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李克強總理會見採訪兩會的中外記者並回答提問

2018-03-21 00:21 來源: 新華社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3月20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記者會,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應大會發言人張業遂的邀請會見中外記者,並回答記者提問。國務院副總理韓正、孫春蘭、胡春華、劉鶴參加。新華社記者 王曄 攝

新華社北京3月20日電 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20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舉行記者會,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應大會發言人張業遂的邀請會見中外記者,並回答記者提問。國務院副總理韓正、孫春蘭、胡春華、劉鶴參加。

李克強總理向中外記者介紹了各位副總理,並對大家表示感謝,歡迎大家提問。

3月20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記者會,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應大會發言人張業遂的邀請會見中外記者,並回答記者提問。國務院副總理韓正、孫春蘭、胡春華、劉鶴參加。這是李克強回答記者提問。新華社記者 邢廣利 攝

彭博社記者: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在過去的40年中,中國取得了巨大的經濟發展成就,成功使數億人脫貧。在中國進入新時代以後,面臨的問題將更加複雜,我們認為中國改革開放的模式也會經歷一些變化,這集中體現在這次兩會期間通過了政府機構改革方案以及進行修憲等。請問中國特別是在吸引外資和促進外貿方面,奉行的改革開放模式會跟過去40年有什麼不同?

李克強:中國40年來有目共睹的經濟社會發展成就和開放是密不可分的。開放推動了改革,促進了發展。可以説中國人民從開放中嘗到了甜頭。去年年初,習近平主席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發表演講時明確表示,中國將繼續維護自由貿易,開放是中國的基本國策。如果説中國的開放有新變化的話,那就是門會越開越大。中國經濟已經深度融入世界經濟,關上門等於擋住了我們自己的路。

新的變化意味著進一步擴大開放,我們在開放方面還有較大的空間和潛力。比如貨物貿易,我們商品進口稅率水平在世界上處於中等水平,我們願意以更開放的姿態進一步降低商品進口的總體稅率水平。一些市場熱銷的消費品,包括藥品,特別是群眾、患者急需的抗癌藥品,我們要較大幅度地降低進口稅率,對抗癌藥品力爭降到零稅率。對於服務貿易,我們現在是逆差,進一步開放服務業會付出一些代價,但可以促進提高我們産業的競爭力。下一步重點要放寬服務業的準入,比如在養老、醫療、教育、金融等領域,我們會加大放寬準入力度,在一些領域逐步放寬甚至取消股比限制。我們還會全面放開製造業,在這方面不允許強制轉讓技術,我們將保護知識産權。

我們的外商投資負面清單會進一步調整縮減。今年及今後幾年會逐步放寬準入。而且我們還要加快推進涉及外商投資的三個法律合併成一個基礎性法律,以實現給外商準入前國民待遇的承諾。至於你提到的修憲、機構改革與開放的關係,這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已經批准了憲法修正案和政府機構改革方案,我們會遵循憲法,推進機構改革,這將更有利於堅持我們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

我在報紙上看到,部分媒體對中國的開放有這樣那樣的議論,所以我多説兩句。我們的努力方向是要使13億人的市場逐步成為中外企業、各類所有制企業都可以公平競爭的市場,給中國消費者以更多的選擇,促使中國産品和服務升級,促進經濟向高質量的方向發展。

當然,中國的開放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有些當時看起來並不起眼的開放舉措,幾年後回過頭來看,可能成效令人驚訝。比如説5年前我們簡化了因私護照辦理和出境的手續,結果出境人次從當年的7000多萬增加到去年的1億3千多萬,而且其中多數都是去旅遊和消費。所以看中國的開放,不僅要看細節、領域,更要看長遠、全景。當然,開放是雙向的、是相互的,就好像雙人划船,光靠單人使力,這個船隻能原地打轉。只有兩人同向用力才能向前進。

3月20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記者會,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應大會發言人張業遂的邀請會見中外記者,並回答記者提問。國務院副總理韓正、孫春蘭、胡春華、劉鶴參加。這是李克強回答記者提問。新華社記者 丁林 攝

中國日報社記者:總理您好,今年兩會期間,有代表委員提出要像當年抓GDP一樣,抓“放管服”改革,同時也有人説,中國目前的制度性成本還是很高,辦事還是比較難。請問總理,“放管服”改革要放多少?放了以後該怎麼管?是否有一個明確的目標?

