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中國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2月09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2月9日電

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
(2006━2020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目    錄

    一、序言
    二、指導方針、發展目標和總體部署
        1.指導方針
        2.發展目標
        3.總體部署
    三、重點領域及其優先主題
        1.能源
          (1)工業節能
          (2)煤的清潔高效開發利用、液化及多聯産
          (3)複雜地質油氣資源勘探開發利用
          (4)可再生能源低成本規模化開發利用
          (5)超大規模輸配電和電網安全保障
        2.水和礦産資源
          (6)水資源優化配置與綜合開發利用
          (7)綜合節水
          (8)海水淡化
          (9)資源勘探增儲
          (10)礦産資源高效開發利用
          (11)海洋資源高效開發利用
          (12)綜合資源區劃
        3.環境
          (13)綜合治污與廢棄物循環利用
          (14)生態脆弱區域生態系統功能的恢復重建
          (15)海洋生態與環境保護
          (16)全球環境變化監測與對策
        4.農業
          (17)種質資源發掘、保存和創新與新品種定向培育
          (18)畜禽水産健康養殖與疫病防控
          (19)農産品精深加工與現代儲運
          (20)農林生物質綜合開發利用
          (21)農林生態安全與現代林業
          (22)環保型肥料、農藥創制和生態農業
          (23)多功能農業裝備與設施
          (24)農業精準作業與信息化
          (25)現代奶業
        5.製造業
          (26)基礎件和通用部件
          (27)數字化和智慧化設計製造
          (28)流程工業的綠色化、自動化及裝備
          (29)可循環鋼鐵流程工藝與裝備
          (30)大型海洋工程技術與裝備
          (31)基礎原材料
          (32)新一代信息功能材料及器件
          (33)軍工配套關鍵材料及工程化
        6.交通運輸業
          (34)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與養護技術及裝備
          (35)高速軌道交通系統
          (36)低能耗與新能源汽車
          (37)高效運輸技術與裝備
          (38)智慧交通管理系統
          (39)交通運輸安全與應急保障
        7.信息産業及現代服務業
          (40)現代服務業信息支撐技術及大型應用軟體
          (41)下一代網絡關鍵技術與服務
          (42)高效能可信計算機
          (43)傳感器網絡及智慧信息處理
          (44)數字媒體內容平臺
          (45)高清晰度大屏幕平板顯示
          (46)面向核心應用的信息安全
        8.人口與健康
          (47)安全避孕節育與出生缺陷防治
          (48)心腦血管病、腫瘤等重大非傳染疾病防治
          (49)城鄉社區常見多發病防治
          (50)中醫藥傳承與創新發展
          (51)先進醫療設備與生物醫用材料
        9.城鎮化與城市發展
          (52)城鎮區域規劃與動態監測
          (53)城市功能提升與空間節約利用
          (54)建築節能與綠色建築
          (55)城市生態居住環境質量保障
          (56)城市信息平臺
        10.公共安全
          (57)國家公共安全應急信息平臺
          (58)重大生産事故預警與救援
          (59)食品安全與出入境檢驗檢疫
          (60)突發公共事件防範與快速處置
          (61)生物安全保障
          (62)重大自然災害監測與防禦
        11.國防
    四、重大專項
    五、前沿技術
        1.生物技術
          (1)靶標發現技術
          (2)動植物品種與藥物分子設計技術
          (3)基因操作和蛋白質工程技術
          (4)基於幹細胞的人體組織工程技術
          (5)新一代工業生物技術
        2.信息技術
          (6)智慧感知技術
          (7)自組織網絡技術
          (8)虛擬現實技術
        3.新材料技術
          (9)智慧材料與結構技術
          (10)高溫超導技術
          (11)高效能源材料技術
        4.先進製造技術
          (12)極端製造技術
          (13)智慧服務機器人
          (14)重大産品和重大設施壽命預測技術
        5.先進能源技術
          (15)氫能及燃料電池技術
          (16)分佈式供能技術
          (17)快中子堆技術
          (18)磁約束核聚變
        6.海洋技術
          (19)海洋環境立體監測技術
          (20)大洋海底多參數快速探測技術
          (21)天然氣水合物開發技術
          (22)深海作業技術
        7.激光技術
        8.空天技術
    六、基礎研究
        1.學科發展
          (1)基礎學科
          (2)交叉學科和新興學科
        2.科學前沿問題
          (1)生命過程的定量研究和系統整合
          (2)凝聚態物質與新效應
          (3)物質深層次結構和宇宙大尺度物理學規律
          (4)核心數學及其在交叉領域的應用
          (5)地球系統過程與資源、環境和災害效應
          (6)新物質創造與轉化的化學過程
          (7)腦科學與認知科學
          (8)科學實驗與觀測方法、技術和設備的創新
        3.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基礎研究
          (1)人類健康與疾病的生物學基礎
          (2)農業生物遺傳改良和農業可持續發展中的科學問題
          (3)人類活動對地球系統的影響機制
          (4)全球變化與區域響應
          (5)複雜系統、災變形成及其預測控制
          (6)能源可持續發展中的關鍵科學問題
          (7)材料設計與製備的新原理與新方法
          (8)極端環境條件下製造的科學基礎
          (9)航空航天重大力學問題
          (10)支撐信息技術發展的科學基礎
        4.重大科學研究計劃
          (1)蛋白質研究
          (2)量子調控研究
          (3)納米研究
          (4)發育與生殖研究
    七、科技體制改革與國家創新體系建設
        1.支持鼓勵企業成為技術創新主體
        2.深化科研機構改革,建立現代科研院所制度
        3.推進科技管理體制改革
        4.全面推進中國特色國家創新體系建設
    八、若干重要政策和措施
        1.實施激勵企業技術創新的財稅政策
        2.加強對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和再創新
        3.實施促進自主創新的政府採購
        4.實施知識産權戰略和技術標準戰略
        5.實施促進創新創業的金融政策
        6.加速高新技術産業化和先進適用技術的推廣
        7.完善軍民結合、寓軍於民的機制
        8.擴大國際和地區科技合作與交流
        9.提高全民族科學文化素質,營造有利於科技創新的社會環境
    九、科技投入與科技基礎條件平臺
        1.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體系
        2.調整和優化投入結構,提高科技經費使用效益
        3.加強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建設
        4.建立科技基礎條件平臺的共享機制
    十、人才隊伍建設
        1.加快培養造就一批具有世界前沿水平的高級專家
        2.充分發揮教育在創新人才培養中的重要作用
        3.支持企業培養和吸引科技人才
        4.加大吸引留學和海外高層次人才工作力度
        5.構建有利於創新人才成長的文化環境

