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提出,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把科技進步和創新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把發展教育和培養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擺在更加突出的戰略位置,努力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人力資本強國。
《規劃綱要(草案)》要求加快科學技術創新和跨越,實施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按照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方針,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體系,全面提高科技整體實力和産業技術水平。大力推進自主創新方面,在信息、生命、空間、海洋、納米及新材料等領域超前部署,力爭取得重要突破;在能源、資源、環境、農業、信息、健康等領域加強關鍵技術攻關,實現核心技術集成創新與跨越。加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建設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實施知識創新工程,整合研究實驗體系,建設若干世界一流水平的科研機構和研究型大學,構築高水平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基地。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産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大知識産權保護力度,建立知識産權預警機制。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合理配置基礎研究、前沿技術研究和社會公益性研究力量。
《規劃綱要(草案)》強調優先發展教育,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著力完成“普及、發展、提高”三大任務,加快教育結構調整,促進教育全面協調發展,建設學習型社會。普及和鞏固義務教育,重點加強農村義務教育,保證進城務工人員子女與當地學生平等接受義務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教育,重點發展中等職業教育,年招生規模擴大到800萬人。提高高等教育質量,有重點地加強高水平大學和重點學科建設,推動各類高等院校協調發展。加大教育投入,保證財政性教育經費的增長幅度明顯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幅度,逐步使財政性教育經費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例達到4%。深化教育體制改革,明確各級政府提供公共教育職責,支持民辦教育發展。
《規劃綱要(草案)》明確推進人才強國戰略,促進人口大國向人力資本強國轉變。要建設高素質黨政領導人才隊伍,培養造就一批富有創新意識和能力、適應經濟全球化要求的企業家,重點培養造就一批科技領軍人才、學科帶頭人和戰略科學家。實施高技能人才培養工程,加強農村實用人才培養。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健全以品德、能力和業績為重點的人才評價、選拔任用和激勵保障機制。
中國是一個五年規劃制國家,政府每五年制定一次《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計劃》。除了1949年到1952年底的國民經濟恢復時期和1963年至1965年的國民經濟調整時期外,從1953年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至今,中國已經編制了10個“五年計劃”。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新形勢,從“十一五”(2006—2010)開始,中國政府將編制“計劃”改為編制“規劃”。
1949年建國以來,中國政府先後制定了七次科技發展規劃。各部門、行業和地方也相應制定了自己的“科技發展規劃”,如《機械工業“十五”規劃》、《廣東省科技發展“十五”綱要》、《上海市科技發展“十五”規劃》等。除科技規劃外,中國政府還根據科技發展需要,制定科技發展專項計劃。制定科學技術長遠發展規劃和中短期科技計劃,是中國政府配置科技資源、組織科技活動的主要工作方式。
制定中長期科技規劃有利於長遠科技工作的安排,如對科技基礎能力建設、學科調整等需要長期穩定支持的工作進行總體設計和指導。
1956年制定的《1956—1967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是新中國的第一個科學技術長遠發展規劃。它從13個方面提出了57項重大科學技術任務、616個中心問題,從中進一步綜合提出了12個重點任務,還對全國科研工作的體制、現有人才的使用方針、培養幹部的大體計劃和分配比例、科學研究機構設置的原則等作了一般性的規定,是一個項目、人才、基地、體制統籌安排的規劃。它的實施對中國科研機構的設置和佈局、高等院校學科及專業的調整、科技隊伍的形成和發展、科技管理的體系和方法以及整個科技體制的形成,都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其深遠影響至今仍清晰可見。
在後來的幾十年裏,中國政府又先後制定了《1963—1972年科學技術規劃綱要》、《1978—1985年全國科學技術發展規劃》、《1986—2000年科學技術發展規劃》,以及《1991—2000年科學技術發展十年規劃和“八五”計劃綱要》、《全國科技發展“九五”計劃和到2010年長期規劃綱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科技教育發展專項規劃(科技發展規劃)》等以時間為基礎的科技發展中長期規劃。
中國政府在2004年開始制定新世紀第一個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2006—2020年),對新世紀這些年的科技工作進行全面部署。
2006年2月9日,國務院發佈《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在“亟待科技提供支撐”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重點領域中選擇了68項任務明確、有可能在近期獲得技術突破的優先主題。
能源領域的優先主題為:工業節能,煤的清潔高效開發利用、液化及多聯産,複雜地質油氣資源勘探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低成本規模化開發利用,超大規模輸配電和電網安全保障。
水和礦産資源領域的優先主題包括:水資源優化配置與綜合開發利用、綜合節水、海水淡化、資源勘探增儲、礦産資源高效開發利用、海洋資源高效開發利用、綜合資源區劃。
環境領域的優先主題有:綜合治污與廢棄物循環利用、生態脆弱區域生態系統功能的恢復重建、海洋生態與環境保護、全球環境變化監測與對策。
農業領域的優先主題包括:種質資源發掘、保存和創新與新品種定向培育,畜禽水産健康養殖與疫病防控,農産品精深加工與現代儲運,農林生物質綜合開發利用,農林生態安全與現代林業,環保型肥料、農藥創制和生態農業,多功能農業裝備與設施,農業精準作業與信息化,現代奶業。
製造業領域的優先主題包括:基礎件和通用部件,數字化和智慧化設計製造,流程工業的綠色化、自動化及裝備,可循環鋼鐵流程工藝與裝備,大型海洋工程技術與裝備,基礎原材料,新一代信息功能材料及器件,軍工配套關鍵材料及工程化。
交通運輸業的優先主題包括: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與養護技術及裝備、高速軌道交通系統、低能耗與新能源汽車、高效運輸技術與裝備、智慧交通管理系統、交通運輸安全與應急保障。
信息産業及現代服務業的優先主題為:現代服務業信息支撐技術及大型應用軟體、下一代網絡關鍵技術與服務、高效能可信計算機、傳感器網絡及智慧信息處理、數字媒體內容平臺、高清晰度大屏幕平板顯示、面向核心應用的信息安全。
人口與健康領域的優先主題是:安全避孕節育與出生缺陷防治,心腦血管病、腫瘤等重大非傳染疾病防治,城鄉社區常見多發病防治,中醫藥傳承與創新發展,先進醫療設備與生物醫用材料。
城鎮化與城市發展領域的優先主題包括:城鎮區域規劃與動態監測、城市功能提升與空間節約利用、建築節能與綠色建築、城市生態居住環境質量保障、城市信息平臺。
公共安全領域的優先主題為:國家公共安全應急信息平臺、重大生産事故預警與救援、食品安全與出入境檢驗檢疫、突發公共事件防範與快速處置、生物安全保障、重大自然災害監測與防禦。
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
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2006-2010-2020年)
共和國7個科技規劃回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