李克強: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上屆政府伊始,我們抓住轉變政府職能這個“牛鼻子”,推動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就是要理順政府和市場的關係,激發市場的活力和社會創造力。可以説這方面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成為政府持續推進自身改革、解放和發展生産力的一個利器。

這次兩會期間,我到代表團、聯組會參加審議和討論,不少代表委員都提出,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時候,政府要著力推動優化營商環境,提供辦事便利,這可以説是市場主體和人民群眾對改革比較迫切的願望,他們提的有很多看似小問題,實際上連著大政策。我們要見端知本,改革就是要把突破點推向離市場、群眾最近的地方,把民之所望作為改革所向。

“天下大事必作于細”。在放寬市場準入方面,今年要在六個方面下硬功夫,也可以把它形象地説成是六個“一”,那就是企業開辦時間再減一半;項目審批時間再砍一半;政務服務一網辦通;企業和群眾辦事力爭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凡是沒有法律法規依據的證明一律取消。現在我們開辦企業的時間經過幾年的努力,可以説已經降了不少,但是全國平均還要22天,而在一些發達國家,只需要不到一天的時間。我們項目施工許可的辦理時間就更長了,所以必須減繁。這六個“一”都是減,再加上減稅、減費,這些都是動政府“奶酪”的,是傷筋動骨的改革。

當然,要放得開,還必須管得住、管得好。我們要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就是要管住市場秩序,對那些假冒偽劣、坑蒙拐騙、欺行霸市,乃至搞不正當壟斷的,就要把它驅逐出市場,甚至嚴加懲罰,因為它妨礙公平、阻礙創新,也有悖社會道德。市場活力和人文精神是相輔相成的。當然,我們加強監管,也要注意防止擾民。比如這次機構改革,我們就把涉及市場監管的一些部門合併了,推進綜合執法,避免多個“大蓋帽”去管一個小商販。

剛才第一位記者講到兩會的時候提到機構改革,這次國務院機構改革還包括了國稅和地稅的合併,這令我想起了一件事。我參加一次座談會,有專家跟我説他去調研時發現,在餐館裏邊吃飯是由地稅向餐館收營業稅,而要打包帶走就由國稅來收增值稅。他問當地有關方面,要是站在餐館門檻上吃該由哪個部門來收稅啊?當時對方給他的回答是“你這是抬杠”。但在現實當中的確有這樣的事情。我們這幾年通過推動營改增、取消營業稅,實現了稅收以共享稅為主,這樣國稅、地稅合併就有了基礎,可以避免多頭收稅、干擾企業的行為。所以放要放出活力,管要管出公平。管也是要觸動利益的。

“利民之事,絲發必興”。推進改革、做好政府工作,就是要為公、唯實、利民。我們要努力為市場主體優化營商環境、為人民群眾提供辦事便利,敢於自我革命。只要是為了人民的利益,我們萬難不辭、萬險不避。


3月20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記者會,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應大會發言人張業遂的邀請會見中外記者,並回答記者提問。國務院副總理韓正、孫春蘭、胡春華、劉鶴參加。

韓聯社記者:隨著韓朝雙方商定下月舉行首腦會談,朝鮮表明無核化意願,美國總統特朗普同意同朝鮮領導人會晤,近來朝鮮半島局勢出現較大變化。在此情況下,中方對解決半島問題有何期待?將為此發揮何種作用?中方是否還會繼續推進六方會談以解決半島問題?

