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遺産委員會評價
武夷山脈是中國東南部最負盛名的生物保護區,也是許多古代孑遺植物的避難所,其中許多生物為中國所特有。九曲溪兩岸峽谷秀美,寺院廟宇眾多,但其中也有不少早已成為廢墟。該地區為唐宋理學的發展和傳播提供了良好的地理環境。自11世紀以來,理教對中國東部地區的文化産生了相當深刻的影響。公元1世紀時,漢朝統治者在城村附近建立了一處較大的行政首府,厚重堅實的圍墻環繞四週,極具考古價值。
概 況
武夷山位於中國東南部福建省西北的崇安縣境內,總面積達99975公頃。武夷山的自然風光獨樹一幟,尤其以“丹霞地貌”著稱於世。九曲溪沿岸的奇峰和峭壁,映襯著清澈的河水,構成一幅奇妙秀美的傑出景觀。
武夷山保存著大量完整無損、多種多樣的林帶,是中國亞熱帶森林和南中國雨林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例證。它保存著大量古老和珍稀的植物物種,其中很多是中國獨有的;這裡還生存著大量爬行類、兩棲類和昆蟲類動物。
武夷山是一處被保存了12個多世紀的景觀。它擁有一系列優秀的考古遺址和遺跡,包括建於公元前1世紀的漢城遺址、大量的寺廟和與公元11世紀産生的朱子理學相關的書院遺址。這裡也是中國古代朱子理學的搖籃。作為一種學説,朱子理學曾在東亞和東南亞國家中佔據統治地位達很多世紀,並在哲學和政治方面影響了世界很大一部分地區。
自然和文化遺産
武夷山申報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産的區域
提名地區總面積為999.75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區面積635.75平方公里;核心次區面積364平方公里;緩衝區面積278.88平方公里。包括武夷山風景名勝區、武夷山自然保護區、武夷山古漢城遺址和九曲溪上遊保護地帶4部分。
武夷山申報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産的內容
文化遺産:
①架壑船棺,距今3750餘年,是目前國內外發現的懸棺遺址中年代最早;
②古漢城遺址,距今2355±70年,西漢閩越國時期的王城,面積達22萬平方米;
③朱子理學文化,構成中國宋至清代處於統治地位的思想理論,影響遠及東亞、東南亞;
④摩崖石刻,現存426幅,由宋至清,是武夷山古文化和古書法藝術的寶庫;
⑤古崖居遺構;
⑥茶文化;
⑦宗教文化;
⑧餘慶橋。
自然遺産:
①“三三秀水清如玉”的九曲溪,與“六六奇峰翠插天”的三十六峰、九十九岩的絕妙結合,它異於一般自然山水,是以奇秀深幽為特徵的巧而精的天然山水園林;
②世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關鍵地區,具有世界同緯度帶現存最典型、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亞熱帶原生性森林生態系統;
③豐富的野生動物資源;
④世界昆蟲種類最豐富地區。
丹霞地貌
主要發育于侏羅紀至第三紀的水平或緩傾的紅色地層中。紅色砂岩經長期風化剝離和流水侵蝕,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造就了武夷山優美的自然風光。“三三秀水清如玉”的九曲溪,與“六六奇峰翠插天”的三十六峰、九十九岩的絕妙結合,它異於一般自然山水,是以奇秀深幽為特徵的巧而精的天然山水園林。九曲溪景觀豐富多彩,變化無窮。各具特色的景觀畫面由一條九曲溪盤繞貫串。遊人憑藉一張竹筏順流而下,即可閱盡武夷秀色,此乃武夷山景觀的精華,堪稱世界一絕。
動植物資源
武夷山具有世界同緯度帶現存最典型、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亞熱帶原生性森林系統。據最新的調查統計,保護區內已查明的高等植物有269科1040屬3728種,其中苔蘚植物267屬361種,蕨類植物40科85屬280種,種子植物171科840屬2237種,低等植物840種。植物學家們推斷,保護區內還有相當一部分物種未被人們所發現定名。境內的武夷山景區及自然保護區,由於地形氣候條件優越,為野生動物棲息、繁衍提供了良好條件,以“世界生物之窗”聞名於世。目前已知的動物類有5110種,已列入國際《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的動物有48種。此外,還有大量稀有特有的動物種類,如崇安髭蟾、武夷湍蛙、挂墩後援蛇、白眉山鷓鴣、武夷厚唇魚等。還有許多特有罕見動物如草鶚(猴面鳥)、豬尾鼠、拉氏鼴、白蝙蝠。近年發現的金斑喙鳳蝶,為世界蝶類中的珍種。武夷山保護區已發現的鳥類有256種,是世界上鳥類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其中有新種及新亞種35種。武夷山鳥類中有國家一級保護的黃腹角雉、中華秋沙鴨,國家二級保護的白鷴、草號等,還有鷹、雕、隼、鴿等猛禽和挂墩鴉雀等武夷山特有種。據專家估計,武夷山保護區的昆蟲可達2萬種以上,相當於我國目前已發現的昆蟲總數。據分析,絕大多數是對生物有益的益蟲,昆蟲中害蟲不超過2%,而且對於害蟲均可利用天敵進行防治。武夷山保護區的森林從未出現病蟲害,昆蟲的作用功不可沒。
武夷山:世界生物基因的寶庫