的極少數集體林地,必須嚴格依法經村民會議決定,並報鄉鎮備案,才能以其他形式明晰産權。各地要對明晰産權、承包到戶工作切實加強指導,嚴格監督檢查,確保農民平等享有承包經營權。

    (二)加大投入力度,強化政策扶持,完善林業支持保護制度。中央林業工作會議後,各地區各部門紛紛出臺支持林業改革發展的政策措施。中央財政建立了造林、林木良種和森林撫育補貼制度,啟動了濕地補助試點工作,提高了森林生態效益補償標準,擴大了森林保險補貼試點範圍,對育林基金減徵帶來的地方財政減收給予轉移支付,對西部地區和享受西部政策的自治州增加了林改工作經費,將涉林公益事業納入村級公益事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試點範圍等等。各地也結合實際,加大對林業改革發展的支持力度,許多省區市建立了地方公益林生態效益補償制度,將林業行政事業經費納入地方財政預算。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強林惠林政策體系還不夠完善,與現代林業發展的要求還有不小差距。各地區各部門要繼續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意見》(中發〔2008〕10號)和中央林業工作會議精神,進一步細化實化落實已有政策,並抓緊研究出臺新的支持保護措施。要不斷完善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制度,逐步提高補償標準。擴大森林保險保費補貼試點範圍,建立健全森林保險制度。切實改善林業金融服務,完善林權抵押貸款辦法,引導更多資金投向林業和林區。加快完善森林資源資産評估管理辦法,規範森林資源資産評估行為。出臺支持發展林下經濟和森林旅遊的財稅金融政策。各地應將林區基礎設施建設納入本地區相關行業發展規劃,進一步改善林區生産生活條件。

    (三)健全服務體系,創新服務機制,提高林業社會化服務水平。林地承包到戶後,經營形式更加多樣,經營內容更加豐富,對社會化服務的需求更加強烈。必須加快培育服務主體,改進服務方式,為農民興林致富提供全方位、多層次、高效便捷的服務,切實幫助農民解決好種什麼、怎麼種、怎麼管、怎麼銷等實際問題,真正實現生態受保護、農民得實惠。一要加強體系建設。在林區縣和重點林業鄉鎮建立健全林業綜合服務中心,在非林區縣和一般鄉鎮的行政服務中心設立專門的辦事窗口,加強服務設施建設,提高工作人員素質,增強服務能力。支持發展林業專業合作組織、專業協會和仲介服務機構等服務組織,幫助農民提高生産經營效率,提升市場競爭能力。完善林業産業化龍頭企業與農戶的利益聯接機制,充分發揮輻射帶動作用。二要豐富服務內容。加強技術、資金等生産性服務,加大科技投入,搞好技術培訓,加快推廣種苗培育、造林營林、病蟲害防治、森林防火、林産品加工等先進實用技術。加強政策、法律等保障性服務,加大宣傳力度,搞好諮詢服務,為規範林權流轉、維護農民權益提供援助支撐。加強信息、市場等經營性服務,拓展信息渠道,搞好産銷銜接,引導農民積極參與市場競爭、有效應對市場變化。三要創新服務方式。逐步推行服務代理,在林業規劃設計、林木採伐運輸、森林資産評估、林權流轉、政策指導和技術諮詢等方面為農民提供“一站式”服務。利用現代傳媒技術,大力推行網上服務和遠程指導。推廣專家門診、林間課堂、農超對接和能人領、企業帶、幹部幫等有效辦法,使更多農戶儘快走上致富之路。

    (四)發展林業産業,拓展增收渠道,增強農民興林致富能力。立足資源優勢,開發特色産品,培育主導産業,壯大林區經濟。要按照市場需要和生態要求,優化林種樹種結構,著力強化森林經營,因地制宜培育工業原料林、特色經濟林、木本糧油林、珍貴用材林、高産能源林、休閒風景林,擴大資源規模,提高營林效益。大力發展林下經濟,推廣林藥、林菌、林菜、林牧等立體開發、循環利用模式,實現長中短有機結合、上中下綜合利用、林農牧複合經營,大大提高林地利用率和産出率。充分利用青山綠水的資源優勢,積極發展休閒林業和森林旅遊,興辦森林人家、森林氧吧、森林療養等休閒旅遊項目,充分實現森林資源的生態景觀價值。同時,加快發展林産品精深加工,推進技術進步和産業升級,延長産業鏈,提高附加值。

    (五)加強林權管理,規範流轉行為,維護農民合法權益。切實加強林權管理工作,既是維護農民合法權益的必然要求,也是深化改革、鞏固成果的客觀需要,必須作為當前一項重要任務抓緊抓好。要健全林權管理機構,強化管理職能,提高管理效率,真正把林權登記發證、建檔立檔、流轉管理、爭議仲裁、糾紛調處等工作做實做細。依法規範集體林權流轉,切實解決強迫流轉、阻礙流轉、侵害農民流轉權益以及流轉合同不規範、管理服務不到位等突出問題,依法依規妥善處理流轉面積過大、期限過長、租金過低等歷史遺留問題。在推動林業規模經營、集約經營的同時,切實保護流轉各方的合法權益。抓緊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制度,積極推動集體林權保護管理、流轉管理、登記管理和檔案管理等立法工作。在加強林權管理工作中,要儘量簡化審批手續和環節,堅決制止各種亂收費、亂攤派的行為。