李克強:我們樂見半島出現緩和的趨勢,也支持一切有利於通過對話談判解決半島核問題的努力,中方會盡最大努力來推動和實現半島無核化、維護和保持半島和平穩定。我們希望看到各方拿出誠意,付諸行動,儘快把半島核問題拉回到談判桌上來,使半島無核化與半島和平穩定能有新的進展,這對有關各方、對世界都是好事。半島是我們的近鄰,直接和中國的利益攸關,我們的關注度是可想而知的。


3月20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記者會,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應大會發言人張業遂的邀請會見中外記者,並回答記者提問。國務院副總理韓正、孫春蘭、胡春華、劉鶴參加。這是李克強回答記者提問。

中央電視臺記者:現在有一些民營企業家擔心財産得不到有效保護,心裏沒有安全感,不敢投資,甚至有一些還在想方設法地向外轉移資産,在有些地方還出現了一些企業家投訴政府的不作為和亂作為的情況。您對此怎麼看?針對這樣的問題打算怎麼解決?

李克強: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我們一直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可以説包括國企、民企等各類所有制企業,為中國經濟取得歷史性成就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作出了貢獻。現在民營企業稅收佔半壁江山,對城鎮新增就業的貢獻率達90%。當然,一段時間以來,的確出現民企投資偏弱的現象,這和産權保護以及多方面的問題相關,我們高度重視。

保護産權就是保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石,就是保護生産力,我們一直把各類合法産權的保護是放在心上的,而且逢難必解。記得去年在記者會上,有人擔心住宅土地使用權到期後會不會有問題,我們明確表示可以延期、不影響交易,而且這方面要抓緊修法。對農民土地承包第二輪到期,我們也明確提出繼續延長30年。我們還在多方面採取措施,維護合法産權,運用法律加強保護,這也是弘揚法治精神。

保護産權必須要尊重合同,弘揚契約精神,不能把合同當做廢紙。的確,有些地方的某些行為不好,新官不理舊賬,換了一個官員,過去的合同就不算了。政貴有恒,不能把合同當廢紙。對此我們是堅決制止的,而且要予以處罰。去年我們有關部門抓住幾個典型案件,把涉産權的錯案糾正過來,這也表明了我們的決心,就是要持續向社會發出信號:讓恒産者有恒心,讓投資者有信心,讓各類産權的所有者安心,給所有合法産權所有者都吃上長效的定心丸。


3月20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記者會,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應大會發言人張業遂的邀請會見中外記者,並回答記者提問。國務院副總理韓正、孫春蘭、胡春華、劉鶴參加。這是李克強回答記者提問。

新加坡聯合早報記者:隨著中國經濟崛起,一些批評指出,中國越來越多地使用資本和中國市場的吸引力作為政治工具,影響他國的外交政策,甚至進行某種政治滲透。請問對此您有什麼評價?您認為外界對於中國的崛起和戰略擴張應該感到擔憂嗎?

李克強:中國這些年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30%,這不僅有利於促進世界經濟復蘇,而且對世界和平也是貢獻。因為擴大了合作和貿易,就有了更多協商和談判,從而避免衝突。中國文化歷來主張“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們希望的是和為貴。我們要維護國家的領土完整,絕不會也不能丟失自己的一寸土地,也不會侵佔別人的一寸土地,這是同理,我們走的是和平發展道路。

中國過去的發展是在和平的國際環境下取得的,今後要實現現代化,也需要和平的國際環境。這裡我想強調兩點:

第一,中國永遠不會搞擴張。中國是發展中國家,我們無意搞擴張,即使將來強大了,也不會走國強必霸的道路。我們願意和各國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礎上發展關係,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我們和其他國家的經貿合作都是按照市場規則、商業原則去推進的。我們倡導“一帶一路”,也是要共商共建共享。我們對於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欠發達國家的援助是力所能及的,不附加任何政治條件,談不上政治滲透。至於國際社會在有些方面希望中國承擔更多國際責任,我們能承擔的是與發展中國家地位相當的國際責任。如果把這些看成是戰略擴張的話,那就是誤讀或者是誤解。