    黨的十六大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全局出發,要求制定國家科學和技術長遠發展規劃,國務院據此制定本綱要。

一、序  言

  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同時,必須清醒地看到,我國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既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又面臨一系列嚴峻的挑戰。經濟增長過度依賴能源資源消耗,環境污染嚴重;經濟結構不合理,農業基礎薄弱,高技術産業和現代服務業發展滯後;自主創新能力較弱,企業核心競爭力不強,經濟效益有待提高。在擴大勞動就業、理順分配關係、提供健康保障和確保國家安全等方面,有諸多困難和問題亟待解決。從國際上看,我國也將長期面臨發達國家在經濟、科技等方面佔有優勢的巨大壓力。為了抓住機遇、迎接挑戰,我們需要進行多方面的努力,包括統籌全局發展,深化體制改革,健全民主法制,加強社會管理等。與此同時,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緊緊依靠科技進步和創新,帶動生産力質的飛躍,推動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産力,是先進生産力的集中體現和主要標誌。進入21世紀,新科技革命迅猛發展,正孕育著新的重大突破,將深刻地改變經濟和社會的面貌。信息科學和技術發展方興未艾,依然是經濟持續增長的主導力量;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迅猛發展,將為改善和提高人類生活質量發揮關鍵作用;能源科學和技術重新升溫,為解決世界性的能源與環境問題開闢新的途徑;納米科學和技術新突破接踵而至,將帶來深刻的技術革命。基礎研究的重大突破,為技術和經濟發展展現了新的前景。科學技術應用轉化的速度不斷加快,造就新的追趕和跨越機會。因此,我們要站在時代的前列,以世界眼光,迎接新科技革命帶來的機遇和挑戰。縱觀全球,許多國家都把強化科技創新作為國家戰略,把科技投資作為戰略性投資,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並超前部署和發展前沿技術及戰略産業,實施重大科技計劃,著力增強國家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面對國際新形勢,我們必須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更加自覺、更加堅定地把科技進步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首要推動力量,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作為調整經濟結構、轉變增長方式、提高國家競爭力的中心環節,把建設創新型國家作為面向未來的重大戰略選擇。

  新中國成立50多年來,經過幾代人艱苦卓絕的持續奮鬥,我國科技事業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巨大成就。以“兩彈一星”、載人航天、雜交水稻、陸相成油理論與應用、高性能計算機等為標誌的一大批重大科技成就,極大地增強了我國的綜合國力,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振奮了我們的民族精神。同時,還必須認識到,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科學技術總體水平還有較大差距,主要表現為:關鍵技術自給率低,發明專利數量少;在一些地區特別是中西部農村,技術水平仍比較落後;科學研究質量不夠高,優秀拔尖人才比較匱乏;同時,科技投入不足,體制機制還存在不少弊端。目前,我國雖然是一個經濟大國,但還不是一個經濟強國,一個根本原因就在於創新能力薄弱。

  進入21世紀,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大國,加快科學技術發展、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還需要較長時期的艱苦努力,同時也有著諸多有利條件。一是我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和社會進步,對科技發展提出巨大需求,也為科技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二是我國已經建立起比較完備的學科體系,擁有豐富的人才資源,部分重要領域的研究開發能力已躋身世界先進行列,具備科學技術大發展的基礎和能力。三是堅持對外開放,日趨活躍的國際科技交流與合作,使我們能分享新科技革命成果。四是堅持社會主義制度,能夠把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政治優勢和發揮市場機制有效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結合起來,為科技事業的繁榮發展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證。五是中華民族擁有5000年的文明史,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兼容並蓄,更有利於形成獨特的創新文化。只要我們增強民族自信心,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奮起直追、迎頭趕上,經過15年乃至更長時間堅韌不拔的艱苦奮鬥,就一定能夠創造出無愧於時代的輝煌科技成就。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