    三、切實加強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組織領導,努力保障林改工作順利推進

    當前,林改正處在全面深化、整體推進的關鍵階段,明晰産權、承包到戶還需攻堅克難,完善政策、創新機制更需要下大功夫、苦功夫。必須進一步增強責任感、緊迫感和使命感,乘勢而上,順勢而為,精心謀劃,統籌推進,確保如期完成中央交給我們的改革任務。

    (一)繼續高位推動,堅持“五級書記”抓林改。“五級書記”抓林改、“四大班子”齊上陣,是許多地方抓林改的好經驗,確實是林改順利推進、取得成效的堅強組織保障。地方各級黨委、政府要把林改作為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行動,作為各地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的重要內容,作為加快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重要突破口,切實抓緊抓好。主要領導要深入林改一線,及時指導工作,解決實際問題。建立健全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部門分工負責的工作機制,充實加強林改工作領導機構,明確任務、落實責任、加強督導。有關部門要各司其職、各盡其責,主動參與改革、積極支持改革,努力形成推動改革的強大合力。各級林業部門要深入基層、摸清林情、了解民意,當好黨委政府的參謀助手。大力總結宣傳推廣典型經驗,特別要注重學習借鑒這次會議交流的百縣的好經驗、好做法,用榜樣的力量推動改革深入發展。縣一級作為林改最重要、最關鍵的環節,書記、縣長要親自抓、負總責,確保領導到位、工作到位、措施到位。

    (二)積極穩妥推進,堅持規範有序抓林改。林改事關千家萬戶切身利益,事關農村社會和諧穩定。推進林改,中央有明確的原則要求,各地也有具體的操作程序,一定要堅持原則不動搖,嚴格程序不走樣。堅持質量優先,進度服從質量,決不能敷衍塞責、應付了事。既要不等不靠、積極作為,又要避免簡單行事、急於求成;既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又要防止強調特殊、各行其是。在實際操作中,宣傳發動要充分,調查摸底要深入,制定方案要民主,確權勘界要精細,登記發證要認真,檔案管理要規範,切實做到情況不清楚不實施、意見不一致不票決、公示有異議不確權,避免因情況不明、方案不妥、操作不當、工作不細引發新的問題,産生新的矛盾。

    (三)強化生態保護,堅持統籌兼顧抓林改。國家得綠、農民得利是林改成功的根本標誌。推進林改,必須立足增加森林資源、增強生態功能,實現生態建設與産業發展良性互動,決不能以破壞森林、犧牲生態為代價。認真貫徹落實《全國林地保護利用規劃綱要(2010—2020年)》,嚴格實行徵佔用林地審批管理制度,全面加強林地保護管理,堅決遏制林地流失。要大力加強森林公安等專業執法力量建設,嚴厲打擊非法徵佔用林地、毀林開荒、亂砍濫伐、亂捕濫獵等破壞森林資源行為。嚴格執行《森林防火條例》,切實落實地方行政首長負責制,全面加強預防、撲救和保障三大體系建設,進一步提高森林火災綜合防控能力,切實減少森林火災,堅決避免重特大森林火災。加強林業有害生物和野生動物疫源疫病防控工作,堅決避免林業有害生物和疫情大面積暴發。各地要把林業災害處置納入政府應急管理體系,實行聯防、聯保、聯控,抓緊建立政府主導、部門協作、群眾參與的林業災害防控機制。

    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使命光榮,任重道遠。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銳意進取,開拓創新,紮實工作,努力開創現代林業發展新局面,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作出更大貢獻!

全國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百縣經驗交流會在京召開
溫家寶作出重要批示 回良玉出席會議並講話

    10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回良玉在北京出席全國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百縣經驗交流會併發表講話。 新華社記者 馬佔成 攝

    全國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百縣經驗交流會10日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作出重要批示,強調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不僅推進了植樹造林,而且促進了林下産業發展,使山地改變了面貌,農民增加了收入,實現了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的統一,要認真總結經驗,繼續完善政策,把這件利國利民的大事辦好。 >>>詳細閱讀

 
 
 相關鏈結
· 回良玉在紫光閣會見美國良知基金會主席施奈爾
· 回良玉強調:加強城市民族工作 努力建設和諧社區
· 回良玉出席海峽兩岸現代農業暨花卉博覽會開幕式
· 回良玉出席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開幕式
· 回良玉看望宗教界人士向穆斯林群眾致以節日問候
· 回良玉出席全國冬春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電視電話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