第二,我們會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這些年來,作為總理,我深知中國發展中還有諸多困難和挑戰,在民生方面還有諸多難題和痛點,政府每天要應對的是大量這類難題。我們出訪和國際交往都是為了贏得和平穩定的國際與周邊環境,為中國發展贏得更多的共贏機遇,這一點我們是清醒的。


3月20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記者會,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應大會發言人張業遂的邀請會見中外記者,並回答記者提問。國務院副總理韓正、孫春蘭、胡春華、劉鶴參加。這是李克強回答記者提問。

人民日報社記者:我們觀察到總理您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讓更加公平、充分的就業始終成為高質量發展的亮點,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比如大學生就業還有轉崗職工再就業、復轉軍人再就業等仍然困難不少,這也意味著未來5年中國的就業市場將面臨著諸多挑戰。請問您準備如何解決這些困難?

李克強:就業成效是要由人民群眾來評判的,如果有失業也是掩蓋不住的,所以我先回答你今年的問題,未來5年會怎麼樣,要看今年做得怎麼樣。

過去5年,中國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其中一個很大的亮點就是實現了6600多萬城鎮新增就業,保持了比較充分的就業。就業對於一個家庭來説是天大的事。沒有一個人就業,一個家庭就毫無生氣。如果大學生畢業就失業,就沒有希望。所以我們要將心比心,各級政府及其工作人員,都要把就業放在心上,扛在肩上。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把城鎮調查失業率列入預期目標,就是為了更加充分地反映城鄉就業狀況,也可以説這是自加壓力。

這裡我想報個大賬,我們今年城鎮實際新成長勞動力有1500萬到1600萬,我們定的目標是至少要保證新增1100萬人就業,但方向是1300萬人以上,前幾年我們都做到了,今年也沒有理由不做到。與此同時,我們還有2.8億農民工,他們在城市化進程中蓋起大樓、鋪通大道,為中國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促進農民工就業也是新型城鎮化的重要內容,進城務工農民都是通過打工來增加他們的收入,今年至少還要新增三、四百萬農村轉移勞動力,對此,我們要責無旁貸地為農民工創造穩定的就業機會。

今年的高校畢業生達820萬,是歷史新高,還有近500萬中專畢業生,加上近百萬復轉軍人和去産能轉崗職工,必須努力保障他們的就業,絕不允許有零就業家庭出現。這就需要我們進一步拓展就業崗位,特別是培育新動能。過去幾年,新動能在增加就業崗位當中可以説做出了重要貢獻。我們要通過多方面的努力,保障比較充分的就業,這實際上也能夠更多地創造財富。大家想想看,13億多人口,8億多勞動力,如果能夠實現比較充分的就業,創造的財富是不可估量的,也會給世界市場帶來驚喜。


3月20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記者會,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應大會發言人張業遂的邀請會見中外記者,並回答記者提問。國務院副總理韓正、孫春蘭、胡春華、劉鶴參加。這是李克強回答記者提問。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記者:最近越來越多的人擔心中國會取代美國的全球領導地位。因此有不少人認為,應該對華打貿易戰,來懲戒中國在國家主導模式下採取的不公平貿易和産業政策。您認為應該採取什麼措施來解決美方關切,防止貿易戰?您是否還認為對話可以解決迫在眉睫的威脅?如果打貿易戰,中國能做什麼?比如中國是否會考慮動用鉅額外匯儲備和持有的美國國債?

