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科工委在北京舉行風雲二號C星交付儀式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來源:
【字體: 打印本頁

  2005年7月14日,國防科工委在京舉行了風雲二號C星交付儀式,該衛星正式由研製單位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交付給衛星應用單位中國氣象局。國防科工委主任張雲川出席交付儀式,國防科工委副主任兼國家航天局局長孫來燕出席交付儀式並講話,總裝備部副部長張建啟、中國氣象局局長秦大河、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總經理張慶偉和財政部、國土資源部、農業部、水利部、國家海洋局、中國科學院等有關部門的領導和代表出席了交付儀式。交付儀式由國防科工委秘書長金壯龍主持。

  風雲二號C星于2004年10月19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是我國發射的第三顆地球靜止軌道氣象衛星,是在繼承風雲二號A、B星技術體制的基礎上研製出的第一顆業務靜止氣象衛星。衛星採用自旋穩定方式,設計工作壽命為3年。該衛星工程由國防科工委(國家航天局)負責組織實施,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負責衛星和運載火箭的研製生産。

  風雲二號C星在地球同步軌道運行,衛星攜帶的遙感儀器在36000公里高空“凝視”地球,具有很高的時間分辨率,可以觀測到大氣中生命期為幾個小時的中小尺度天氣系統及其演變過程,對中小尺度天氣系統所造成的災害性天氣的動態監視具有獨特的優勢。該星具有較強的數據獲取與轉發能力,可對地球進行連續的氣象監測,獲取白天可見光雲圖、晝夜紅外雲圖和水汽分佈圖;並向用戶實時轉發高分辨率數字展寬雲圖、低速率信息傳輸産品廣播(LRIT)、以及其他氣象、海洋、水文等觀測數據;監測太陽X射線和空間粒子輻射數據。

  風雲二號C星和以前發射的風雲二號A、B星相比,增加了兩個觀測通道,使我國的氣象衛星具備了在靜止軌道上連續不斷觀測火災的能力、觀測雲層頂部水滴大小的能力,並可提高海表水溫的觀測精度,這對防災減災和氣候變化的監測有著重要意義。風雲二號C星的發射成功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目前,風雲二號衛星已被世界氣象組織納入全球業務應用氣象衛星序列中,在國際對地觀測衛星系列中發揮重要作用,很多國家都在接收和應用風雲二號衛星的資料。

  風雲二號C星發射升空後,地面應用系統于2004年10月29日上午11時成功獲取了第一幅可見光圖像,之後,中國氣象局組織了為期兩個月的衛星在軌測試。在軌測試結果表明:星地系統協調匹配,工作穩定,實現了圖像獲取、圖像廣播、數據收集、空間環境監測等全部業務功能,衛星系統性能良好,達到了風雲二號02批衛星研製總要求。從2005年1月1日至6月30日,風雲二號C星應獲取展寬雲圖5069幅,實際獲取5032幅,運行成功率達99.27%。6月1日開始,陸續向全國氣象臺站等提供3項圖像産品(中國陸地區域雲圖、中國海區區域雲圖、沙塵監測圖像)和11項定量産品(射出長波輻射、黑體亮度溫度、大氣運動矢量、降水估計、總雲量、晴空大氣可降水、雲區濕度廓線、雲分類、雪覆蓋、地面入射太陽輻射、海冰)和5項人機交互産品(水情、火情、霧、海冰、土壤濕度)。6月27日開始,啟動了風雲二號C星汛期觀測模式,在每日觀測28時次全圓盤圖的基礎上增加20時次的北半球觀測資料,每天共獲取48幅圖像。

  風雲二號C星於今年1月1日投入業務試運行,並從2004年12月31日開始,成功運用於電視天氣預報節目。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利用靜止氣象衛星資料製作的各種信息産品,已為氣象、海洋、農業、林業、水、航空、航海、環境保護等領域提供了大量的公益性和專業性服務,産生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國防科工委副主任兼國家航天局局長孫來燕在講話中指出,風雲二號C星的成功交付,標誌著我國民用航天從應用試驗型向業務服務型轉變的重大部署的實施,是建立連續穩定運行的業務衛星應用系統的重要成果,對航天事業服務於國民經濟建設、造福百姓、造福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文/冉露陽 李遷 攝/李遷)

風雲二號C靜止氣象衛星在軌交付儀式。

簽署風雲二號C星交付使用證書。

簽署風雲二號C星長期運行支持協議。

責任編輯: 祁留金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