李克強:最近一段時間關於中美要打貿易戰的議論比較多,但是我認為中美打貿易戰對雙方都沒有好處,沒有贏家。而且如果用“打仗”這個詞來形容貿易的話,也有悖于貿易的原則。因為貿易就是要通過協商、談判、對話來解決爭端。我希望雙方要保持理性,不要感情用事,避免打貿易戰。

去年中美貿易的規模已經達到5800多億美元,能走到這一步是靠市場,是按照商業規則來推進的,否則也不可能有這麼大的量。當然,我們不願意看見有比較大的貿易赤字,不僅是對美國。我們希望貿易總體平衡,否則的話難以持續。

剛才我已經講了一些中國繼續推進擴大開放的具體措施,包括在服務業、製造業、商品等領域。美方企業是可以抓住機遇的。但同時我們也希望美方能夠放寬對華高技術、高附加值産品的出口。我們會嚴格保護知識産權。希望美方不要丟了這個平衡中美貿易的重器,否則就是丟了賺錢的機會。

中國有鉅額的外匯儲備。運用外匯儲備進行投資,我們從來都是按照市場規律進行多元化、市場化操作,而且中國是負責任的長期投資者。中美關係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最大的發達國家之間的關係,兩國經濟有很強的互補性。中美關係穩定發展對兩國、對世界都是好事。至於對中國發展的一些擔憂,我認為那是過慮了。

3月20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記者會,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應大會發言人張業遂的邀請會見中外記者,並回答記者提問。國務院副總理韓正、孫春蘭、胡春華、劉鶴參加。這是李克強回答記者提問。新華社記者 燕雁 攝

中國新聞社記者:我們注意到前陣子中國有關部門對一些保險類、金融類企業採取了強制性措施。請問下一步這樣的做法是否會繼續?以及這是否表明了中國新一輪風險點正在繼續,中國是否有可能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

李克強:我要負責任地説,中國有能力防範、也不會出現系統性金融風險。因為中國經濟的基本面是好的,金融運行也是穩健的。當然了,中國經濟總量已達80多萬億元,銀行資産有250多萬億元,你説沒有點風險,那是不可能的。常言道:雲多易生雨,樹大常招風。我記得我在這裡曾經説過,我們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和撥備覆蓋率是比較高的,高於國際標準。我在這裡還想説,目前我們商業銀行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在15%左右,這也相當於存了20多萬億的準備金,或者叫做風險準備金。

今年我們還主動調低了赤字率,這是因為去年中國經濟穩中向好,財政超收超出了預期。僅中央財政就超收了2500多億元,我們沒有用,放到今年。而且今年前兩個月財政收入又達到兩位數增長,我們對實現今年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和未來發展的預期是充滿信心的,所以我們還會努力按這個方向持續降低赤字率。當然,調低赤字率並不意味著要改變積極財政政策的取向。我們今年的財政支出超過去年財政支出,增加的量是不小的。我們降低赤字率既是有信心的表現,也是為應對如果國際不確定因素增多、國內一些新的風險點出現而備足工具。

當然,金融領域也有一些違法違規行為或者規避監管的行為在興風作浪。最近我們監管部門主動出手、果斷處理,就是要讓這些點狀的風險不擴散,該戳的“膿包”還是要戳,否則也有道德風險。在處理的過程中,我們也注意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積累了經驗。未來有類似的問題出現,我們還會堅決地處置。

我們這次機構改革把銀監會和保監會合併,也是要防止規避監管的行為發生。當然,還有一個老問題就是非法集資,政府會保持打擊的力度。這裡我也想説一句話,投資者千萬不要聽信那些非法集資者編造的“竹籃子也可以打水”的神話。


3月20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記者會,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應大會發言人張業遂的邀請會見中外記者,並回答記者提問。國務院副總理韓正、孫春蘭、胡春華、劉鶴參加。這是李克強回答記者提問。

今日俄羅斯國際通訊社記者:兩年前,我曾經向您提過關於中俄經貿合作的問題。兩年過去了,仍然有人説中俄關係政治熱、經濟冷。俄羅斯剛剛進行總統大選,將組建新政府。作為同樣新上任的中國總理,您希望新一屆俄羅斯政府實施哪些行動來改善中俄經貿合作?同時,中國政府又將會採取哪些措施?另外,您想向俄羅斯釋放怎樣的政治信號?

李克強:19日下午習近平主席和普京總統通了電話,習近平主席對普京總統當選連任表示了祝賀。

你剛才提到的中俄經貿關係,前幾年走了一個“馬鞍形”,這是世界貿易形勢變化、國際大宗産品價格下跌等客觀原因造成的。去年中俄經貿關係有了新的發展,貿易規模增加了20%以上。現在中俄兩大經濟體的年貿易規模是800多億美元,我覺得還有很大潛力。我們完全可以通過創新機制,挖掘潛力,朝1000億美元的目標邁進。如果説要向俄羅斯人民發出什麼樣的信號,那就是:中俄互為最大的鄰國,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穩定發展對雙方、對世界都有利。


3月20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記者會,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應大會發言人張業遂的邀請會見中外記者,並回答記者提問。國務院副總理韓正、孫春蘭、胡春華、劉鶴參加。

台灣東森電視臺記者:我們知道近年來由於種種原因,兩岸關係充滿著嚴峻的挑戰,前景令人擔憂,我的問題是面對這樣的形勢,大陸未來還要怎樣維護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以及如何維護兩岸同胞的福祉?

李克強:保持兩岸和平發展,這是兩岸民眾的福祉所在,我們會堅定按這條路走下去。我們一直在考慮怎樣為台灣同胞來大陸工作、學習、生活,提供同等的待遇,因為我們是一家人。正因為我們同屬於一個中國,那就不能容忍任何“台獨”的企圖、主張和行徑,也不能允許外國勢力打“台灣牌”,這會給兩岸同胞、給兩岸關係都帶來困難。我們願意和認同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的台灣政黨、團體開展對話、協商,共同商談解決兩岸同胞關心的問題,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最終實現祖國和平統一。這是民族大義所在。


3月20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記者會,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應大會發言人張業遂的邀請會見中外記者,並回答記者提問。國務院副總理韓正、孫春蘭、胡春華、劉鶴參加。這是李克強回答記者提問。

光明日報社記者:近年來,我國的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雖然已取得了一些新的進展,但一場大病就讓一個家庭陷入困境的現象還是屢有發生。請問總理,新一屆政府在解決老百姓因病致貧問題上將會採取哪些新的舉措?

李克強:過去幾年,我們用了很大的努力,在過去的基礎上完善基本醫保制度,構建了世界上最大的醫保網,這是為了讓人人小病能看、大病敢看。但同時我們也感受到,確實還有一些困難家庭看大病難。你剛才講的問題不只是困難家庭,還有一些享受不到優質醫療資源的家庭也有同樣的問題,新媒體上常有報道。

中國太大,我們還有三千多萬貧困人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脫貧攻堅高度重視,對打贏這場攻堅戰向全社會作出承諾。在貧困人口當中,很多是因為大病致貧,或大病返貧。所以我們要在鞏固基本醫保的基礎上,把治大病的問題作為重點來抓。這幾年我們創新體制,把基本醫保和商業保險結合起來,運用“大數法則”,放大資金效應,使更多的人享受大病醫保,去年就有1700多萬人受益。

今年我們要在這方面繼續加大力度,提高的中央財政對基本醫保的補助資金,一半用於大病保險,至少能使2000萬人以上能夠享受大病保險救助,而且擴大了大病保險病種。同時我們要通過發展“互聯網+醫療”、醫聯體等,把優質醫療資源下沉,讓更多的大病患者能夠方便得到優質醫療資源的服務。

今年春節前我到地方調研,路過一個貧困人口家庭,臨時走了進去,看到家裏老人有大病,也有醫保卡,但還是不敢去看。這個情景在我腦中至今揮之不去。常説病來如山倒,我們就是要用大病保險等多種制度,不讓一個人患大病、全家都倒下。


3月20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記者會,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應大會發言人張業遂的邀請會見中外記者,並回答記者提問。國務院副總理韓正、孫春蘭、胡春華、劉鶴參加。新華社記者 李濤 攝

日本東京廣播公司記者: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週年。您在1月會見到訪的日本外相河野太郎時曾經表示,中日關係可謂“乍暖還寒”。您認為雙方還應該採取哪些措施,使兩國關係真正復蘇?您是否考慮接受日方邀請,結合出席今年中日韓領導人會議,對日本進行首次正式訪問,開啟中日兩國領導人互訪?

李克強:一段時間以來,中日關係確實出現了改善的勢頭,安倍首相多次邀請我訪問日本。我願意在中日關係保持持續改善勢頭的氛圍中,積極考慮今年上半年結合出席中日韓領導人會議正式訪問日本。

我認為中日關係改善不僅需要氛圍,更需要遠見和定力。中日兩國領導人互訪有利於讓中日關係回歸正常軌道,但更重要的是要夯實中日關係的基礎,我們不能搞“一錘子買賣”,要讓中日關係持續向好。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週年,應該遵守和堅持《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等中日之間四個政治文件的精神和共識。如果説兩國關係現在出現了“小陽春”,就要防止出現“乍暖還寒”,要讓中日關係向著持續穩定的方向發展。我們對日方有期待。


3月20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記者會,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應大會發言人張業遂的邀請會見中外記者,並回答記者提問。國務院副總理韓正、孫春蘭、胡春華、劉鶴參加。這是李克強回答記者提問。

新華社記者:最近幾年“互聯網+”和共享經濟發展的勢頭非常迅猛,但是也出現了一些問題,未來的發展可能還有一些障礙。請問總理,您對此怎麼看?未來政府對推動“互聯網+”有什麼新的舉措?

李克強:如果説中國經濟這艘巨輪這幾年能夠行穩致遠,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世界科技革命新一輪浪潮中成功挂上了“互聯網+”這個風帆,它催生了新動能。這幾年我們推動政府職能轉變,激發市場活力,促進消費成為發展主動力,使經濟結構發生深刻變革。這些都是相互關聯的,從而有效避免了中國經濟“硬著陸”。大家知道,前幾年“硬著陸”的聲音是不絕於耳的。現在經濟穩中向好,新動能等上述這些方面都起了重要作用。

“互聯網+”不僅加出了新動能,而且它是最大的共享經濟平臺,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了廣闊的舞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發生著深刻的變化,讓科技精英、企業家都有更多展現能力的機會,更讓億萬草根能夠發揮聰明才智,表現他們獨特的價值。

當然,“互聯網+”作為新事物,也有這樣那樣的問題,關鍵是要趨利避害,採取包容審慎的監管方式。對於“互聯網+”,不能怕惹事、圖省事,出現一些問題就一巴掌打死;也不允許利用“互聯網+”搞坑蒙拐騙,敗壞“互聯網+”的聲譽,抹黑“互聯網+”。我們應該從兩個方面悉心呵護。下一步我們還要採取推動“互聯網+”的許多新舉措,比如説過去一些“互聯網+”的企業總是到海外上市,現在我們已經要求有關部門完善境內上市制度,歡迎他們回歸A股,同時要為境內的創新創業企業上市創造更加有利的、符合法律規定的條件。我們還要推進“互聯網+”來拓展“智慧+”,把它和醫療、教育、政務服務等結合起來,推動數字經濟、共享經濟向前發展,既快又健康。當然,對如何推動發展,既要符合發展規律,又儘量不要讓傳統思維限制了我們的想象力。


3月20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記者會,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應大會發言人張業遂的邀請會見中外記者,並回答記者提問。國務院副總理韓正、孫春蘭、胡春華、劉鶴參加。

香港鳳凰衛視記者:我們注意到在您今年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支持香港和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全面推進內地和港澳的互利合作。但是在香港也有擔憂,擔心這一做法是否會讓香港失去自身的特色和定位,會不會影響到“一國兩制”的落實,甚至模糊“兩制”的界線。您怎樣看?

李克強:我們要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把它建成世界級的大灣區,重要原因就是三地有各自獨特的優勢,能夠形成互補,否則就談不上建設一個有世界競爭力的大灣區了。現在大灣區的規劃綱要正在制定過程當中,很快會出臺實施,港澳居民到內地來,特別是到廣東來工作、生活,在住房、教育、交通等諸多方面將逐步享受同等的待遇。我們願意和港澳同胞一起共享國家發展的機遇。就是對台灣同胞,我們也希望他們能分享大陸的發展機遇。

至於説香港、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我們當然會堅持“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我們和其他國家都可以共同發展、互利共贏,更何況內地和港澳同屬一個國家,在“一國兩制”下,會更好發揮各自的優勢,形成互補,打造新的增長極。


3月20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記者會,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應大會發言人張業遂的邀請會見中外記者,並回答記者提問。國務院副總理韓正、孫春蘭、胡春華、劉鶴參加。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我們知道,中國目前已經進入到了老齡化社會,但是養老供給不足、質量不高,而且還面臨著很多人養不起老的問題。此外,我們也注意到,在某個省份,去年已經出現了養老金被“擊穿”的現象,不少人也在擔心,會不會有其他省份步其後塵?請問這個問題如何應對?將怎麼解決兩億多人的養老問題?

李克強:我們已經到吃飯時間了,你問了一個和吃飯相關的問題。保證養老金足額發放、按時領取,這是我們必須做到的。的確,有個別省份去年養老金收不抵支。我到一些老工業基地去調研,特別是今年兩會下團,我首先問的是養老金能不能夠及時足額發放。個別省份發放養老金之所以有困難,和當地經濟下行壓力較大、財政減收有關,他們已經採取盤活處置國有資産、調整財政支出結構等來保證及時足額發放。當然,中央財政也給了一定的幫助。

不可否認,可能還會有一些省份養老金在總體上會出現一些困難,但從全國範圍來講,我們保證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是有能力的。去年末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基金的結余是4.1萬億元,當年也是收大於支。我們還有養老金的戰略儲備,就是社會保障基金擁有的資金在增加,去年達1.8萬億元,完全可以保證全國範圍內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

當然,我們還要推進這個領域的相關改革,像今年我們將實施養老金基金調劑制度,中央收取3%進行統籌調劑,以後比例還會有所提高,以彌補有些省養老金可能會發生的不足。同時,我們還會通過劃撥國有資産收益來增加社保基金的總量,不僅使它安全,而且要拓展盈利空間,這些都是保證老有所養的“定盤星”,大家對未來應該充滿信心。為什麼這麼説?因為如果我們不能做到這一點,老人辛苦了一輩子還不能老有所養,那後來人就會失去信心。

不能把老年人當作負擔,“夕陽紅”還是一個産業。很多老人可以做他們力所能及的事情。當然,這絕不是推卸我們必須保證老有所養的責任。

剛才主持人説這是最後一個問題,你問的是民生問題,前面記者也問到了幾個民生的問題。這一點請大家相信,我們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很重要的就是要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人民政府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我們就是要保障基本民生,破除民生痛點,增加優質資源,惠及更多人民群眾。


3月20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記者會,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應大會發言人張業遂的邀請會見中外記者,並回答記者提問。國務院副總理韓正、孫春蘭、胡春華、劉鶴參加。新華社記者 龐興雷 攝

記者會結束時,楚天都市報記者問:個稅起徵點會提高多少?

李克強答:我們會抓緊啟動,按法律程序辦理。

記者會在人民大會堂三樓金色大廳舉行,歷時約2小時,參加採訪的中外記者1200余名。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韓昊辰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